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洪湖的生態問題

洪湖的生態問題

洪湖水面曾因過度圍墾和水產養殖而遭到破壞。水域面積只有53.3萬畝,比上世紀初減少了近2/3。洪湖的圍網養殖面積壹度超過30萬畝,占湖面面積的70%以上。

因為圍網養殖需要穩定的水位作為保障,增加了防洪和水位控制的難度。壹旦發生大洪水,堤防和涵洞出現危險,壹些湖區無法將應急設備和救災物資運上岸。大規模開采湖泊水面,大量投放餌料和排泄物,造成湖泊水質持續惡化,嚴重破壞湖泊生態。

洪湖起源於河道窪地湖泊,屬於貧-中等營養水平。汙染物主要是從幹渠轉移過來的,包括懸浮物、化學耗氧量、硫化物、氟化物、六價鉻、氰化物、砷。由於生態失衡,洪湖必須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農業。由於圍墾和過度捕撈,水面萎縮,水質下降,水生植物瀕臨枯竭,鳥類和魚類資源銳減。20世紀50年代,洪湖面積達到760平方公裏,而現在湖面面積銳減到348平方公裏,平均水深只有1.35米。

洪湖湖底常年盛產水生植物,被稱為水下“大草原”,歷史面積達44萬畝。加上漂浮植物如荷花、菱角、芡實等水生植物,成為壹個各級植物與水交融的世界。還有沈水植物35萬畝,挺水植物4萬畝。

良好的植被使得這個地區的物種相對豐富度極高。僅鳥類就有138種,其中水禽63種,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禽越冬地和候鳥中途停留地。魚有57種,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在此棲息、繁殖、越冬,保存了淡水濕地的代表物種,被譽為“華中濕地資源基因庫”。

但近幾十年來,隨著湖面上養殖面積過大,水汙染逐漸加重,水生植物群落惡化,水生植物覆蓋率不足70%;野生動植物,尤其是水禽和魚類的種類和數量減少了。70年代以前,發現水禽112種和5個亞種(其中冬候鳥61種),魚類81種。河湖封鎖後,魚的數量減少到57條,小型化趨勢明顯。

該自然保護區結合國家濕地保護與恢復、增殖與放流、有害生物水花生防治、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等生態工程,使洪湖濕地生態發生了變化。水質從原來的四五類提高到了二三類。水禽數量從2004年的2000多只增加到65438+萬只,最多時達到30萬只。示範區內還發現了多年不見的國家壹、二級保護鳥類東方白合子、小天鵝、白琵鷺等。水生植物覆蓋率由過去的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野生紅蓮面積恢復到6萬畝以上。增加了兩種新的魚。這些年來,投放了2億多尾魚蟹苗,個體魚已經發展到規模化。洪湖清水蟹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各項生態指標均達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水平,濕地保護正朝著良好、立體、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 上一篇:黑羅舞註冊商標了嗎?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下一篇:湖州威力商標智代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