2007年全鎮種植無公害中溫大棚蕓豆38000畝,畝均效益可達5000多元,人均單項增收近2000元,並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20000多畝,形成了以白浮圖鎮為中心的全國最大的無公害中溫大棚蕓豆基地。種植大蒜30000畝,畝均效益可達4500元,人均增收1200多元。該鎮蕓豆不僅註冊了“翠博”商標,實現了產、供、銷壹體化經營,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特別在東三省,只要有蔬菜市場,就有白浮蕓豆,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在此基礎上,該鎮還積極推廣“五種五收”耕作模式,大棚蕓豆間作甘蘭、接茬種植西瓜,西瓜間作玉米,玉米間作秋蕓豆,累計畝效益8400多元,是種植純糧作物的8-10倍,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該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市場,結合自身實際,對蕓豆和大蒜進行深加工,並成功進行了新產品的開發,成功註冊了“翠博”牌商標後,對蕓豆和大棚進行標準細加工、真空包裝,並開發出醬蕓豆、蕓豆汁、大蒜幹、蒜粉等系列產品,遠銷歐美等國家,深受用戶青睞。
幾年來,白浮圖鎮政府蕓豆、大蒜協會及農民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以招商引資的方式興建了容量為 2.2萬噸的恒溫庫群,另建了十余家大中型蒜幹、蒜粉等大蒜深加工企業,刺激了大蒜市場,增加了自我消化和抗風險能力,政府投資了300多萬元建成了標準化蕓豆、大蒜銷售市場,並規範了市場秩序,完善了服務,努力保持了良好的銷售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白浮圖鎮經濟和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形成了以蕓豆大蒜種植、輕工業和養殖業三大主導產業。禽類、畜牧養殖形成了六大基礎,畜禽存欄量 30萬只,牲畜存欄量2.2萬頭以上,鎮政府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綠野塑編、賽科思電能科技公司、雙陽食品、圖強冷藏、連成蒜業等數十家企業,吸納職工2000余人,博士生3人,碩士生3人,本科生40余人,大中專畢業生100余人,工業生產主要為化工、機械制造、蔬菜加工、木材加工。主要產品有:透明亮袋、木制工藝品、防潮變壓器箱、毛紡織制品、純凈飲用水。建有規模開發區兩處,農業科技示範園兩處,以及農業生產企業4處。農牧業主要以魯西黃牛、蛋雞、獺兔、育肥豬為主,建有兩處大型養豬廠和3處蛋雞養殖基地等。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建成現代化的集市物資交流市場,建成菏澤市壹流的兩處中學, 8處定點小學,實現了柏油路村村通,人均占有率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廣播電視網絡覆蓋了每個村莊。
2006年全鎮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收入總額90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500多元,是成武縣綜合實力三強鄉鎮之壹。全市人均現金收入第五名,是菏澤市兩個文明建設和計生管理先進鄉鎮,是山東省社會綜合治理和治安工作先進鄉鎮。 白浮圖鎮產業立足優勢,突出特色,大力發展無公害大棚蕓豆35000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20000多畝,形成了以白浮圖鎮為中心的全國最大的無公害大棚蕓豆生產基地。
該鎮蕓豆不僅註冊了“翠博”牌商標,以蕓豆研究所為龍頭,形成了生產、包裝、檢驗、銷售壹體化經營,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特別在東北三省,只要有蔬菜市場,就有白浮蕓豆,市場占有率高達20%以上。該鎮已順利辦理有關手續,成功申報“中國蕓豆之鄉”。
自1992年以來,全鎮大蒜面積逐年擴大,2000年擴大到6萬畝,2001年以來,每年均種植8萬畝以上,占耕地面積83%以上,年產大蒜11萬余噸,蒜苔3萬余噸。2014年,大蒜平穩保證產量,價格略低。
對於大蒜品種的命名,特別是大蒜的品種名稱,近幾年來主要以紅皮和白皮來區分,至於具體的名稱,國家並未有嚴格的規定和命名,主要是以引進地為名,但大多是蒜種經營商為吸引蒜農而自已根據產地或實際需要而自我命名,所以說大蒜的具體品種名稱比較亂,主要還是紅白兩大系列。
①紅皮大蒜(也稱紫皮雜交大蒜)。主要品種有:金(鄉)豐1號、金(鄉)豐2號、德州1號、永年紫蒜、嘉祥紅皮雜交1號、成蒜1號、成蒜2號、蒼山雜交1號。
②白皮大蒜。主要為:金鄉脫毒白皮蒜、萊蕪白皮大蒜和蒼山白皮2號,主要以萊蕪白皮大蒜為主,占白皮大蒜的80%以上。從種植的情況看,紅皮由於比白皮大蒜易種易管,抗病能力強,產量高,成熟後容易涼曬與保存,在種植面積上明顯高於白皮大蒜,具體比例為:紅皮蒜占全鎮大蒜面積的75%;白皮占25%。
全鎮***有226門恒溫庫,56家蒜幹、蒜粉加工企業。主要從事加工的企業如下:
①富得利公司該公司2005年7月份開工生產,主要從事蒜幹和圓蔥片脫水加工,其加工蒜幹的能力為日產10噸左右,由於加工蒜幹受市場大蒜的制約,所以壹般壹年只能生產10個月左右,這樣,其年產蒜幹應在3000噸左右,加工大蒜12000噸以上。
②鑫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大蒜出口和蒜幹、蒜粉、蒜粒的加工,但是,由於資金問題,其蒜幹和蒜粉、蒜粒生產線還未能上馬,沒有生產大蒜制品。
③誠信公司該公司主要以包裝出口大蒜為主,其不搞大蒜深加工。
