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濟南想訂奶,佳寶和天山雪哪個好?訂哪種?

濟南想訂奶,佳寶和天山雪哪個好?訂哪種?

濟南佳寶乳業有限公司引入HACCP體系 生產放心牛奶

--------佳寶乳業以權威認證體系確保乳品安全

2004年春,"阜陽奶粉"事件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乳制品的安全問題引起媒體和老百姓的廣泛關註,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維護產品信譽,保障產品質量,確保百姓健康"是每個乳品企業關心的頭等大事。濟南佳寶乳業在全國同行業中率先通過HACCP認證,不但有效的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而且取得了"國家級免檢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QS認證食品"等壹系列榮譽,被評為濟南市市奶,成為老百姓真正放心的乳品。可以說,食品安全認證為佳寶乳業的產品質量提升和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佳寶公司是濟南市政府菜籃子工程企業和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固定資產5億元,年生產牛奶40萬噸。目前,佳寶乳業的綜合實力已躍居全國液態奶前七強,是山東省乳品行業的排頭兵。

HACCP國際體系認證是食品安全的可靠保證

佳寶乳業堅持安全為先、質量為本、預防為主、科技創新的乳品生產安全方針,嚴抓產品質量控制。近年來,過硬的產品質量不僅得到了國內同行的尊重,也得到了國際乳品專家的壹致好評。佳寶乳業以其在產品質量管理上ISO9001(2000版)和HACCP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良好執行為依托,加之在管理上不斷創新、實施精細管理的驕人業績,被國際認證聯盟(IQNet)授予"管理創新獎"。這個由國際認證聯盟主席Dr. Fabio Roversi與方圓認證CEO聯名簽發的獎項,代表了國內企業管理的最高水平。

自2003年,佳寶乳業就以HACCP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進行生產,2004年初,佳寶乳業在山東省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HACCP國際通用體系的認證。HACCP是在歐美食品行業中普遍采用的質量控制方法--GMP(良好操作規範)和SSOP(良好衛生規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提高產品質量確保產品安全的壹個有效辦法,也是食品行業質量認證的壹個國際趨勢,可以有效的解決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產品質量的把關問題。既是食品安全的可靠保證,又是壹種簡便、合理、專業性強的質量控制體系。通過對生產、加工、制造、準備和食用等過程中微生物、化學和物理汙染的監視和控制,大大降低了危害發生的概率。它把食品安全融入到了生產設計的整個過程之中,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最終產品檢測,使產品從土地到餐桌都處於受控狀態。

佳寶乳業通過對產品的生產、分銷和使用,對相關的危害、風險情況進行識別、評估,來決定應采取的預防措施和方法。識別危害並對其嚴重性進行評估;決定控制這些危害所需的關鍵控制點;針對每壹個關鍵控制點,詳細規定操作可控的檢驗標準;建立和貫徹執行檢驗系統;檢驗未達標指標,提出修改措施;核實該系統的執行情況;匯集保存所有檢驗、修改措施的記錄。產品銷售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從原材料的選擇使用、產品的加工生產到成品上市等。我們感到使用HACCP的優點就是:壹個完全徹底的HACCP研究,可以識別直接影響壹個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的因素,從而允許商品生產商最充分、有效地制定其技術指標,並將其分解落實。

國際先進設備是HACCP體系運行的良好平臺

佳寶生產線全過程電子監控,實現了自動化大屏幕操作,自動化程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自動擠奶設備采用瑞典阿法拉伐魚骨式"擠奶王",自動化的奶牛飼餵大廳集給食、給水、通氣通風、噴淋、擠奶於壹體;生產設備引進德國康美包、法國百利包、瑞典利樂枕、日本屋頂包等;斥巨資購進壹系列的高科技檢測檢驗設備。購進美國的DHI體細胞檢測儀與B150牛奶成份分析儀,兩臺聯機,可以隨時了解牧場每壹頭奶牛的健康狀況與產奶的質量,從而很好的保證了原料奶的穩定質量;由美國購進的抗生素含量檢測儀,可以檢測出16種抗生素,從而為佳寶牛奶的質量又加了壹道防線;最新從美國購進的產品質量檢測儀――FC細菌檢測儀,可以在十分鐘內對原料乳中的微生物進行分解、染色,並檢測出細菌的單體細胞數量,與傳統的細胞檢測(48小時檢測出細菌菌落數)相比較,大大提高了檢測的效率與檢測的準確程度,從而控制了原料乳中的微生物,嚴防了不合格原料流入下道工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也為產品的新鮮贏得了充分的時間。

