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期農村經濟總收入427萬元,1978年為0.97億元,2000年為7.4億元。第壹、二、三產業比為37∶42∶21。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93萬元,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余額2.12億元。該鎮以工業發達著名。自1972年建起臨沂市第壹家磨具廠, 到2000年全鎮磨料磨具企業已發展到146家,年產磨料6000噸,陶瓷樹脂磨具5.2萬噸, 其產量和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業首位,被譽為“中國磨具第壹鎮”。磨料磨具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全鎮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服務業及其它輔助工業的發展。
強鎮由來 該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縣鄉鎮第二位,是歷史上魯東南三大名鎮之壹,八路軍壹壹五師司令部舊址和山東省政府舊址均在此地。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農村新型小城鎮、山東省安全文明鎮、臨沂市首批小康鎮、臨沂市模範鄉鎮政府、臨沂市鄉鎮企業明星鄉鎮、臨沂市個體私營經濟明星鄉、臨沂市文明鄉鎮示範點、臨沂市科普文明鄉鎮等。2000年12月被列為山東省中心鎮。
第壹產業
50年代初期糧食平均畝產113公斤, 總產904萬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315公斤,總產2520萬公斤。
1990年以來, 全鎮以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為契機,實施了大店西大湖平原2萬畝“噸糧田”開發規劃,經過三期綜合開發,***開發土地面積2500公頃,修砌標準石渠6.5萬米,建橋、涵、閘582處,鋪設地下管道1.2萬米,修高標準機耕路135公裏,道旁植樹15萬株,使整個噸糧田開發區內達到了“田成方、樹成行、路如帶、渠如網、旱能澆、 澇能排”的標準,實現了旱澇保豐收。2000年糧食畝產突破400公斤,總產達到3.15萬噸。
在實施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的同時, 進行了種植結構調整,發展果園400公頃, 果品產量1600噸。全鎮建冬暖式大棚1.2萬個,小拱棚1300個,主要種植草莓、雜果、蔬菜、黃瓜、西紅柿、水蘿蔔、芹菜等10余種瓜果、蔬菜。每年向市場供應蔬菜1120噸,畝產值6000元。草莓是該鎮重點培植的特色經濟產業,1998年註冊了“大明星” 牌草莓專用商標,同年,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2000年草莓種植面積1333公頃,畝產5000公斤。
該鎮重視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山區植松、檜、柏22萬株,平原林網及“四旁”植樹36萬株,既綠化了環境,又取得了壹定經濟效益。2000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億元,其中種植業1.9億元,林業4200萬元,畜牧業6800萬元。
第二產業
新中國建立前,僅有油坊、釀酒、針織、土陶加工等零星私營手工業。新中國建國初,手工業作坊大部停辦。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起農具廠、綜合廠、面粉廠、糖廠、紡織廠等小型企業。1975年成立大店鎮企業辦公室,創辦了大店鎮建築隊,從業人員140人,產值48萬元,利稅5萬元。新村建起臨沂市第壹家磨具廠。1978年鎮辦企業總產值186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51萬元。1978年後,辦起莒南縣砂輪總廠、 蘭礬廠、針織廠等企業,6個村建粘土或煤渣磚窯。1985年經濟體制改革,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形成鎮、村、聯戶、個體等多種形式辦企業。是年,鎮辦企業總產值418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287萬元。