④宏達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由謝樓村村民謝京波和上海客商聯合投資所建,始建於2001年,選址於謝樓村工業區。公司占地12畝,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擁有全套蒸汽式蒜幹生產設備和蒜粉、蒜粒生產線,企業固定資產達500萬元,現有員工62人。其主要產品為蒜幹、蒜粒、蒜粉,以出口成品蒜粒、蒜粉為主。由於受氣候的影響,每年加工生產時間為10個月,企業年產蒜粒、蒜粉3000噸左右,可加工大蒜12000多噸。
⑤蒜幹生產企業主要以蒜幹廠為主,大部分為小型作坊式的,壹般占地面積在6—10畝左右,年加工能力在300噸左右(壹般只生產6個月時間),全鎮有這樣的蒜幹廠52處,如果全部投入生產運營,年可加工蒜幹16000噸左右,可加工大蒜64000噸左右。但是,蒜幹廠壹般在市場大蒜價格較低時才生產,蒜價高時,大部分不生產。據調查了解,全鎮有80%左右的蒜幹廠生產運營,且大部分處於間歇式生產狀態。
⑥鹿莊蓮成蒜業有限公司吐納量100萬噸左右,擁有100萬噸的大蒜冷鮮儲藏庫。
大蒜主要以銷往國內和間接出口為主,70%左右間接出口到國外市場。雖然該鎮有6家企業已取得了自營進出口權,但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基本上還是靠代理商間接出口,只有2003年由粵海冷藏實現了較小量的自營出口,其後,均未出現自營進出口。
近幾年從大田集鎮市場及冷庫通過代理出口大蒜的量為: 年份 噸位(萬) 2008 27 2009 25 2010 23 2012 25 2013 26 2014 約26 由於大蒜面積大,種收時間相對集中,需用勞動力較多,該鎮鼓勵富余的勞動力到勞動力緊缺的群眾那裏打工。據統計,每年大蒜種植、蒜苔收獲和大蒜收刨期間,就吸收鎮內3000余名富余勞動力,同時還雇用周邊縣鄉的農民工1萬余人。充分利用大蒜加儲企業,鼓勵部分農村富裕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投身到大蒜企業中去。全鎮200多家大蒜加儲企業每年吸收固定農民工2000余人,季節性短工4000余人。充分依托大蒜市場吸收用工,每年5—9月份大蒜、蒜苔上市期間,鎮內有3000多勞動力設點收購,5000余名富余勞動力從事販運、裝卸、包裝和運輸等。大蒜銷售旺季,每天僅臨時計件挑選工、包裝工就多達6000余人,每人每天純收入都在30元以上,多者高達100余元。同時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全鎮有1000余輛機動車常年為大蒜加儲企業運輸原料及產品,帶動了200余家餐飲服務業的發展。近幾年,該鎮的大蒜儲藏、加工企業年繳納國地稅總量在600萬元左右。
壹是大蒜品質好。該鎮種植的大蒜是國內著名的紅皮雜交、白皮脫毒等優良品種,尤以白皮脫毒面積最大,所占比重更高;農民在大蒜種植管理上重科學、操作規範、不施高毒、高殘留藥物,基本實現了標準種植,所產大蒜個頭大,外觀美,品質過硬,全國聞名。二是經營品種多。由於全鎮蒜粒、蒜粉、蒜幹和蒜蓉等蒜制品企業多,加之恒溫庫等保鮮企業重多,每年,大田集鎮有大蒜、蒜苔、蒜米、蒜幹、蒜粉、蒜粒、蒜蓉等10余個品種供應市場。三是供應持續時間長。由於鎮內保鮮儲藏企業和加工企業多,且大蒜及其制品易儲易放,保存時間較長,壹年四季都有大蒜及其制品供應市場。四是銷售範圍廣。大田集鎮大蒜及其制品通過本地市場和銷售網絡,除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外,還直接出口到韓國、日本、印尼、新加坡、俄羅斯、阿聯酋、也門、法國、荷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是出口比例大。在所有大蒜及其制品中,大蒜70%以上出口到國外,蒜粒、蒜粉等大蒜制品90%直接或間接出口到國外。 (壹)堅持市場取向的原則。充分利用大蒜資源、產業發展優勢,以市場為取向,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大蒜的市場競爭力。
(二)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在大蒜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要做好種植、流通、加工、外銷全面開花、均衡發展。做到打好基礎,龍頭帶動,形成供、產、銷壹體化格局。
(三)要堅持立足本地實際的原則。工作中,要立足全鎮大蒜業發展實際,對全鎮大蒜業發展現狀正確估計、認真分析,看到優勢、正視不足,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的原則。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切實尊重和保障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實行規模化生產,加強政策引導和信息服務,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民等各方面的積極性。 壹是健全標準化種植體系。加大科技投入,與省、市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研制開發大蒜優良品種,推廣普及,實現大蒜良種化;充分利用農民夜校、農校、農函大等形式,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強大蒜無公害質量標準及生產基地標準的制定、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建立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大蒜質量標準體系,對蒜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等實行全程監管,按安全、衛生、優質標準的要求,大力發展無藥殘、無公害的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逐步實現大蒜標準化生產,打造無公害大蒜產品,增強市場開拓力。
