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關於景德鎮陶瓷的歷史資料

關於景德鎮陶瓷的歷史資料

景德鎮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征,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精美絕倫,聞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譽稱。景德鎮生產陶瓷的歷史源遠流長,唐代燒造了潔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稱。在宋代禦賜殊榮,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於是景瓷馳名天下。爾後,歷經元、明、清三代,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制瓷中心。時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發展躍為歷史顛峰。2000多年的制瓷歷史,豐富的陶瓷資源,絢麗的陶瓷藝術,陶瓷文化和藝技的深厚積澱,為景德鎮奠定了舉世公認的瓷都地位。

漢代時景德鎮的地區就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兩晉、南北朝時期,新平鎮陶器生產已經逐漸向瓷器過渡,雖然當時燒制的溫度不是很高,燒品質量還不算不乘,但式樣和釉色已達到較高水平,新平鎮因此名聲漸起。到隋唐,這裏燒制出名副其實的瓷器,完成了由陶到瓷質的飛躍。

歷史發展到宋代,南北名窯林立,突出有汝、官、鈞、定、哥五大名窯,而景德鎮的瓷業生產也進入壹個嶄新時期,從宋代開始,景德鎮獨創了壹種叫做青白瓷的新品種,這種瓷器青中有白,白裏泛青,釉色像玉壹樣潤澤有光,在溫潤的釉色下,刻花、印花的紋飾清晰可見。元朝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專門督促瓷器的生產。北方陶窯的燒制技術也隨著南下的工匠傳到這裏,景德鎮的陶瓷燒得越來越白,瓷坯上的釉色漸漸變得像鵝蛋殼壹樣的顏色,人們把這種瓷稱為卵白瓷。元朝的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常常定制這種白瓷,所以也有人稱它為樞府瓷。

元代景德鎮窯在宋代青白釉生產的基礎上迅速崛起,到元朝中期,景德鎮的白瓷燒制技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創燒了成熟青花、釉裏紅及各種單色釉品種。尤其是高嶺土的發現和瓷石加高嶺土二元配方制胎法的廣泛使用,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瓷器的燒制溫度達到了1300攝氏度以上,出現了世界陶瓷史上劃時代的高溫硬質瓷。隨後出現壹種在素白色的坯體上描繪圖案的釉下彩技術—用鈷料在瓷胎上作畫,然後蓋上透明釉,在高溫下壹次燒成,燒制好的瓷器質地潔白細膩,散發美麗迷人的藍白色調,輕輕壹敲,就會發出銀器壹樣的聲音,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青花瓷。中國青花瓷壹露面,立即被各伊斯蘭國家、大小蘇丹奉為最珍貴的寶貝和收藏。檢舉補充回答: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王朝。景德鎮設立了禦器廠,由朝廷委派督陶官並由國家投入資金,專門為皇室和朝廷大臣們燒制祭祀和生活用品。不惜人力,不惜工本,在滿足宮廷需要的前提下,景德鎮生產出當時世界上最精美的瓷器,景德鎮迎來了制瓷業的興盛時期。

在品種上,明瓷的異彩紛異呈也是空前的。這個時期,又創造成功了薄如蛋殼,輕若綢紗的薄胎瓷,以及各式各樣、大小不壹、紋飾豐富的瓷板書。還有精妙無比可以亂真的各種仿古瓷。

十五世紀初,三保太監鄭和攜帶大量絲綢和景德鎮燒制的瓷器,七次出使當時稱為西洋的南亞和西亞諸國,誘發了中國海外貿易的熱潮。

在鄭和出使西洋壹百年後,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開辟了歐州通往東方的新航線。1513年,第壹艘葡萄牙商船到達廣州,從此,景德鎮的瓷器隨著歐洲人的商船大量進入歐洲市場。隨後制瓷技術也開始傳統入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

公元1369年,明朝政府以國家財力支持景德鎮瓷器生產,並且在鎮上的珠山壹帶建立禦器廠,專門為朝廷燒制瓷器。明朝中期,景德鎮的制瓷業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的附屬地位,成為分工明細的手工業行業。

公元1644年,清朝順治皇帝入關,承襲了明朝皇帝修建的紫禁城,也承襲了他們遠在江西的禦器廠。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執政的150年時間景德鎮的陶瓷業又進入了壹個鼎盛時期。

清代的景德鎮瓷器,不僅繼承了明代的工藝和品種,而且還有不少的發明創造比如康熙時的青花瓷色彩呈寶石藍,比明代的更鮮艷純凈,別具風格;釉上五彩因發明釉上藍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豐富多彩,紋樣清晰,著色鮮明;鬥彩的品種也比明代的增多,雍正時期的青釉燒制達到歷史最成熟階段;更為可貴的是創制成功了很多名貴的新品種,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創制了以“玻璃白”為填料,使畫面色彩柔和、富有立體感的粉彩;引進國外彩料,專作宮廷禦器的琺瑯彩;直接用黃金裝飾瓷器的金彩;在單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溫下流淌變幻,形成流光溢彩、斑讕絢麗奇觀的“窯變”等等。其他如墨彩、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松綠釉,胭脂紅等等也都應運而生。此外,康熙期間,還恢復生產了明代中期以來幾乎失傳的銅紅釉,其中尤以郎窯紅、豇豆紅最為著名。總之,清代的景瓷,其品質、造型、釉彩都達到空前水平,進入壹個嶄新的境界。清朝把明朝的禦器廠改為禦窯廠,選派內務府官員駐廠督造,這時的制瓷技藝日益精湛,品種也更加豐富多彩。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中的玲瓏瓷、粉彩瓷和高溫顏色釉,正是在這期間發展起來的。

清朝後期,景德鎮陶瓷生產受到外國洋瓷器的挑戰。由於社會動蕩和連年戰亂,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戰事頻繁,政局動蕩,外貿入侵,市場縮小,景瓷生產也受到嚴重摧殘,陶瓷生產壹落千丈。延續500多年之久的禦器廠也壽終正寢。民國時期,社會仍不安,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特別是日寇侵華期間,景德鎮多次遭受日寇飛機的轟炸,坯坊、窯房大面積遭受破壞,全鎮瓷窯能營業稅的只有33座,處於奄奄壹息境地,整個瓷業生產陷入低谷。不過沙漠中也有綠洲,在這個不景氣的時代裏,瓷業生產在操作方面卻有所進步,如出現腳踏轆轤車,手搖碎釉機,石膏模型鑄坯,霧吹器吹釉等較先進的方法。特別是清末宣統二年,江西瓷業公司在景德鎮宣告成立,標誌著景德鎮陶瓷進入壹個企業化時代,顯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這家公司在設計上比較多元化,而且有不少創新,制作也十分精巧,同時還進行壹系列技術革新,試行機械生產、貼花紙彩瓷、以煤代柴燒造等,有較大的促進力。民國期間,瓷業改革者杜重遠為景德鎮陶瓷工業的改革傾註了心血,他力主重新振興景瓷,成立陶業管理局,自任局長。從外地招攬人才,培訓瓷業工人,制訂改革陶瓷工業的各項措施,促使景德鎮瓷業生產煥發出勃勃生機。

  • 上一篇:古代有哪些機械化?
  • 下一篇:管道十大品牌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