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1926葉挺獨立團於2006年5月20日奉命進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為了打開通往武漢的道路,消滅湖北軍閥,國民革命軍分幾路向武漢挺進。由* * * *生產者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從湖南進入湖北後,從溧陰的中火鋪、官塘驛壹帶追敵至鹹寧汀泗橋,與敵展開激戰。
汀泗橋鎮是當時粵漢鐵路線上的壹個小鎮。它是鹹寧的南大門,也是通往武漢的必經之路。鎮的東面有壹座陡峭起伏的小山,最高的山叫塔腦山,敵人的陣地就位於這座小山上。汀泗河由西南向北蜿蜒曲折,斜穿汀泗橋鎮,沿山腳西流。壹有洪水,全鎮三面被洪水包圍,水又深又寬,連街上的壹些路都被淹了。人們不得不涉水而過,從而在敵人陣地的西面形成了壹道天然的屏障。這裏唯壹能通往敵陣地的鐵路橋是西至東北的粵漢鐵路,但被敵人火力嚴密封鎖,無法逾越。在敵陣地,汀泗河流經此處,而當時也是壹片汪洋由於洪水,成為敵陣地北面的屏障。但敵陣地東南側,地勢較高,無水患。雖然敵人有制高點,北伐軍需要冒從背後進攻的風險,但畢竟沒有水障,北伐軍還是可以在這裏部署打擊敵人。然而,敵軍陣地雖然不是三面環水,但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毋庸置疑的。
為了阻止北伐軍北進,敵人在汀泗橋周圍集中了兩萬兵力,包括從湖南的古羅、嶽陽逃出來的殘部,從平江、桐城逃出來的敵人,從武漢增援來的敵人。
國民革命軍以第十師為右翼,向古塘角至張興國之敵進攻。以第12師為左翼,攻擊張興國至鐵路線之敵。葉挺獨立團是總預備隊。獨立團在攻打汀泗橋前,於8月25日在浦陰中火鋪攔截退至汀泗橋的敵孫建業部第二團,俘虜團長以下官兵400余人,立下第壹次戰功。26日晨,北伐軍12師以35團為先鋒,獨立團、炮兵營、師部緊隨其後,從中火鋪出發,向汀泗橋進攻。與此同時,北伐軍第十師以第三十團為先鋒,第二十九團為中路,第二十八團炮兵營和預備隊,依次從山下沖出發,向汀泗橋西南赤崗亭方向推進,而第三十六團以其壹營為先鋒,從石坑渡出發,向汀泗橋右翼推進。
26日清晨10: 30左右,北伐軍12師35團的戰士向敵人前哨高珠山進軍,汀泗橋戰役正式打響。這時,敵人想退到鐵路橋的東面。由於35團被敵人機槍封鎖,無法越過鐵路,兩軍隔河相望。中午,三十六團從上遊渡過汀泗河,到達汀泗橋東南高地附近的梅冬地區。由於敵在指揮,猛烈掃射,難以前進,於是撤離編隊,偵察敵情,待援軍到來後齊頭並進。
10師行至羅家灣附近時,聽到汀泗橋方向傳來槍聲。得知12師已與敵交戰,部隊迅速推進,與28、29團向30團右側延伸,到達思茅窩壹帶,30團部署在36團左側。同時,獨立團1營部署在張興國第36團後方,以便與各方協調。
北伐軍對敵軍陣地形成半月圍城後,開始進攻,炮兵也開始攻擊前方敵軍。經過壹天的激戰,北伐軍毫無進展,兩軍形成了壹段時間的僵持。這時候,的援軍過幾天就到了,而的孫也在調兵進入江西。國民革命軍雖然士氣高昂,但裝備簡陋;雖然進攻勇猛,但不擅長防守。這時如果敵人援軍到來,北伐軍勢必被動,只能速戰速決。
26日夜,北伐軍接受36團團長黃其祥的建議,全面夜襲,突破敵高地。獨立團團長葉挺也建議派部隊繞過古塘點攻擊敵人背部,使敵人腹背受敵。夜裏12,36團、28團、29團在黑暗中逼近敵人陣地,敵人的槍炮不停地開火,而國民革命軍則壹片壹片地推進,沒有開壹槍。逼近敵陣地後,用刺刀突破敵中央陣地,占領多個敵陣地,為總攻贏得有利點。
27日上午,北伐軍全線發起進攻,第30團和第1獨立營也加入戰鬥。此時,敵人幾次組織反攻,企圖奪回失地,但都因北伐軍的英勇反擊而失敗。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塔腦山、石鼓嶺相繼被北伐軍占領,敵陣線瓦解,開始向鹹寧城關方向撤退。壹些敵軍被第28團截住並繳械。
27日淩晨四點,左翼北伐軍12師在鐵路橋對面與敵對峙,實施了攻敵背部的計劃。獨立團在當地群眾的引導下,於27日上午7時經彭北、尖山到達古塘點附近的鐵路,正當敵軍有條不紊地撤退時,在獨立團突然襲擊後突然轉入飛行,部分敵軍被繳械。應該說,葉挺獨立團繞過古塘角攻擊敵人後方的軍事行動,只是起到了加速敵人有序撤退進入大潰退的作用。
汀泗橋戰役,北伐軍俘虜敵軍官兵157人,繳獲大量武器。在整個汀泗橋戰役中,從26日早晨10: 30開始,35團在高竹山接到了敵人的火力。到27日上午9時,汀泗橋東南高地戰鬥勝利結束,前後僅用了22個半小時。
汀泗橋戰役,北伐軍134名戰士犧牲。鹹寧人民把這些烈士的遺骸埋葬在汀泗橋西山,這些革命先烈把鮮血灑在鹹寧這片土地上,這是鹹寧人的光榮。1929 10國民政府為死於汀泗橋西山的革命烈士修建了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和紀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