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句話的出處是當地的壹句俗語,“不能拉屎,說廁所沒有吸力”。言外之意就是“自己的問題,卻總在別人身上找原因。”作為成年人,即使我們不是醫生,我們都知道“拉不出屎”主要來自於個人自身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缺乏纖維;可能是生活不規律,導致上火;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因素,比如抑郁、焦慮、強迫癥等等,和廁所無關。如果硬要說有關系,那可能是針對某種潔癖,因為廁所臟,或者說廁所臟,導致無法正常排便。這也可以歸因於心理或精神因素。反正跟馬桶的吸力沒關系…
看來“自己的問題總是在別人身上找”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不借助鏡子,似乎很難通過眼睛看清自己。所以,自己的問題和原因,沒有壹定的素養和素質是看不出來的。而且,我在生活中也嘗試過壹些東西。的確,所有的失敗和問題都可以歸咎於別人的因素,我可以是100%的“受害者”。例如:
考試失敗:當然是老師給的題目太難了,跟我沒關系;
約會遲到:當然是車太慢,路太堵,跟我沒關系;
自己摔跤:當然路不平,障礙太多,與我無關;
工作的失敗,當然是配合工作的同事的無能,與我無關;
。。。。。。
這些原因總能找到,證明壹切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問題。
然後,看人的生理結構。的確,眼睛只能看到別人,而不能直接看到自己。只有借助鏡子,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知道自己化妝的問題,梳理自己。
所以,這也難怪。畢竟工具的使用是在人類高級階段才出現的。對於早期原始人類來說,他們不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對於現代人來說,似乎也有很多“早期原始人”不會或者不會使用工具。
那麽換個角度看,會不會出現“我自己的問題都是我自己的原因”呢?看上面的問題:
考試不及格:復習不到位都是自己的錯;
約會遲到:出來晚了,沒考慮路況,都是自己的原因;
自己摔跤:看不清路,或者開小差,都是自己的原因;
工作失敗:未能預測到事件發展可能出現的問題,經驗不足或不夠專業,都是自己的問題;
。。。。。。
嗯,說到這裏,有些夥伴會說,這是兩種極端情況。是的,沒錯。這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學物理的時候忽略了很多因素的現象。但是,現實生活中第壹種極端現象也不少。仔細看看,相信妳身邊也有這樣的人。
那麽,是什麽讓有人想到了第壹種極端現象呢?我相信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家庭教育,或者直接說“家教”。這個失敗的“導師”的客觀原因,壹部分來自於當年的“小太陽”家庭結構。“眾星捧月”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唯我獨尊”的心態。當這種心態踏上社會,發現難以生存,於是基於某些人物,衍生出“外為貓,內為虎”的現象。那麽,作為父母,這些人會在無形中將這種“傳統”生動地展現在孩子面前,再次為孩子制造壹個“橫窩”。。。。。。
說到這,我自己也覺得有點恐怖。然而,幸運的是,這畢竟是少數。
清醒的認識到“妳不能拉屎,這和廁所沒關系”,學會習慣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可能是妳自我修養最關鍵的因素。這更多的是責任、和諧,甚至是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