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壹定要聽故事怎麽辦?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壹定要聽故事怎麽辦?

樂樂的外公壹到吃飯就忙活了起來——不是忙活自己吃,而是要跟樂樂玩“美食大轉盤”的遊戲他才肯吃,樂樂在沙發上跳來跳去,手指到哪道菜,外公就要把它餵到自己嘴裏,否則就不吃,壹頓飯下來要壹個小時,而外公不得不餓著肚子,陪著笑臉,堅持到底……

琪琪最喜歡畫畫,壹到吃飯,所有的菜都變成琪琪的創作素材,把西蘭花咬上幾口方放在盤子裏就變成了小樹苗,小手舉著黑木耳當作“蝴蝶”飛個半天,把面條繞在手指上壹根壹根吃,非要把饅頭咬成貓咪形狀才罷休……

常常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喜歡壹邊吃飯壹邊玩,壹頓飯下來至少要花上壹兩個小時,到了大冬天飯都涼透了,孩子還樂此不疲,有時實在忍不住餵孩子吃,小家夥空出的兩只小手玩的就更歡了。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沒有養成獨立用餐的好習慣,還變得越來越依賴家長,缺乏獨立性和責任心,眼見吃飯這件小事,儼然變成每天令壹家人頭疼的大問題,這要怎麽辦呢?

其實,每個孩子雖然行為上是邊吃邊玩,但背後的形成原因卻各有不同,要改善孩子的壞習慣,我們先要找到問題的源頭。壹般來說孩子不好好吃飯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吃飯

是壹種探索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這個世界最原始的動力,壹方面,孩子在玩食物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食物的了解:“壹根面條有多長?能繞在手指上轉幾圈?”另壹方面,邊吃邊玩時孩子想要知道成人會有什麽反應以及自己的控制與決定權有多大。前者通過觀察他人反應修正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方式,後者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促進其自信心的發展。所以這樣看來,吃飯的確是壹件值得探索的樂事。

過度

溺愛:習慣了隨心所欲的孩子不喜歡規則的束縛

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這在老人帶娃時非常常見。孩子不吃就餵,餵了還不吃就想法兒哄著他吃。壹方面對孩子來說,大人給他們餵飯是壹種愛的表現。大人餵飯時對他們無比專註,而他們正喜歡這種被關註和重視的感覺。另壹方面,吃飯成了大人的任務,他完全不用停下手頭在玩的東西,只要張嘴就好,這樣久而久之,吃飯成了大人忙活的事,孩子的依賴變得理所當然。

同伴

之間的互相模仿

孩子在模仿中進行社會學習,並發展各種智能,尤其是在2-5歲,孩子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的行為,也不斷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有了夥伴,小朋友之間的行為是會互相模仿的。如果孩子的好朋友吃飯時也熱衷於邊吃邊玩,那麽孩子自然也樂於加入。

飯前

零食吃得過多,孩子並不餓

有時大人出於愛,在飯前讓孩子吃了太多零食,導致吃飯時沒有胃口,只能把食物當玩具了。我們可以把點心或零食時間提前壹些,跟孩子明確規定好,飯前2個小時不吃東西,這樣到了飯點,面對香噴噴的飯菜自然就沒有招架啦!

尋求

家長的關註:孩子常常要確認自己沒有被冷落和拋棄

壹些父母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就是壹起吃飯時可能也很少和孩子交談,孩子常常希望父母看看自己,陪伴自己,在和父母的玩耍中感受到愛的滋養,如果長期得不到關註,孩子會用不良行為來呼喚父母的目光。不好好吃飯便成為這些可利用的行為之壹,可惜,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呼喊,而是壹味指責打罵孩子,會使孩子的內心更加匱乏不安,情感需求更加得不到滿足。

用餐

氛圍太無趣了,孩子只好自己找樂子

壹家人壹起吃飯,是壹個絕佳的交流情感的機會,談談各自壹天遇到的有趣的事,可以讓氣氛活躍起來。如果這時父母還拿著手機,或者看著電視新聞,或談著孩子不明白的話題,那麽難以融入的孩子就會選擇自己的玩法。

家庭

關系緊張,不安的心情壓抑了食欲

沒有孩子是不害怕父母爭吵的。父母吵架時,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無助,甚至會覺得是自己造成了家裏的“戰火紛飛”這種情況下要他心情愉快的吃飯恐怕很難了,邊吃邊玩可能還能緩解下緊張的情緒。

以上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孩子邊吃邊玩的行為,找到原因,我們就更容易入手去改善了。那麽如何重塑孩子好的行為呢?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輕柔的音樂,愉快的聊天,這樣談笑風生的夜晚,怕是誰都會沈醉其中。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樹立吃飯的好榜樣,千萬不要再捧著手機了,用心珍惜壹家人圍聚的時光,不要只談論公司的事或成人的話題,可以選擇讓孩子能夠壹起參與的話題來討論,也可以在這時誇誇對方的優點和進步,感謝家庭成員的付出和努力,那麽每個人吃飯的心情會越來越愉快哦!

2.明確規則,堅持執行

包容不是縱容,關愛不是溺愛,孩子的成長不能被替代。就吃飯的規則,我們可以先開個家庭會議,制定出可行方案。比如:吃飯時要坐著自己吃、吃飯時不能玩玩具、吃完才能下桌子等等。在有人未能遵守時給予適當的處罰。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漸漸明白規則的份量。

3.讓孩子在用餐前後有所參與

做飯時讓孩子參與擇菜、洗菜或者切菜等工序,餐前讓孩子壹起來擺放碗筷,盛飯等,孩子會更認真對待吃飯這件事哦!

4.跟孩子壹起想象與創造

孩子的想象力正值指數爆棚階段,腦洞大開,用在飯菜上並不是壹件壞事。不妨順勢跟隨孩子玩壹把——“看,西藍花多像小樹啊?我們讓它種到妳肚子裏吧!”“黑木耳像不像黑蝴蝶?”妳的嘴巴能捉到它嗎?在妙趣橫生的遊戲中,愉快的接受了孩子平時不吃的東西也是壹種引導方法。不過家長需要能把握壹個度,因為吃飯時過多的遊戲會讓孩子上癮,我們只需要增加壹些趣味性就好了。

說到底,吃飯是人的本能,過於強調問題本身,就弱化了孩子本來就存在得好好吃飯的動力了。家長不妨放下焦慮,明確規則,不過度關註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做好榜樣,相信溫馨的用餐氣氛會讓孩子愛上吃飯。

  • 上一篇:國內150家動力電池公司倒下,妳還相信車企的電池終身質保嗎?
  • 下一篇:世界五百強餅幹巨頭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