通過壹年多的運行,我們切身感受到:通過使用HACCP體系,佳寶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但同時也認為HACCP方法並不是萬能的鑰匙,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提供信息,而如何運用這些信息來更好的控制所存在的可能危險則是解決根本問題的關鍵。換句話講,關鍵在於操作人員是否嚴格遵守生產操作要求和管理制度,保證每批產品質量穩定且具有可追溯性。同時,及時分析處理所得信息,做到預防為主。

通過認證並不是目的,關鍵在於始終如壹、不折不扣的執行。佳寶乳業定期組織開展諸如"產品質量月"、"安全生產月"等勞動競賽,通過這種長期的質保競賽活動,加強對加工廠、奶牛飼養小區、收奶站、牧場、成品庫、原料庫等涉及產品質量的各個部門的檢查管理,督促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

實施HACCP體系使質量管理跨入嶄新天地

在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實施HACCP體系的同時,佳寶乳業形成了三級質檢結構。即成立品控中心,對整個公司的產品質量及工藝流程進行嚴格監控,各生產廠成立質管科,各車間設專門質管員,對廠房、車間的奶源進廠及生產過程進行全過程檢驗,並隨機抽樣,嚴格操作規程、嚴格工藝流程、嚴格執行標準、嚴格規章制度。通?quot;品控中心-質管科-質管員"這三級質檢結構,層層把關,關關監控。

加強對生產人員的管理。實行自控、自查、自檢、自罰體系,提高生產壹線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責任心。必須堅守崗位,現場全程監控,壹旦出現質量問題,處罰由下而上,責任人及所在班組首先要自省,拿出對自己的處罰意見,逐級上報,得到主管部門批準後,全公司通報,如認識深度不夠或處罰力度不夠,要拿回來修改後重新上報,達到最佳效果為止。這就督促了我們的生產人員,時刻繃緊產品質量這根弦,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創新思路,改進工藝流程,改善產品質量。

佳寶乳業把質量管理作為壹種理念。多年來,佳寶乳業始終將質量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礎,堅持"以質量為根本,以質量求生存"的產品理念。把簡單的"質量保證"上升為完善的"質量管理",並強調了用戶的滿意度。

將質量理念融入企業文化。"發現問題是水平,是責任心;解決問題是能力,是事業心;追求盡善盡美是最高境界",這就是佳寶乳業對產品質量控制工作的解釋。企業要想不斷做大做強,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產品質量不僅要形成壹種制度,更要形成壹種文化,把質量意識納入企業文化,用文化陶冶員工,形成員工的思想觀念,把質量意識真正溶入到每位員工心裏。"誠信百年,質量為先,科技創新,爭創壹流"作為自己的質量方針,連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而生命只有壹次"等理念,壹起作為公司企業文化壹部分,通過懸掛標語、企業文化牌、組織勞動競賽、崗位比武、質保競賽等活動方式,每天對員工進行灌輸。所有加工車間的員工,在每天早晨正式上班前,都要在車間前面集合排隊,由車間主任帶領,舉臂宣誓"企業在我心中、質量在我手中",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把質量意識納入企業文化、質量觀念培植到企業理念中去,這是佳寶公司保持產品質量的壹個長遠規劃。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不斷激發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用不斷創新的思維,改善產品的質量。

2004年8月11日,國家質量總局對全國部分乳品質量進行了抽查,在十個城市40家企業的100種產品抽查中,佳寶乳品榮登榜首,這標誌著佳寶真正成為值得老百姓放心的品牌。