二是健全科學化流通體系。積極為更多的大蒜營銷企業申辦自營進出口權,為企業和外貿部門牽線搭橋,讓其與外商直接簽訂購銷合同,把大蒜由產地直接出口到國外市場,獲取最大利潤;與外貿部門聯系,在其單位設立信息聯絡點,派駐專職信息聯絡員,及時獲取大蒜及其制品供求信息,指導銷售;由政府牽頭,設立信息服務中心,購機上網,發布國內外大蒜供求信息,價格走勢或直接向國外市場派駐營銷人員,設立專門營銷機構,銷售大蒜,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優勢,最大限度地搶占國際市場。
三是健全精品化生產體系。根據國內外市場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需求,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放、信息引導、技術輔導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盡快研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建設壹批獨具特色的上規模,上檔次龍頭企業;加大大蒜制品結構調整力度,確保規模效益的同時,快速搶占大蒜產品加工領域致高點,在傳統的保鮮出口和脫水出口的基礎上,積極增加調味料理食品、真空冷凍幹燥食品、濃縮蒜汁、蒜泥、蒜油、蒜素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產品,實現與國際市場的高點對接。
四是健全安全化保障體系。由政府出面協調,讓大蒜儲藏、加工企業,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以縣、鎮(或更大範圍)為單位把各類大蒜加儲企業統壹組建大蒜生產企業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建立完善的協商談判制度,實行統壹管理,統壹價格,統壹信息,統壹指導,利益***享,風險***擔,提高市場競爭力,避免惡性競爭,保證既可多出口,又能多創匯。 壹是狠抓市場建設,形成流通優勢。重點在田集和謝樓兩個行政村規劃建設了大蒜加工交易批發市場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兩年內建成壹處占地面積70萬平方米。大蒜年交易量達到65萬噸,交易額15億元。新市場建成後與原有恒溫庫配組,形成集殘檢、倉儲和物流服務於壹體現代化的大蒜、蔬菜批發市場。
二是培育合作經濟組織,形成服務優勢。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方式,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農產品購銷大戶、科技服務單位等帶頭領辦各種類型的大蒜合作經濟組織。為社員提供大蒜種植技術、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
三是發展加儲企業,形成產品優勢。按照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圍繞大蒜做加儲文章。采取宣傳發動,典型帶動,政策鼓動,責任促動,招商推動,鼓勵本地經營大戶,吸引外地客商大力興辦恒溫庫、蒜幹廠等加儲項目,使龍頭企業迅猛發展。
四是建設產業園區,形成集群優勢。把發展產業園區作為重點,實行“壹個園區,壹套班子,壹個項目,壹位副科級幹部”承包責任制,出臺壹系列優惠的園區政策。辟建大蒜加工產業園區,形成強大的聚集優勢。
五是培植骨幹企業,形成龍頭優勢。通過招商引資,采取合資、合作等多種投資形式,幫助具有發展潛力的個體加儲大戶膨脹了企業規模,增強加工、儲藏能力。幫助鎮內大型大蒜加儲骨幹企業爭取自營進出口權,直接將大蒜及其制品銷往國外,獲取最大利益,進壹步拉動大蒜基地的發展。 壹要強化領導統籌力度。鎮黨委、政府將切實加強領導,整合力量,成立大蒜產業發展辦公室,搞好組織協調,做到“四個結合”:壹是與農村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二是和新農村建設、鎮域經濟發展相結合;三是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相結合;四是和新時期消費結構的調整相結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多方聯動、***同促進的局面。
二要促進體制創新。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引導,開展綜合服務,逐步建立政府—中介組織—加工企業的運作模式。引導和推動加工企業內部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培育新型企業家隊伍,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奠定制度基礎。
三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扶持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結合農政管理體制改革,抓好各項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進壹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使企業和農戶對各項政策普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