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聚焦:新logo更聚焦底層核心,體現華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的核心理念;
二、創新:新logo敏捷,更具時代感,表明華為將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圍繞客戶需求不斷創新,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 *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三、穩定性:新logo飽滿大方,表達華為將更穩健、更國際化、更專業地發展;
和諧:新logo在保持整體對稱的同時加入光影元素,更加和諧,表明華為將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和諧的商業環境,實現健康成長。
管理模式:任自2001以來,無論內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在制定十大管理要點時,始終把平衡發展放在首位。這壹條壹直沒變。可以說,任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平衡與均衡,這是他的最高管理哲學。任自稱是壹個有灰度的人。他認為黑白之間的灰度很難掌握。這就是領袖和導師的水平。不真正懂的人不可能有灰平衡,這是最有效的生產力形式。繼續堅持平衡發展思想,推進各項工作平衡的改革和提高,是最有效的生產力形式。通過持續改進,不斷增強組織活力,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不斷提高人均效率。這就是華為的管理模式。
《商業周刊》評選出了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公司,中華威是中國唯壹壹家。作為中國壹家未上市的民營高科技企業,華為成功背後的經營管理理念和理念值得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思考。
華為在20年的發展歷程中,壹直註重實用性,商務談判是任先生的經營理念和信條。基於企業最基本、最簡單的商業邏輯,在理性、智慧的思維基礎上,是任和他領導下的華為構建企業發展成長理念,並始終如壹地尊重、堅守、執行的基因和內在動力。
華為20年的成長發展之路,就是建立在經營管理上動態實現功德與利潤的平衡。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華為不斷加強和提升運營管理能力,使企業走上良性發展道路。華為的成功再次用中國案例說明,平衡管理才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2005年,隨著華為國際化步伐的加快,華為重新梳理了使命願景和發展戰略。其戰略定位是:
服務客戶是華為存在的唯壹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動力。
質量好,服務好,運營成本低,優先滿足客戶需求,提高客戶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持續管理變更,實現高效的流程運作,確保端到端的質量交付;
與朋友、競爭對手、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享受價值鏈帶來的好處。
從以上戰略不難看出,華為的戰略是管理第壹和管理第二並重,外部第壹和第四,內部第二和第三。可以說,華為基於其管理理念的戰略是壹種平衡戰略。
在商業模式上,華為的宏觀商業模式是以定制為導向的產品。發展路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為客戶提供完善及時的服務是公司存在的唯壹價值和理由。
在管理模式上,華為的微商模式是組織建設的過程。完成企業要素端到端的優質、快速、有效管理。
在內部核心價值觀方面,應相應建立以高績效為特征的企業文化。總裁任指出,在這20年的磨難中,我們終於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幫助公司慢慢走出困境。同樣,不難看出,華為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將內部價值導向的努力與外部價值導向的客戶有機地、均衡地結合在壹起。
1997年後,華為根據公司現狀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改變戰略重點,加強內部管理,使世界級企業的管理體系在管理上與壹流企業接軌,通過管理效率促進經營效率的提高。對於華為來說,以強化管理執行為核心的管理改革,就是要補上管理的短板。因為對於華為來說,管理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加強管理的目的,正如任校長所說,改變破壞了過去的平衡,但破壞不是目的。我們要實現新的平衡,努力實現不變的平衡,也就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經營和管理的平衡。隨著個人績效承諾制度的實施,公司各部門的項目組及其主管不再僅僅是職能部門或職能經理。公司強化了業務職能,各部門幹部實際上已經轉變為集管理職能和業務職能於壹體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面臨著壹個迫切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轉換問題,以實現個體管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平衡。在業務職能方面,需要真正建立內外以客戶為導向的意識來凈化內部流程,實現個人績效承諾,從而支撐公司整體目標的實現。在管理職能上,要樹立人均效率的意識,通過加強內部管理開發人力資源的潛力,營造良好的組織氛圍,提高本部門的組織績效和下屬的個人績效,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在個人層面,可以實現個人能力與工作職責的動態平衡;在組織層面,可以實現部門業務目標和管理效率的動態平衡;在公司層面,可以實現績效和利潤管理、管理組織的戰略目標和組織能力之間的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