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是濰縣蘿蔔產地。濰縣蘿蔔又稱“濰縣青蘿蔔”或“高腳青”,是濰縣土特產,山東省著名蘿蔔優良品種。濰縣蘿蔔原多產於古濰縣城西郊,以北宮地片(今濰城區北關街道北宮附近)所產為最佳,故又稱“北宮蘿蔔”。北宮地屬北關,所以又稱“北關蘿蔔”。後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產地逐漸北移到北關街道東夏莊附近。1950年後,省農業部門把濰縣蘿蔔提純復壯和增進品質列為科研項目,協作研究,產量品質不斷提高。濰縣蘿蔔栽培由濰城郊區,逐漸發展到昌樂、壽光、寒亭、坊子、奎文、安丘、青州等縣市,面積不斷擴大。1998年,濰城區率先註冊了“巨豐”牌濰縣蘿蔔商標。
濰縣蘿蔔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曾在《勸圃》中書寫“濰縣蘿蔔名天下”,並在給某欽差大臣的禮單上賦詩曰:“東北人參鳳陽梨,難及濰縣蘿蔔皮。今日厚禮送欽差,能驅魔道兼順氣”。山東民間也有“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蘿蔔皮”的民謠。
濰縣蘿蔔為蔬果佳品,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做菜炒、拌、燉、腌均可,舊時為秋、冬、春三季主打蔬菜之壹。當地人喜愛生食,常用來招待客人。濰縣蘿蔔每只重約500克,素有“維他命蘿蔔”之稱,具有開胃健脾、清熱解毒、理氣降濁、消食化痰等功能。當地民間素有“吃蘿蔔喝茶,不用大夫把藥拿”之說。青蘿蔔對食道癌、腸癌、胃癌、肺癌有防治功能,常吃可減少發病率。
濰縣蘿蔔有大纓、小纓和二大纓3個品種,以二大纓為最佳。均屬花葉型,葉色深綠。肉質根呈圓柱形,地上部占3/4,青綠色。大纓蘿蔔長勢較強,肉質白綠色,辣味輕,宜做熟食和腌漬。小纓蘿蔔長勢較弱,皮色深綠,皮薄質脆,味甜帶香,宜生食。二大纓蘿蔔特征介於二者之間,肉質緊密、顏色翠綠、脆甜多汁,生食如水果,且稍具辣香味,故又稱“水果蘿蔔”,所謂“濰縣蘿蔔”通常就指這個品種。濰縣蘿蔔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地理標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