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及時研究制定加大對經濟發展支持力度的措施”,“采取非常規措施”...近期各地紛紛召開會議部署下壹步工作重點,很多內容和表述都傳遞出地方穩增長的強烈信號。?
分析人士認為,更多地方穩增長政策有望出臺,如加大對地方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加快政府產業基金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持等。?
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
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近期各地召開會議,研究貫徹意見,部署下壹步工作重點。?
從各地會議內容看,各地都強調要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切實化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影響,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地方穩增長壓力不小。據上證報記者粗略統計,目前已有30個省份公布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除天津、黑龍江、吉林、新疆GDP增長目標低於6%外,其他地區均高於6%或定為6%。?
“大多數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是在2020年1之前公布的,當時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發生,這些預期目標往往被高估。”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說。?
雖然疫情對當地經濟運行造成了壹定影響,但不少地方明確表示,經濟增長的慣性和韌性依然存在,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各地政府提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狠抓經濟社會發展,千方百計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
重大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在部署下壹步工作時,各地都強調了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重點項目要全面推開,能開就開。?
比如,四川提出進壹步實施基礎設施重點領域補短板行動,加快建設壹批重大交通項目,加強土地、資金、能源消耗保障。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圍繞推進成渝兩座城市經濟圈建設,提前謀劃壹批重大項目;寧夏要求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穩定企業生產經營,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河北還指出,要狠抓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消費需求,確保壹季度良好開局。?
地方重大項目的建設已經按下了“快進鍵”。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兩周以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貴州、四川等地已有壹大批重大項目簽約或開工建設,涉及投資規模逾萬億元。?
與此同時,北京、福建、河南、雲南、江蘇等地也發布了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總投資超過11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仍是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仍是地方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加快發行地方債,將專項債券作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合格資本制度。”?
未雨綢繆促進消費??
積極促進消費也是地方下壹步的工作重點,很多地方都提出要未雨綢繆,應對疫情過後可能快速釋放的消費需求。?
廣西提出,大力推動傳統消費升級,做好“桂品走出去”等工作,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補償。?
海南省旅遊部門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海南正在制定疫情後旅遊業恢復振興規劃。疫情穩定後,全面開展國際旅遊消費年系列活動,優先舉辦吸引力大、消費能力強的活動,加大吸引島外遊客的力度;盡快恢復國外包機,做好恢復和開拓入境旅遊市場的準備。?
此外,很多地方強調擴大新興消費。其中,廣西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等新經濟;四川表示,將積極發展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在線教育、數字娛樂、數字生活等新業態、新模式。?
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胡月曉表示,盡管疫情短期影響較大,但天氣轉暖後,報復性消費增長會出現,消費和工業會在下蹲後跳升。?
更多穩增長政策有望出臺?
各地也在相關會議中釋放出穩增長政策的強烈信號。?
廣西提到,要綜合分析研判,堅定信心決心,采取超常規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影響,抓緊失去的時間,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雲南強調,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同時,抓緊研究制定措施,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值得註意的是,工作部署中多處提到“采取非常規措施”。對此,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軍表示:“非常規手段可以通過財政減稅補貼政策、產業發展基金等加強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持,化危機為機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交通銀行首席研究員唐建偉也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中央近期出臺了更多的穩增長措施,地方政府主要是執行中央的政策。此外,地方政府還可以加大對本地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這取決於地方財政收入的力度。?
在蘇劍看來,穩定汽車消費也是壹個政策選項。在此之前,相關部委已經明確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大傳統汽車限購力度、因地制宜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