90年代後,該鎮確定了“農業興鎮、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科教促鎮”的總體工作思路,提出了“壯大主體(鎮域企業),強化兩翼(磨具企業和高效特色農業),培育壹點(培植個體私營經濟增長點),搞活全局(鎮域經濟)”的具體工作措施。重點培育以莒南縣砂輪總廠為磨料磨具的龍頭企業,先後投入2400多萬元,引進了國內先進技術水平的陶瓷磨具生產線和磨料生產線,開發出陶瓷、樹脂兩大系列磨具產品,企業發展成為擁有自營出口權的國家中(二)型企業,以此帶動了全鎮磨料磨具行業的快速發展,全鎮已形成以磨料磨具為主,化工、輔料、印刷、包裝、針織、棉紡為輔的工業發展格局。2000年全鎮工業企業582個,從業人員1.45萬人,130多個產品品種,固定資產原值4.61億元, 完成工業總產值13.6億元, 創利稅6700萬元。名優產品有:“大鵬”“嶗山”牌砂輪,油石獲國家級新產品稱號,“陶瓷系列產品生產技術”被列為省級星火項目。
第三產業
新中國建立前,鎮駐地大店因莊氏家庭是富豪之家,商號較多,大店莊氏興辦的民族工商業達280多處, 主要有藥房、油房、雜貨店等。新中國建國初,區政府發動群眾入股辦起大店聯村供銷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53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5年春,合作社運動進入高潮,大多數私營商業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益繁榮。1986年底,國營網點33處,集體網點73處,個體網點發展到560戶。90年代,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國營集體商業服務網點大多實行了集體承包或個人承包。鎮政府先後出臺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 先後建起了鎮集貿市場、農工貿批發市場,鎮駐地建商業街1條,草莓批發市場6處, 建立22處個體私營園區。至2000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戶達3566戶,私營企業499家,個體運輸戶106家,其中客運戶45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5700人,年末固定資產原值2.3億元, 實現產值1.53億元, 創利稅2530萬元。被臨沂市命名為“私營經濟明星鄉鎮”,獲莒南縣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壹等獎。
特色產業 大店鎮是全國重要的磨料磨具生產基地,能夠生產陶瓷、樹脂和金剛石三大系列近2000個品種的磨料磨具,被譽為“中國磨具第壹鎮”。2000年,全鎮磨料磨具及其配套企業已達到316家,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1.2萬人,磨料磨具總產值達到9.7億元,實現利稅380多萬元,出口創匯1100萬美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港、澳、臺、東南亞及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鎮已有“陶瓷磨具生產技術”、“陶瓷磨具煤燒節能推板窯”等六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山東省和臨沂市科技進步獎和星火獎。其中“3000噸陶瓷磨料生產線”、“3000噸碳化矽、氧化鋁磨料生產線”和“金剛石超硬磨具生產線”分別具有80年代末先進技術水平。山東大店磨料磨具集團公司擁有成員企業146家,年產各類磨料6萬噸、磨具5.2萬噸。該集團的“大鵬”牌和“巨鯤”牌系列磨具產品已成為主宰東南亞地區磨具市場的王牌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已連續10年居國內同行業首位,集團核心企業--莒南縣砂輪總廠是目前國內第六大陶瓷磨具生產企業。
大店鎮是長江以北最大的泡化堿生產基地。全鎮有泡化堿生產企業21家,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日產20噸以上的“全煤氣發生間燃式熔燒爐”30多座,年產固體泡化堿近20萬噸、液體泡化堿5萬噸,年產值1.4億元,上繳國家稅收130多萬元。
大店鎮是山東省種植規模最大、栽培管理技術最先進的草莓生產基地。環潯河無公害草莓生產基地的塑料大棚草莓栽培面積已達1333公頃,全部采用“草莓大面積高產優質保護地促成栽培管理法”進行栽培管理,統壹栽培從美國和日本引進的高產、優質、耐儲運的優質品種“大明星”、“大豐香”,畝均產量在5000公斤以上,畝均產值6000元以上。2000年全鎮從事草莓種植的村達51個,草莓種植專業戶近7000戶,總產值近8000萬元, 創農林特產稅近300萬元。全鎮草莓生產已形成農戶連基地、基地連市場的農業化生產經營格局,草莓暢銷京、津、滬、魯、豫、蘇、皖四省三市幾十個大中城市水果市場。全鎮統壹向國家工商管理部門註冊“大明星”牌草莓專用商標,該品牌是山東省唯壹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