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場上,存在競爭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在進行競爭的時候是需要正當的進行公開競爭的,如果進行惡意競爭,則屬於違法行為,嚴重的還可能會構成犯罪,那麽,惡意競爭違法嗎歸什麽部門管?下面就跟著壹起來詳細的了解壹下吧。壹、
惡意競爭違法嗎歸什麽部門管 違法,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國家級別是工商總局下面的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具體職能為擬訂有關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具體措施、辦法;承擔有關反壟斷執法工作;查處市場中的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走私販私及其他經濟違法案件,督查督辦大案要案及典型案件);地方級別是各省市縣工商局(分局)或合並後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下面的: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處、科、股等或市場監督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局、處、科、股等或市場局、處、科、股等或公平交易局、處、科、股等。 二、
惡意競爭的主要行為表現 惡意競爭的主要行為表現如下: (壹)侵犯註冊商標的行為。未經商標註冊人的同意,冒用、假冒他人註冊商標生產、銷售商品,這種行為情節嚴重的,會構成假冒註冊商標罪。 (二)行賄交易關聯單位工作人員。通過行賄的方式,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是的優勢,對其他競爭者造成不利影響。 (三)通過欺騙、欺詐、虛假宣傳等的方式騙取消費者的信息,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的行為。 (四)通過盜竊、賄賂等方式騙取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利用商業機密打壓競爭對手的行為。 (五)通過壟斷的方式排擠競爭對手,讓競爭對手不能參考正常競爭的行為。 惡意競爭的表現是非常多的,而惡意競爭往往是對市場經濟正常秩序的破壞,所以惡意競爭是屬於違法的行為,如果惡意競爭情節惡劣的,就會構成刑事犯罪。 三、
惡意競爭如何處罰 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的,給予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 (壹)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被侵害的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經營者假冒他人的註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誌、名優標誌等質量標誌,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依照《中華人民***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壹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經營者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壹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四)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的,省級或者設區的市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被指定的經營者借此銷售質次價高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監督檢查部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壹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五)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入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壹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廣告的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專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 (六)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侵犯商業秘密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壹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七)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有獎銷售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壹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八)投標者串通投標,擡高標價或者壓低標價;投標者和招標者相互勾結,以排擠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的,其中標無效。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壹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九)經營者有違反被責令暫停銷售,不得轉移、隱匿、銷毀與不正當競爭行汙有關的財物的行為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被銷售、轉移、隱匿、銷毀財物的價款的壹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十)當事人對監督檢查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壹級主管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十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被指定的經營者借此銷售質次價高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壹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十二)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十三)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對明知有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經營者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上一篇:鼎益山泉註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註冊?下一篇:防禦商標和聯合商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