佳寶的淵源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不乏有飲用馬奶、牛奶的記載,尤其是以遊牧為生的部分民族壹直有這種生活習慣。但真正與現代奶牛飼養業和乳品加工業掛起鉤來的卻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隨著列強的入侵,中國淪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外來文化的入侵,尤其是傳教士在中國的長期定居生活,將奶牛養殖的技術和優良奶牛品種帶入了中國,奶牛養殖在較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和殖民地的勢力範圍內開始慢慢的發展起來。

據1929年的濟南市誌資料記載,當時在濟南市的東關有壹家林家奶房,幾經開辦了四十余年,他們為市民提供生鮮牛奶。我們可以由此得知,早在1890年前後,濟南市已有小規模飼餵牛奶的業戶,但他們自然與現代乳品業沒有直接關系。

1931年(壹說1932年),省立臨沂第五中學的五位教師壹同來到濟南,他們是:徐眉生,沂水人,畢業於北京師大生物系,來省教育廳人督學;高霽軒,日照縣人,畢業於北京師大體育系來省體育場任教練;菅華三,陽新縣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工程系;武芳林,沂水縣人,畢業於金陵大學英文系;曹子固,昌邑縣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菅、武、曹三人來濟任中學教師。

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日本軍國主義已將魔爪深入中國東北,被列強稱作"東亞病夫"的國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為疾弱的國民做點實事,他們滿懷"實業救國"的壯誌,毅然決定***同興辦畜牧場,撲下身子,為報效國家做些實事。

五個人湊了750元作開辦費,租賃廢棄白衣庵做場址。飼養起40頭瑞士奶山羊。大家協商提出稱"五大"作牧場,並推舉武芳林出任經理。"五大"牧場便是佳寶乳業的前身。

1933~1934年初創時期的"五大"牧場

1933年,他們在中山南峪門外購地8.5畝,修建場房,建立組織,制定章程。牧場的宗旨是:"發展畜牧事業,供給新鮮牛乳,保證嬰兒需要,促進市民健康。"

牧場的資金,按章程規定,有五股分擔。但因五人都是壹般教職員,壹時拿不出來,於是研究決定,大家盡力籌集。他們每月發的工資,其余全部送來牧場。另外,大家還分頭去動員教育界人士,采取活期或定期儲蓄形式,每存入200元,免費享受牛奶半瓶。按章程規定,1934年年底牧場的股金每股為1500元,***計7500元。

牧場成立之初產銷羊奶。起初,羊奶用汽水瓶裝,分為整瓶和半瓶兩種規格,整瓶售價壹角,半瓶售價五分。後來,汽水瓶換成從上海購入的美制玻璃瓶,大瓶容量十英兩,小瓶容量四英兩。當時每天能銷售羊奶幾十斤,壹般由店員背褡子每天兩次送到戶家中。

奶羊選用瑞士種。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牧場對羊籍進行登記,建立卡片系譜,實行選種交配。經過選留,奶羊質量有所提高。牧場在飼養管理、品種改良、疾病防治等方面,也有壹套比較合理的制度。同時,牧場還訂閱壹些國內外有關畜牧業的報刊,並且加入了美國哥倫比亞養羊學會。

通過兩年多的經營,發現奶羊屬小家畜,適合於家庭飼養,不適宜辦牧場。因為羊養發情是按季節氣候,不能由人控制,所以羊奶的供應不能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於是牧場毅然決定:改變經營方向,飼養奶牛,銷售牛奶。1935年,牧場年將奶山羊全部轉讓給南京牧場,並立即著手籌辦飼養奶牛事宜。

1935~1937年時期的"五大"牧場

青島是壹處開放較早的繁華通商口岸,有經營奶牛業務的歷史,還有販運奶牛的日本商人。經過調查研究,牧場決定從青島購買奶牛。於是,經理武芳林親自去青島,從日人開辦的牧場中,買回產奶量較高、價格較便宜的奶牛。除選留壹部分外,還在濟南轉賣壹些,因此獲取了不少利潤。

