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段傳敏(戰略營銷觀察家)
在9月1日舉行的“江小白十年復盤會”上,我提出了“江小白悖論”的概念,指出,江小白的確在白酒的年輕化、產品的媒介化、品類的多元化以及組織的數字化等方面做得相當出色,但同時也因此形成相對應的“塌陷”:
1. 因為年輕化的標簽相當深刻,因此在廣大的白酒主消費價值人群中缺乏位置;
2. 因為產品的小場景、小情緒表達十分出色,導致公眾對江小白的產品品質印象不佳;同時品牌的核心主張不清晰,“生活很簡單”究竟意味著什麽?
3. 品類以及品牌的多元化呈現 明顯,導致江小白所代表的小曲清香路線不再重要、不再主流,企業的經營面臨核心能力失焦的可能。
4. 企業的數字化、品牌的IP化意味著擁有的粉絲具有更大的挖掘潛力,但目前江小白仍然依賴線下的深度分銷,因此,線上(包括社群)運營能力顯得的不足。
當然,我所說的塌陷並非“貶意”,而是因為某方面的特長所造成的不足——我姑且稱之為江小白發展“悖論”——即這種不足是相對的。凡事皆有兩面性,長的背面就是短。
對於部分人對江小白品質上的懷疑,創始人陶石泉也頗感無辜和無奈。他壹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產品品質——采取純高粱釀造,並通過具備規模化的現代化生產設備實現產能穩定,也就是用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來把控品質和產能。為此,他不惜在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建起5000余畝的高粱種植示範農莊(當地政府規劃通過公司+農戶方式輻射種植10萬畝給予支持)。即便如此,也無法躲避來自社交媒體上的非議,陶石泉對此自省:“看來,江小白的營銷沒有那麽好”。
在我看來,社交媒體的非議無非兩類:壹類是不明真相或被人誤導的消費者,他們需要企業開啟正確的傳播方式;壹類是來自個別對手的攻擊,他們壹方面眼紅於江小白取得的成就,展開了無意或有意的行動。這裏,“無意”可能占多數,因為它源於是江小白“塌陷”造成的主觀偏見。這部分可以隨著企業形象的明朗而自動消散;有意的攻擊畢竟屬於暗箭傷人、也屬違法犯罪,考慮到這種行為的成本過高,當屬少數或局部現象。
也就是說,針對江小白“品質”的誤解、“偏見”居多。這需要江小白在營銷方面做得更多,穿越”非議“區:不但需要巨資建立起這樣的工廠,還要將全產業鏈的決心和行動這樣動態傳播給行業和消費者。譬如:1.原料:江小白的高粱從哪兒來,如果全部為高粱釀造而不是由購買的酒精勾兌,30億的銷售規模意味著3-6萬噸的高粱采購需求,按壹畝地生產300公斤計算,這需要10-20萬畝的高粱種植園保障。2.工藝:現代工藝如何保障既有傳統工藝的特色,又有規模壹致的品質?這些都需要向消費者說明白。3.研發:江小白要做酒業的華為,這些研發將指向哪些方向?做了哪些動作?
同時, 江小白還需要向更廣泛的消費者傳遞產品的核心價值點和訴求,即不能只有小情緒,還要有“大精神”。 比如,王老吉曾用“怕上火喝王老吉”擊穿所有圈層和區域。那麽,江小白如何選擇自己的價值關鍵詞?是純糧更 健康 ?還是突出純高粱釀造?在品牌方面,目前的江小白突出的是“生活很簡單”,它的內涵是什麽?怎麽能像耐克的“Just do it”那樣鮮明而且深入人心?
