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範圍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恭城鎮、平安鄉、嘉會鄉、西嶺鄉、栗木鎮、觀音鄉、龍虎鄉、三江鄉9個鄉鎮
特定品質
油茶的統—制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姜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壹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節,壹年四季、壹天早晚都喝。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文化典故
傳說壹很久以前,有壹個民族叫瑤族,他們住在“千家洞”,與外界很少來往,不知道朱皇帝的改革,仍然沿襲舊制煮油茶。明朝時說千家洞瑤人不交皇糧,派兵清剿千家洞瑤族。壹部份瑤族逃到了恭城,其中壹支瑤族八房人,人數比較多,選擇了較平坦的加會壹帶定居下來,並帶來了他們的傳統美食——油茶。為什麽是嘉會瑤族的油茶得到傳播,因為嘉會瑤族住在茶江河邊,占著交通便利,人數又多。清朝時,***和壹個唐黃村就有上千戶人家。在茶江上打漁的人,都要向他們交稅。他們建有唐黃廟,每三年舉行壹次盛大的廟會,附近各族群眾都來參加。廟會規定,本族人不準搶花炮,只準外來的村寨搶花炮。來參加廟會的外族人,八房人都盛情接待。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習俗得以傳開。
傳說二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獻殷勤,山珍海味無盡獻上,吃得乾隆茶飯不思,見食生厭,眾禦廚頓時束手無策,恐慌不已,這時壹位恭城籍的禦廚忽然想起家鄉的油茶之功效,就趕緊制工具,做出了壹碗恭城油茶奉上禦前,乾隆喝後頓時口舌生津,胃口大開。歡喜之下,禦賜恭城油茶為“爽神湯”。至於乾隆皇帝為何胃口大開,那是因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驅濕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區的瑤民根據山地潮濕、瘴氣陰重的地理環境而發明的壹種保健飲品,其中的茶葉含有豐富的茶堿,起到全身調理的作用;生姜驅寒濕;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體必需的三種微元素,能夠補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