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溫帶樹種。
葉對生,多為橢圓形或長方形,葉光滑,革質,邊緣鋸齒狀。
花叢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色、黃色、橙紅色等顏色。
中國有20多個城市,包括衢州市和漢中市,桂花是市花或市樹。
桂花原產於中國西南的喜馬拉雅山東部,在印度、尼泊爾和柬埔寨也有分布。
野生桂花生長於我國西南、四川、陜西(南方)、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現廣泛種植於淮河流域及南方。其適生區北至黃河下遊,南至廣東、廣西、海南。
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是亞熱帶樹種,耐高溫但不太耐寒。
桂花樹葉繁茂常綠,樹齡長,秋天開花,香氣四溢。是我國特有的觀賞花卉和芳香樹種。
桂花主要分布和栽培在嶺南以北至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熱帶和北亞熱帶地區,大致相當於北緯24° ~ 33°。
該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以亞熱帶闊葉林為主。
在上述條件的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形成了湖北鹹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等全國著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嚴格。除堿性土壤和低窪地或太粘、排水不良的土壤外,壹般都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較為適宜。
編輯本段的形態特征
桂花樹
桂花,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 ~ 8m。
樹冠呈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樹冠可覆蓋600平方米。
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色,全緣或上部稀疏鋸齒。
葉對生,橢圓形或長圓形。
三到五朵花生於葉腋,大部分生於當年的春梢,兩三年生的枝條上也有花。每朵花的四片花瓣非常香。
葉腋聚傘狀,花小,黃白相間,極香。
樹皮光滑,呈灰色。
單葉對生,革質光亮,葉形和葉緣因品種而異,葉形橢圓形至橢圓形披針形,葉緣全緣或鋸齒狀。
花為腋生聚傘花序,小而香,顏色因品種而異。
有生長勢強、枝粗、葉形大、葉面粗糙、葉色深綠、橙紅色的桂花;有銀白色月桂樹,生長中等,葉面光滑,葉緣鋸齒狀,花乳白色,花密而甜;生長勢強,葉面光滑,葉緣稀疏鋸齒狀或全緣,花淡黃色,花稀疏芳香,可與上述品種於9月至秋季10開花,也可每兩三個月開壹次。
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肉桂。
桂花幼苗主根明顯,根系發達且較深。
幼根黃褐色,老根黃褐色。
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容易到處長出不定根,但沒有明顯的主根。
桂花分枝性強,技術點低,尤其是幼年期,往往長時間呈灌木狀。
密植或修剪後,可成為明顯的主幹。
樹皮粗糙,灰棕色或灰白色,有時顯示皮孔。
葉表面光滑,革質,近軸暗亮綠色,遠軸面更被人津津樂道;橢圓形,長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倒披針形到卵狀披針形。
桂花(O *** anthus fragrans)有對生革質葉,花序叢生於葉腋。花期為9月至10,結果期為次年3月至4月。
桂花適應廣闊的亞熱帶氣候。
性偏好溫暖濕潤。
種植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6月平均氣溫0℃以上,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溫度15~28℃。
濕度對桂花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年平均濕度75% ~ 85%,年降水量約65438±0,000mm。尤其是幼樹和成樹開花時需要更多的水分。如果遇到幹旱,會影響開花,強烈的陽光和陰涼對它們的生長不利。壹般它們每天需要6~8小時的光照。
桂花喜歡溫暖的環境,應生長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腐殖質豐富的酸性沙土中。
不耐幹旱貧瘠,在淺、板結、貧瘠的土壤中生長非常緩慢,枝葉少,葉薄,葉黃,不花或少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死頂。嚴重者桂花全株死亡;它喜歡陽光,但有壹定的耐蔭性。
小樹需要壹些遮蔭,成年樹需要相對充足的光照來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