兩者之間,產品價值訴求是基礎,是直接消費的利益點,而品牌訴求則是 情感 或精神個性,可以讓江小白成為年輕的精神象征,而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圈層情緒。如此,江小白就可以打破年齡層的邊界,成功出圈。
看來,江小白要打壹場關於品質的營銷戰役。畢竟, 消費者出現“偏見”是正常的,企業信息觸達消費者的過程不但會自然衰減,甚至還會出現異化的過程。盡管現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了,但“認知大於事實”這壹規律仍未根本改變。 想要讓消費者改變看法,不但企業要高度重視,加大傳播的力度,還應該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
在創意創新的內容營銷方面,江小白顯然並不缺乏。只不過,過去它更多以新奇特突顯年輕人的品牌特質罷了。現在則需要在傳播上補上這壹重要章節。
在品牌(類)多元化方面,江小白其實做得相當優秀,其中的“梅見”(低度果酒,又取“好久沒見“之意)大受市場歡迎,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品牌(類)。除此之外,江小白也在 探索 產業多元化的道路。這些需要相當謹慎。如果分三步走的話,江小白首先是壹家走小曲清香路線的白酒公司;其次是滿足年輕人 健康 飲、新潮飲的多品類酒業企業;第三,再放大壹些,江小白可以成為以酒業主龍頭,橫跨種植、 旅遊 、酒館服務等產業的企業集團。這三個階段需要壹步步來。
“梅見”這樣的新品發展很快固然值得可喜,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它在江小白品牌旗下則意味著江小白的白酒概念被稀釋——這對於剛剛達到30億的白酒品類顯然有沖擊的壹面;如果單獨成為壹個品牌,則面臨多品牌運作的難題——從純投資角度這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在企業內部運行,意味著要稀釋企業寶貴的資源、資金和註意力。
采用事業部的運營方式可以 壹度 程度解決稀釋問題,同時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但國內諸多公司的經驗表明:它往往意味著公司的協同性和整合效應難以有效發揮,同時更重要的是,企業在品牌運作上面臨失焦的可能 :老大往往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而老二往往在老大的蔭蔽下難以茁壯成長。
在我看來,在壹定時期內,江小白仍然在其主航道,即產品的主航道、品牌的主航道、白酒的主航道、品牌訴求的主航道等。公司應該高度聚焦,傾力打造出壹個百億規模品牌。在此基礎上,再強調品牌多元化和產業多元化也為時不晚。
至於最後壹點——數字化,純屬個人建議了。據了解,目前白酒行業的線上銷售進展相當緩慢。原因是消費者的消費場景:要麽是餐飲場所——消費者除在包房自帶,大部分在現場購買;要麽是送禮——基本上在附近的銷售場所購買。壹般不會在網上下單存在家裏。
這顯然有相當道理,但我所接觸的營銷圈子表明: 社群社交正風起雲湧,個性消費暗流湧動,而渠道正面臨線上線下壹體化的變革,因此,企業可以積極推進社群商業模式的構建 :壹方面用定制突顯圈層與個體個性,增強歸屬與專屬感;另壹方面可以大力經營用戶,將在線粉絲用戶化、用戶社群化,社群渠道化,最終將經營用戶向用戶經營的方向推進,將企業平臺化,用戶不但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自定義表達內容,還可以自定義產品、產業,從而最終形成以江小白為旗幟的超大型生態***同體。
從數字上看,江小白無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考慮到這種成功是在“壹窮(年輕人)二白(市場的邊緣地帶)”的夾縫之中硬生生創造出來的背景,這種成功更值得推崇。 不過,這次江小白之行我顯然收獲更多:創始人陶石泉對品質異乎尋常的重視,對公司制度化、數字化等方面的現代化運營體系的構建,以及對真相和事實的坦率與接納都顯示出, 這是個雄心勃勃但又充滿智慧的企業家——“十年復盤會”更象是他內心更大宏圖的壹種折射:30億的成功對他而言不算什麽。他相信:只要打造壹個充滿激情、規範和有強大內驅力的現代企業系統,100億、1000億只是壹個結果,不求自來。
寫到這裏,所謂“江小白悖論”更象是壹種吹毛求疵,更接近壹種欣賞了。壹方面,長板的背後必然有長長的陰影,企業永遠都有需要改進之處。復盤的意義就在於將假設性的選擇預演壹遍或作為未來的選項,預測將給企業帶來什麽變化。另壹方面,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企業會壹直在悖論的環境中迎接未來:成為優秀者就要在接受贊美的同時接受詆毀,成為新領袖就要有胸懷接受跟班們的啰唣,還要努力為他們打開生存空間。這種成長的悖論非江小白所獨有,且會長久地存在。
盡管只是壹次匆匆的參觀研討之旅,盡管此行和陶石泉所聊得不多,但我欣賞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家,並看好江小白的未來。
加油,即將迎來10歲的江小白!”年輕“的未來不可限量。
教練式顧問——業績倍增之道
段傳敏,戰略營銷專家,橫跨企業、專業、媒體三界研究人士,被譽為“實戰中的研究派,研究中的實戰派”,長期擔任多家企業的戰略營銷與發展顧問。
倡導“教練式顧問——業績倍增之道”,通過“定方向,搭班子,找路子,配資源,抓落地”等五步,圍繞“定向、執行、整合”三大模塊,以成果為導向,協助企業實現業績高速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