奶牛是牛奶業的基礎。牧場修建了壹座標準的牛舍,圖紙是美國人設計的。牛舍為單排,南向,光線充足,通風設備完好,地下鋪設管道,糞便汙水排泄通暢。牛設內設有自動飲水器,每頭壹碗,飲水時乳牛用嘴壹吮,水即自動流出,不用時嘴壹擡,水自斷。牛舍的食槽低於牛床,飼料和粗飼料分別餵給,每日三次:早上、下午先餵草後餵料,晚上先餵料後餵草。飼料標準和舍飼方法系沿用美國的,主要精料是麩皮、豆餅、玉米粉等,餵時再摻加食鹽、骨粉。精料的餵量跟季節與牛體的強弱有關,夏天與體弱者多餵,冬天與體強者少餵。

牧場十分重視奶牛的優選和更新。對所飼養的奶牛,日產奶40斤以上的留下,其余的賣掉。為了選優繁殖,牧場曾從青島購進壹頭荷蘭純種公牛,取名"北洋號"。1935年又從日本皇家牧場運來公牛壹頭,取名"東洋號"。牧場的牛嚴禁對外交配,所產公犢大部宰殺。對高產母牛要求三年產二胎,壹般的壹年壹胎,這樣,母牛體魄健壯,既多產奶又繁殖優量後代。牧場當時每日可產奶800斤左右。為了提高飼養管理和擠奶技術,經理武芳林也親自學習和掌握美國畜牧科學資料與乳牛飼養標準--這就是它的畜牧聖經。牧場規定,奶牛的買賣要經理批準,牛籍薄由經理掌握。

牧場對衛生要很嚴,飼養員身穿白大褂,工作服每人兩套,輪流換洗。牧場還聘用了日本井貞次朗為獸醫。由於壹直對牛瘟、牛疫的防禦工作很重視,所以未發生過大的意外損失。

牧場對消毒工作要求也很嚴格。奶桶奶瓶用蒸汽消毒,牛奶經藥棉過濾後,倒入雙層消毒鍋,用自動紀錄儀控制。熱至145~148(華氏),保溫辦小時後,再經冷排冷卻,自動裝瓶,打蓋封罩(罩上印?quot;五大"商標、出廠日期等)。牧場十分重視奶品質量,如有異味,絕不出售。牧場用水,系場內挖掘的地下泉水。牧場還建設了水塔,敷設了地下管道。因牧場衛生設施較好,符合當時有關乳品衛生的規定,所以在評比中曾獲得華北第壹。

牧場規模雖然不大,但牛奶周轉環節非常緊湊。每天擠奶三次,送奶三次。第壹次在淩晨兩點消毒裝瓶,四點發送奶;第二次是上午八點,牛奶送出的便送出,不能送出的就存入冷藏室做成奶皮、奶油;第三次安排下午四點。送奶員兼送奶皮、奶油和其他奶制品。為了方便用戶,凡訂奶者皆送奶道戶,送奶時間有時也根據用戶要求安排,用戶或特別用戶,電話通知後立即送到。用戶奶款,每日記賬,按月結算。

牧場對送奶員地要求是:有壹定的文化,身體健康,忠實可靠,衣著整潔,謙虛有禮,不準吸煙。而且還要求送奶員講述有關牛奶的常識,如牛奶的用法及變質過程等,以便為用戶服務。送奶員的衣帽由牧場發給,冬綿夏單,深藍色,帽子上帶有"五大牧場"字徽。

牧場經營日益發展。1935年以五大股為基礎核定資金,每股為4500元,***計22500元。同時,教育界人士來牧場投資者絡繹不絕,數額達50000元之多。由於資金富裕,1935年又在南京開辦了壹個牧場。1937?quot;七七"事變前,牧場奶牛存量達50余頭,日產奶1200斤左右,職工30人。

