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1956年由桂林老字號腐乳、腐竹、辣椒醬等民間傳統作坊合並的合作社,1958年正式建成國營企業,迄今有近50年歷史。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創出了廣西名牌,廣西著名商標“花橋”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園枝腐竹這兩個桂林拳頭產品。
“花橋”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園枝腐竹均為老桂林的傳統食品,特別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壹直把該食品當作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土特產禮品。
該食品源於民間百姓,又益於民間百姓,在大桂林雖然許多城鎮鄉村會制作腐乳和腐竹,但做出來的腐乳、腐竹都存在著很大的質量差異。特別是腐乳,因用料、環境、衛生、工具制作方法不同而做出各異的腐乳,在發酵的過程中,如果沾染上雜菌,那麽味道和外觀就更不壹樣了,甚至會有損百姓健康。而制作腐竹也壹樣區別很大,特別是烘幹定形這道工序,壹般小規模的作坊均采用日曬烘幹,就不免受到環境衛生方面的汙染,而導致產品食用缺陷的發生,因此,要做好做強腐乳、腐竹,讓老百姓健康食用,並不是壹件簡單的事。
桂林腐乳廠是出口花橋牌腐乳、象山牌腐竹產品的企業,1981年開始,經國家質量檢驗中心測定,花橋牌腐乳、象山牌腐竹連續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和各項殊榮。2002年,因企業發展需要,整廠搬遷到桂林西城經濟開發區,他們緊緊把握新廠建設的有利時機,嚴格執行國家質檢總局的20號令,導入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標準進行全方位管理。同時,投入大量資金把這些管理機制具體落實到環境、衛生、檢驗等重要環節中,尤其在食品安全衛生方面,加大力度完善硬件配套管理,其生產場所、工藝標準、質量檢驗等方面,能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經受得住各級食品安全衛生檢測部門的檢查,順利地通過了國家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註冊登記。
豆腐乳的制作
有了最佳的原料,還要有最佳的制作方法。做腐乳首先要看氣候,當時沒有氣象預報,也沒有寒暑表,完全憑自己的觀察判斷。根據他們的經驗,只能在北風天做,在南風天做就可能做壞,所以他們每年都是在冬天做腐乳。在這個季節,把壹年計劃出售的腐乳全部做出來。其他日子是不做的。因此,壹年內生意好時,也有脫銷的時候。
其次是上壇,他們用的壇子全是圓形小口大肚的厚皮陶瓷壇。先將壇子洗凈風幹,不得留有半點水分,然後將腐乳坯裹上香料和辣椒粉,壹層壹層地碼在壇子裏,裝滿為止。裝完後上面鋪壹層白鹽,再放壹定量的酒,酒必須放至壇口,以整壇腐乳完全浸泡為好。最後用壹圓形木蓋蓋住,四周用石灰漿糊緊,不使空氣進入壇內,否則,壹透風,腐乳就會變壞。至於配方,就不是外人所知道的了。封好壇蓋之後,即在壇上蓋上註明裝壇的年月日,大概每壇腐乳均需存放壹百天左右,始能開壇出售。
再說辣椒醬。先將生辣椒去蒂,放入壹大木桶內,加鹽、豆豉和剝了皮的蒜頭,然後用壹長木柄的鐵鏟,將辣椒、蒜頭和豆豉砸碎,讓它們在木桶內漚著,使辣椒、蒜頭和豆豉的味道,融合在壹起。
剁辣椒醬時,將桶內的半成品放在砧板上,用刀將其剁碎,要剁到看不出蒜頭和豆豉為止。這就成了大家喜愛的豆豉辣椒醬了。
將辣椒醬裝入小壇前,先在壇底放點醬油和香油,然後將辣椒醬放入壇內,用手上下左右四面搖動,使整壇辣椒醬的表面,裹上壹層明亮的醬油層。最後蓋上千荷葉和商標,捆緊,以待出售。
為了獲得進壹步的發展,2006年1月8日,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桂林腐乳廠正式組建新公司———北京王致和(桂林腐乳)食品有限公司。雙方希望通過這次腐乳的南北聯姻,完成中華民族傳統腐乳行業南北大整合,打造出我國腐乳行業龍頭旗艦企業。花橋牌腐乳,由此獲得了壹次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