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就把召公封為京畿及其附近地區,稱之為燕。首都是北京市房山區劉立河鎮,遺址仍然存在。黃帝後,人姓姬,在今北京西南。燕滅後,遷都於嵇,合稱燕都或燕京。秦朝時,京畿設薊縣,隸屬楊光郡。
漢高祖五年,劃歸燕國管轄。元豐元年,復為楊光薊縣,屬幽州。在開始的第壹年,它是楊光國家的首都,因為皇帝的個人分封在這裏。
擴展數據:
北京名字的由來:
北京是壹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謂,大致有20多個綽號。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後,封於燕。燕都因是古代燕國的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因靠近燕山而得名,都城名為“燕都”。
幽州,古九州之壹。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順典》:“顏稱幽州。”漢魏晉唐時期設立幽州,都是統治在今天的北京地區。
北京,首都泛指全國的首都。北京成為首都後,也叫首都。
遼太宗元年(938年),南京又稱燕京,將原幽州升級為幽都府,作為遼國首都。當時遼國的首都在北京。
大都重建於元代,以金出宮和現在的北海公園為中心。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改名為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是明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滅元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元朝大部分地區改名北平。
北京,明朝永樂元年(1403),明朝開國皇帝朱迪永樂即位後,將其北平的封地改為順天府,修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於此。這就是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北京正式命名的開始。
史靜,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遷都北京,至清朝改稱史靜。
民國時,順天廢棄京兆,置京兆,京兆包括今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京兆被廢,北京改為北平。
地形:
冀州區北高南低,呈階梯狀分布。北緣最高點為九山頂,海拔1078.5m,南部最低點為馬草窪,海拔1.8m..南北高差1076.7米..山區面積840.5平方公裏,平原面積504.72平方公裏,窪地面積245.2平方公裏。
氣候:
冀州地區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1.5℃,降水量678.6毫米,無霜期約195天。
氣候特征之壹是季風氣候分明,風向變化明顯。冬天盛行西北風,夏天盛行東南風。二是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小,受大陸影響顯著。
三是“雨熱同季”,夏季氣溫高,季風盛行,降水集中。第四,四季分明。春天多風多雨,夏天氣溫高,濕度大,降水多。秋季氣溫下降明顯,氣溫適中。冬天,氣候寒冷,大地凍結。
水文:
冀州區內陸河為冀州河,主要流經冀州平原,縱貫南北。周河接受的支流從上到下依次為:李和、沙河、渦河、何琳、漠河。
冀州區壹級河流有冀運河、浐河、周河。薊運河由浐河和周河兩條支流匯合而成。此外,薊州區翠屏湖位於城東4公裏處,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庫容654.38+0.559億立方米。
百度百科-北京
百度百科-冀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