抗日戰爭時期的"五大"牧場

"七七"事變後,為了保護人畜安全,牧場移至南山谷利,為了穩定職工情緒,發給護場人員每股100元的優待股分。這時,由於戰亂,牧場處於內外交困地步:外人儲蓄無力償還,乳品積壓,經濟拮據,無法維持人畜的生活。為扭轉這種困難局面,牧場在經二偉四路開設了壹個乳品門市部,經銷熱牛奶、面包等,經理當服務員招徠業務。牛奶沖雞蛋、烤奶油面包、烤果醬面包、熱點心、煎炒雞蛋和各種炒大米飯。

1943年,濟南同利牧場因管理不善倒閉。"五大"牧場利用在同行業公會中的權力,接管了同利牧場。對原同利牧場設在經三路的同利食堂,予以投資擴辦,並聘請律師李蔚林為經理。同時,牧場還以半價收購同行業十幾家小牧場每天剩余的牛奶。這樣"五大"牧場的奶牛已近200頭,日銷奶3000斤至5000斤。

濟南解放前後的"五大"牧場

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時局不穩,市場蕭條,"五大"牧場的情況急轉直下。1948年4月,武芳林、高霽軒、李蔚林等人搜羅了牧場多年儲備的黃金、布匹喝其他貴重物資,攜眷逃往臺灣。牧場由於財務被武、高等人南逃時帶走,有遭受國民黨駐軍的破壞,人畜生活無著,奄奄壹息,職工多數逃散離場。

濟南解放後,徐眉生隨省府來濟,並受工商局委托,設法維持牧場。於是他聘請邱維周、周壽文為牧場經理、副經理,多方借貸,使牧場得以維持。

1950年初,牧場改為公營,徐眉生將自己的股金捐獻給政府。當年10月,牧場由發還為私營,並召開股東會議,公推李濟蒼為"五大"牧場董事長,徐眉生、武連九、高效乾、胡綺君(女)為董事。

1955年,"五大"牧場資方力求公私合營,經政府批準,9月份牧場並入市畜牧公司。合營時職工60人,日銷牛奶5000斤。

據佳寶老職工吳中東先生介紹:"1955年前後,以'五大'牧場為主要組成部分並入山東軍區機關、鐵路部門的部分奶牛,有從東北秋林農場購買的80頭奶牛(吳中東先生是隨行的飼養員),經公私合營組成濟南市畜牧公司"。

計劃經濟時代的濟南畜牧公司和濟南牧工商公司在五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三十年中,企業經歷了計劃經濟時代,在1956年改名為濟南牧工商公司。逐漸形成三個牧場和兩個牛奶加工廠(即濟南乳品廠和牛奶食品廠)的格局。從生產至銷售整個過程都按步就班的執行上級下達的計劃,飼餵水平、加工規模、產品種類等雖有壹定程度的發展,但發展的速度極為緩慢,仍然停留在較為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狀態。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能喝上牛奶的人寥寥無幾,是壹個非常特殊的消費群體--嬰幼兒、重病患者、老幹部等,壹般人是喝不到也喝不起牛奶的,牛奶也被人們視為高級營養品。有壹位老年消費者,這樣回憶他當年泉城路排隊為孩子購買牛奶的情景:拿著托人辦的牛奶證在日出前排了很久的隊後,等到他這裏時,僅剩壹瓶了,而且由於包裝不嚴已撒了三分之壹。當他試圖在換壹下時,女服務員臉色難看的高聲說:"愛要不要,不要這半瓶也沒有了。"於是他趕快接過來,因為家裏孩子還等著它來充饑。這段回憶很典型的到處了那個年代牛奶銷售的特征,可以說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隨著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公司的發展逐漸收到了嚴峻考驗。舊的思路和模式已嚴重的制約了公司進壹步的發展,農民個體養牛迅速發展起來,他們開始以靈活的方式出售生鮮牛奶。至九十年代初期,企業的發展受到了重重困難。

註:本文部分摘自李濟蒼先生遺作《壹濟南"五大"》(濟南市誌資料),由王慶華編寫而成。李濟蒼先生是"五大"牧場的老職工,建國後任濟南畜牧公司副經理,1985年病逝。

  • 上一篇: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版畫有什麽區別?請詳細描述壹下。
  • 下一篇:剪刀,剪刀,透明膠帶,怎麽去膠?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