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報告顯示,50%的網民擔心手機app不安全。

報告顯示,50%的網民擔心手機app不安全。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65438+2月28日,360公司在北京召開“數字安全元年——360集團戰略發布會”。會上發布了由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和360聯合制作的首份《中國大安全感知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

“網絡安全和數字安全是支撐數字文明的底層邏輯。”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中心主任李瑱說。

當前,隨著5G、雲計算、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網絡空間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安全問題正從傳統安全領域向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必須樹立“大安全”意識,以應對未來數字時代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

報告指出,中國的普通公眾有著良好的安全感,公眾能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保持信任和積極的態度。其中,公共安全心理學平均分最高,體現了壹種更陽光的心理狀態。在高科技領域,調查顯示公眾有很高的期望和信心,這表明公眾對科技持友好態度,願意接受新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對未來充滿期待。

但由於高科技帶來的變化也充滿了未知,大眾也有壹些安全顧慮。具體來看,公眾對區塊鏈和虛擬現實的安全性評價較低,而對智能穿戴設備的安全性評價最高。在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安全評價方面,人工智能的安全評價最高,為3.39;終端設備的安全性評價最低,只有2.87。可見,未來需要加大安全研發和投入,加強相關領域的安全科普,滿足公眾對未來高科技的求知欲和安全心理需求。

在數字環境下,公眾更擔心,更不安全。報告顯示,數字環境安全測評平均得分僅為2.73,公眾對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表達的擔憂最多,體現在對隱私泄露、網絡欺詐、網絡系統安全、網絡攻擊等問題的擔憂。其中,60%的公眾認為自己的信息在數字環境中有被泄露的風險,70%的公眾覺得算法可以獲取自己的偏好和興趣從而“算計”自己,50%的公眾擔心網絡詐騙,40%的公眾擔心網絡世界中信息的復雜謠言。

此外,通過搜索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相關的微博熱搜,分析詞頻,報告指出公眾對數字環境安全相關話題存在持續的負面情緒。基於此,未來數字安全領域的知識普及任重道遠。

報告在分析公眾對數字環境態度的基礎上,進壹步梳理了公眾在數字環境下面臨的風險。調查結果顯示,應用程序(App)是公眾感知數字環境中風險的主要來源。50%的公眾擔心下載的手機客戶端(App)不安全,只有7.35%的公眾認為下載使用的手機應用(App)非常安全。

李瑱認為,公眾對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的認識還處於比較初級的水平,隱私、內容和行為安全已經被反復討論和證明,但更隱秘的危害還沒有引起公眾足夠的重視。

發布會上,360集團創始人周也表示,隨著元宇宙的到來,2022年將迎來數字安全元年。他強調,數字化可以讓整個人類社會更“聰明”,也可能讓安全更“脆弱”。數字時代的安全問題已經升級為八大挑戰,包括大數據安全、雲安全、物聯網安全、新型終端安全、網絡通信安全、供應鏈安全、應用安全和區塊鏈安全。

對此,報告最後指出,未來要加強數字安全的普及,樹立“大安全”理念,提高全民數字安全素養。

  • 上一篇:班上的那些動物們(2)
  • 下一篇:比爾蓋茨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