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關系

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關系

在我們大談歐洲古典音樂是壹種世界文化的同時,往往容易忽視的是在其中卻也包含著許多民族因

素,無論是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作曲家都難以割舍他們與各自民族文化間的聯系,因此,其創作首先應該是

民族的,其次才能看作是世界的。在創作中融入民族特性,可說是人類藝術創造所追求的***同目標。

關鍵詞 歐洲古典音樂 民族特征 古典樂派 浪漫樂派 民族樂派

壹、音樂文化中的民族特征集中體現在民族民間音樂之中

音樂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樂歷史中壹直存在的因素。無論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樂

,都具有其民族特征。實質上,音樂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國家客觀存在的文化特征決定的。因為各民族

都有其不同的語言音調、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質和不同特征的民間音樂文化積累。所以音樂的民族

特征比較持久、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之中。

在專業音樂創作中,民族特征的表現不僅限於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上,還表現在題材內容和體裁形式上。

在音樂語言上,主要反映在民族民間音調的廣泛運用或以民族民間音調為基礎進行加工改編和再創造。在表現

手法上,運用本民族喜聞樂見的創作技巧、表現手法。在題材內容方面,反映本民族的現實生活,贊揚人民及

其英雄主義業績。還反映對祖國光榮歷史的緬懷,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不但體現民族的願望和性格,還表現

民族傳統風格和藝術愛好。在體裁形式方面,同樣自覺地繼承民族的傳統,滿足各民族的審美習慣和特殊興趣

在歐洲古典音樂專業作曲家作品中,由於歷史背景和表現上所追求的審美理想的差異,各個時代、各個樂

派、各個作曲家音樂作品所體現的民族特征情況是有所不同的。

二、古典樂派民族特征是啟蒙意識的自然流露

歐洲古典主義作曲家海頓、莫紮特、貝多芬均廣泛地把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素材運用到創作之中。

“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1732——1809)的音樂創作與德國、奧地利民間音

樂音調、句式、結構、風格聯系密切。如《G大調第94(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主題、《F大調弦樂四重

奏》第二樂章《小夜曲》,方整的樂句、簡樸的和聲賦予他風格簡潔、清新的特征。其交響曲第三樂章小步舞

曲、第四樂章明快的舞曲風格也帶有德、奧鄉土音樂的特點。

“音樂神童”莫紮特(1756——1791)是歌劇和交響樂作曲家。在歌劇《魔笛》中采用德奧民間

風格的通俗歌曲和新教聖詠式音調,獲得很大的成功。他是旋律大師,善於把德奧民間音調和意大利抒情風格

融匯在壹起,創造莫紮特式的、富歌唱性、洋溢詩意的美妙的旋律。

樂聖貝多芬(1770——1827)集古典大成、開浪漫先河。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進社會思想,成為他

創作的思想核心,貝多芬是第壹位把音樂藝術和人類命運結合在壹起的音樂家。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喜

歡聽農村樂師們奏樂,並將此體現在創作之中,在《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F大調第八交響曲》中

都出現德奧鄉村樂隊演奏民間舞曲的淳樸形象。《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的《歡樂頌》洋溢著德國民

間歌謠中特有的懇切、質樸、熱情的情感。據羅曼·羅蘭研究貝多芬表達群眾***同感情時,如愛情、友誼、婚

禮等,常引用民歌旋律。

歐洲古典主義作曲家音樂中的民族民間因素,是他們的啟蒙意識對現實生活的壹種自然流露。是他們接近

現實生活“到民間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學思想的具體表現。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時代精神:反抗

封建束縛,堅定樂觀、勇於奮鬥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高度完美和諧。因此可以說古典主義音樂

中的民族民間特征是壹般性的,並沒有其他別的意義,是啟蒙意識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與反映。

三、浪漫樂派音樂深深植根於各自民族音樂傳統基礎之上

浪漫樂派作曲家舒伯特、韋伯、肖邦、勃拉姆斯、威爾第等人的音樂創作深深植根於本民族音樂傳統基礎

之上,音樂藝術強調民族特征。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從小熟悉奧地利民間音樂,其作品廣泛利用民間歌曲、

風俗舞曲、進行曲和生活中的流行歌曲音調。分節歌這壹源於民間的歌曲形式,也成為舒伯特歌曲的基本“骨

架”,正因為如此,他的許多名曲後來成為廣為流傳的創作民歌,如《野玫瑰》、《鱒魚》、《菩提樹》等。

這種通俗淳樸的歌曲,又成為舒伯特器樂作品的主要構成因素。錢仁康教授說:“歌曲化的旋律,歌曲式的織

體,歌曲性的音樂思維,在舒伯特的交響曲、室內樂創作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並成為舒伯特以後浪漫主義音

樂創作的重要特征。”(《音樂藝術》1979年第壹期)。德沃夏克在評價舒伯特的音樂創作時說:“他的

《未完成交響曲》和《C大調交響曲》……其中最有特色的也許是俯拾皆是的歌曲式的旋律,他把歌曲用進了

交響曲,並移植的如此巧妙,舒曼不僅要說這些樂隊聲部類似人聲了。”(《音樂譯文》1981年第六期)

因此,通俗性和民族性普遍存在於他的創作之中,成為他鮮明的創作特征。

德國浪漫主義民族歌劇創立者韋伯(1786——1825)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21年6月在柏林

首演的民族歌劇《自由射手》(又譯作《魔彈射手》),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其曲調成為家喻戶曉的流

行歌曲,市場出售商品也以劇名為商標,如“魔彈射手牌啤酒”、“魔彈射手式女裝”。該劇取材於德、捷廣

為流傳的“黑獵人”民間傳說,舞臺上展示了壹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鄉民風俗畫。莫紮特、貝多芬都為德國民

族歌劇的發展作出過貢獻,不過他們的《魔笛》、《費德裏奧》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備,雖用了德語歌詞,

音樂也具德國特色,但描繪的卻是東方的神話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濃郁的民間氣質的音樂素材

(獵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謠、鄉民們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語說白的“歌唱劇”的傳統樣式,致力於德國偏僻村

莊、森林景色的描繪和德國民族思想感情的表達是十分成功的

  • 上一篇:公司變更的類型和註意事項
  • 下一篇:關於日本篡改《西遊記》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