觀察到桂花的樹冠有壹側緊貼墻壁,或者兩株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緊貼墻壁壹側或重疊部分的樹冠很快就會變得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造型和美觀。
可見桂花適合種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幹凈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的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怕澇怕澇,如果澇害,根系會黑爛,葉片會先尖端焦枯,然後全葉枯萎脫落,導致全株死亡;不是很耐寒,但和其他常綠闊葉樹種相比,還是比較耐寒的樹種,為北方盆栽桂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編輯此部分的栽培歷史
桂花
桂花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
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的是舊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年)的《山海經南山景》,意思是“搖搖欲墜滿山桂花”。
屈原(公元前340-278)的《楚辭九首》也有:“扶北鬥飲桂漿,信義車系桂旗”。
從漢代到魏晉南北朝,桂花已成為名貴花卉和精美貢品。
漢初傳入皇宮鉗園,獲得成功。
唐宋以來,桂花種植開始流行。
到了唐代,文人種桂花非常普遍,吟誦桂花也就蔚然成風。
宋的《靈隱寺》詩中有壹句名句“桂在月中,香雲飄外”,所以後人也稱桂花為“天香”。
唐宋以後,桂花被廣泛用於園林栽培和欣賞。
元代倪瓚的《桂花》壹詩中有“桂葉黃昏色,秋光影淡”壹句,表現了窗前種桂花的情形。
民間栽培桂花始於宋代,盛於明初。
中國歷史上五個桂花產區都是在這裏形成的。
中國的桂花於1771年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此後在英國發展迅速。
現在歐美和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栽培,尤其是地中海國家。
編輯本段的品種分類。
桂花經過長期的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多種栽培品種。
近年來,全國各大城市對桂花資源和品種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實地記錄開花性狀,分析比較各類桂花的性狀,選擇相對穩定的遺傳性狀,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和在園林生產中的應用,鑒定整理出4個桂花品種。
金桂
金桂桂花變種。鼠尾草,金桂,花金黃,氣味濃,葉厚。
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至金黃色,有“大花酒桂”、“大葉黃”、“潢川金桂”、“晚金桂”、“圓葉金桂”、“金球獎金桂”等。
印規
桂花變種。闊葉,桂花的花白色,略黃,氣味濃烈,葉薄。
印規品種群:秋季開花,純白、乳白色、黃白、淺黃,有籽印規(結籽)、九龍桂桂、早印規、晚印規、白傑等品種。
丹桂丹桂
桂花變種。aurantiacus,桂花花顏色橙黃,氣味適中,葉厚,顏色較深。
桂花品種群:秋季開花,顏色較深,橙黃色、橙紅色至朱紅色,有“大花丹桂”、“牙丹桂”、“朱砂丹桂”、“寬葉紅”等品種。
四季月桂樹。semperflorens,四季月桂也叫月桂樹。
花略白或淡黃,有淡淡的香味,葉薄。
壹年四季開花。
四季桂
桂花品種群:壹年四季開花,有“月桂”、“桂花”、“桂花”等品種。
每個品種群中都有壹些值得推廣應用的品種,如四季桂品種群中的“桂花”和“大葉佛頂珠”,都是高度為0.5-1.5m的小灌木..
“桂花”有壹種淡黃色的花,同壹枝條的各個節點相繼開花,幾乎每天都有花,故名。
四川蒼溪有大量母株。
“大葉佛頂珠”花乳白色至純白色,花序密集,頂生花序獨特,從春季到秋季連續開花。
它們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以盆栽在室內或大面積種植在戶外。
安徽六安響洪店東湧村有壹棵桂花樹,樹幹周長兩米左右,樹高、樹冠直徑約十三四米。年產桂花約200公斤,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六安周誌》中已被列為“桂花之王”,還被列入安徽省古樹名錄。村民們在精心保護桂花的同時,還種植了大量桂花樹,幾乎每個別墅都有。
各地可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物種或品種進行養殖。
如以摘花為目的,宜選擇花朵密集的高產類型,如“潢川金桂”、“金桂”、“種子印規”、“大花丹桂”、“橙紅丹桂”等。
以看花聞香為目的,宜選擇“大花桂花”、“籽桂花”、“朱砂桂花”、“大花桂花”、“圓瓣桂花”。
灌木、盆栽、盆景,宜選用“扶桑”、“大葉佛氏定珠”、“月桂樹”、“四季桂樹”、“九龍桂樹”、“柳葉桂樹”等。,並把它們作為樹或選擇“大葉黃銀桂”、“金桂”、“大葉丹桂”、“大丹金桂”作為景宜的園主。
看連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