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開發新產品,現已發展到280多個品種,主要有高檔油煙墨,超頂漆煙墨,松煙墨,
五彩墨,藥用珍寶金墨,加香墨,朱砂墨等.
徽墨—績溪“胡開文”墨
安徽文房四寶之壹,因產於古徽州府得名,績溪為其主要產地。徽墨享有"落紙加深,萬載存真"之譽。具有色澤黑潤,入紙不暈,歷久不褪色、馨香濃郁、防腐防蛀、造型美觀、裝潢典雅等特色,為書畫家必備佳品,雖歷史悠久自南唐,盛於兩宋、明、清。原料名貴,工藝精細、品質優良,為歷代貢品。
胡開文(1742)字柱臣,號在豐,"胡開文"墨業創始人,清代四大徽墨賓之壹,上莊村人。少年時去休寧縣汪啟茂墨店當學徒,誠實勤勞,精於店務,深得老板器重,被擢為推銷員。在跑碼頭、奔商埠中含辛茹苦,為創業積蓄資金,後娶汪啟茂之獨生女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頂汪啟茂墨店,為創出高質量產品,挑選舊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資購買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並取徽州府孔廟的"天開文苑"金匾中間兩字,冠以姓氏,打出"胡開文墨莊"店號,在墨家如林中競爭,獨占鰲頭,獲得厚利。後來又在屯溪設立銷售分店,繼而開設茶號、棗莊,置田產成為鄉裏巨富。天註賈而好儒,致富後,捐資得從九品,賜封奉直大夫。生8子,長子幼殤,三、六、七子為國學生。在鄉裏多行善事,獨資修建上莊村觀瀾閣至楊林橋石板大路和竦嶺半嶺亭。
“胡開文”自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元壹七八二年)由績溪人胡天註創造始以來,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壹九壹0年胡氏精心制作的“蒼佩室”牌,“地球墨”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並獲金質獎章。績溪胡開文徽墨廠的前身即“起首胡開文老店”由績溪各字號胡開文墨莊和作坊公私合營組成。98年縣書畫油煙材料廠和縣胡開文徽墨廠合並後,具有從煉煙到制墨成品壹體化系統。全廠設有煉煙、制墨、雕模、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個生產工序和壹個設備齊全的油煙材料和墨錠理化檢測中心。高級油煙(即高檔墨和高檔墨汁的最佳原料)采用海拔600米以上的桐子(油)和松脂及名貴藥材作原料(無化學成份對人體絕無侵害)。采用了傳統的煉煙工藝,繼承和發揚胡開文傳統的“燈盞煉煙”技術的精髓,結合最新技術,使油煙的品質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同時是目前國內專業的煉煙生產廠家。我廠擁有明清以來名家創作的珍貴墨模八幹余付,壹千多個品種,產品經國家商標局註冊商標“蒼佩室”“胡氏”,壹九八三年至壹九八七年蟬聯國家優質產品金獎。胡氏系列產品選料嚴格、精工細作、技術精湛,采用純油煙、天然麝香等16種珍貴藥材精制而成,有著優良的民族傳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色澤黑潤,歷久不暇,落紙如漆,潤澤生光,藏久愈佳,不裂幹燥等特點,是書畫必不可少的工藝美術品。98年又開發了純油煙胡氏系列“胡氏油煙墨”、“胡開文寶墨”、“胡開文書畫墨”、“中國書畫墨”等產品,使徽墨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具有壹定的收藏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
胡開文紀念管
胡開文紀念館館址座落在上莊村口水圳邊。占地400多平方米,原為胡開文長房胡恒德祖屋,屬“通轉樓”式古建築,館藏十分豐富。陳列廳設有六只靠壁玻璃大櫥和中間壹張大坡璃桌。分別陳列有胡開文祖創各種名墨的復制品,如驪龍珠、古瑜糜、千秋光、八寶藥墨、龍翔鳳舞、孔聖像、彌羅像、天女撒花、麻姑娘娘、十大仙、大小金龜、金蟬、墨寶壺、禦園六十四景圖、黃山三十六峰圖、西湖景詩圖、棉花圖、十二生肖詩圖,榮獲巴拿馬萬國賽會金牌獎的“地球墨”,及其獎狀、獎章復印、照片等。另外,壹部不可多得,皖境屬孤本的《墨藪》全集,是清代制墨四大家的禦制墨譜,已線裝入館。
胡開文故居座落於莊村東沿,這是績溪第壹幢用水泥鋼筋材料建成的中西合壁住房,其結構與裝飾極其協調,這在當時公路尚未開通,靠人工畜力把水泥鋼筋從上海運進深山區,實在是壹件不易之事。故居為三開間,大門朝東,上額飾有磚雕花紋,上方有壹匾額。最頂端為尖形,下方為壹空心圓,意即零的突擊,刺破蒼穹。方屋雖破舊,但尤原當年繁華的印跡。
胡開文紀念館系-文的長房七世孫82歲的胡恩誥創辦。"胡開文紀念館"六個行草大字,是胡錦濤同誌代轉由中國書協主席沈鵬親自題簽的。館藏極為豐富,有胡開文祖創名墨:如麗龍珠、古瑜糜、千秋光、龍翔鳳舞、禦園圓六十四景、黃山三十六峰園、古湖景詩園、棉花園、十大仙、十二生屬詩園、榮獲巴拿馬萬國寶會金獎的"地球墨",及其獎狀、獎章復制照片等。另外,壹部不可多得皖境歷孤本全集的《墨數》(即清代制墨四大家的禦制墨譜)復印線裝入館、《徽墨誌》、《徽州誌》及各縣縣誌和《明經胡氏宗譜》的有關總分,也復印陳列。
胡開文(1742~1808)“胡開文”(1742——1808)墨業創始人胡天柱,字柱臣,號在豐,清代四大徽墨賓之壹,徽州績溪上莊村人。少年時去徽州休寧縣汪啟茂墨店當學徒,誠實勤勞,精於店務,深得老板器重,被擢為推銷員。在跑碼頭、奔商埠中含辛茹苦,為創業積蓄資金,後娶汪啟茂之獨生女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頂汪啟茂墨店,為創出高質量產品,挑選舊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資購買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並取徽州府孔廟的"天開文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