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江油幫商會的規模

江油幫商會的規模

滲透福建和廣東

江油商人,利用地緣優勢,也活躍於福建和廣東。福建、廣東也有地方商幫,但他們的貿易重心在海上,省內山區基本都是江西商人的活動範圍。明代學者王世茂發現福建建陽、邵武、長汀等地居民的口音與江西相似,這原本與大量商人在江西的活動和歸化有關。以盛產武夷茶的建寧府為例。幾乎所有的茶農和茶商都是江西人。每年早春二月,數十萬江西人來到這裏,“筐裏裝滿山,擔著路”,或做茶葉生意,或給茶商打工。金溪商人王珊,主要在福建經商。擅長制墨的商人傅也將墨制品運往福建銷售。明末清初,建昌朱後裔和富商為躲避清兵劫掠,紛紛逃往福建。壹大批藥學同仁走上了“系紅頭繩出門,纏絲線歸來”的道路(指明清時期年輕人用紅頭繩紮頭發,老年人在褲襠裏系絲線,余少曉離家當學徒,老板回鄉),“福建吃藥飯”代代相傳,福建歸化者不計其數。

廣東各大城市,廣州佛山,江西商人也“眾多”。廣東潮州、惠州等地棉紡業所需的棉花,約有壹半是江西商人從饒州、南昌等地運來的。吉安布商在廣州、佛山等地設立了“月莊”。臨川有個叫戴衡的商人。有親戚借給他六千兩銀子在廣東做生意,幾年不還。戴衡親自到廣東討債,把追回的錢全部買下,雇船帶回。船到贛州漳江口,稅務官以為是貨船,登船收稅。結果全是字畫。其實,戴衡是個老謀深算的書商。他可以用追回的錢買書來逃避關稅。連州、高州等地有大量關於江西商人放母錢的記載。江西的典當行在廣東也很活躍。他們“坐收金錢債務,坐收利潤,收債務,賤買貴賣。”而且手法巧妙,經常被當地農民在水稻開花季節拋利息債,讓農民用新谷做質押。等到收米的時候,商人們已經到了,都運走了。江西還有很多商人靠在廣東和江西賣鹽發財:廣東壹直是著名的產鹽區。唐朝以前,由於大玉嶺的抵抗,江西省只能吃淮鹽。而淮鹽產地離江西特別是贛南較遠,又是上遊,所以運量有限,價格極高。再加上長途運輸過程中日曬雨淋,鹽丁被騙摻沙,使江西食鹽貴而貧,百姓苦而輕食。大余嶺路拓寬後,來自大余、贛縣、南康的江油商人越過梅嶺到廣東販鹽,唐代以前江西獨家消費淮鹽的格局被打破。

再遠壹點,在廣西的桂林、柳州、周迅、太平、鎮安等地,也活躍著來自江西的鹽商、茶商、木材商、藥材商。尤其是梧州,地處左右江交匯的主要區域,百貨商店林立,風帆眾多。清初,其繁榮程度幾乎與漢口、湘潭比肩,江西商人在此開設的生意也不少。隆興二年(1164),廣西賀州知府秦說:“江西、吉、泉道、賀州、靖江等地居民,經常往來等地販賣貨物,其中不少人造兵器,越界販賣貨物。”知縣所知道的,不僅僅是江西、吉爾吉斯斯坦商人在廣西做生意,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國界。嘉定七年二月(1214),廣西轉運判官陳孔碩說:“廣州郡征收販牛稅已久。最近,由於曹琛的邀請,我停了下來。而江西、吉爾吉斯斯坦的人,每次遇到農夫,都相約到南方去賣牛,這叫‘冬’,開始的時候,還會買壹些土包子。”由來已久的賣布買牛貿易,不僅滿足了兩廣人民的需要,也有利於贛州、吉安等地紡織業和種植業的發展。

長三角

東北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江西商人頻繁往來於江浙皖之間,經贛江,渡九江以東,或經玉山到達浙江,主要從事販賣,即把江西產的大米、大豆、瓷器、夏布、紙張、木材、煙葉、桐油、茶油、靛藍運往江浙皖,把三省盛產的鹽、絲、棉織品銷往江西。當時江蘇省會南京主要依靠江西和湖廣的糧食供應。江西的商人“年年到”,把大米賣給南京人,又從南京人那裏買回布匹。除南京外,江南許多城鎮缺糧,江西商人活躍在金華、杭州、寧波、紹興、衢州、湖州、兗州、臺州等地。從事食鹽生意的江西商人壹般都是富商,他們的食鹽從廣信府貴溪運到饒州府各縣。

江蘇揚州是江淮百貨的集散地,商家摩肩接踵。根據萬歷對揚州的記載,揚州的徽商最多,其次是陜商、晉商、江油商。正如《太平廣記》所說,江西盛產木材,而揚州海濱遍地,木材短缺。如果把江西的優材運到揚州,可以獲得數倍的收益。其實,除了木材,江西沿長江運往揚州的貨物還有浮梁的茶葉、河口的竹編、南豐的蜜桔、廣昌的白蓮、南安的鹽水鴨、都昌的銀魚、安福的火腿、余江縣的木雕、吉安的樟木盒、景德鎮的瓷器、太和巫山的烏骨雞等等。到了明清時期,兩地貿易更加頻繁,鹽商在物流中起主導作用。民國時,人們在《從菊淚》中寫到壹個在淮河、淮上做鹽商的江西商人:“他姓余,是江西有名的堂兄,號稱與鹽同遊的之友。”晚清揚州八大鹽商中,江西商人占了三個,分別是周福久、肖運普、廖克庭。

江北的盱眙、泗州,江南的南京、蘇州、杭州、衢州等。,也有許多江西商人在這裏開店或販賣人口。馮夢龍在《醒世》中說,江西智者在蘇州開了壹家木店,張的《杜烈新書》開篇也說“江西慶陳之人,常到南京承恩寺前三山街賣馬”。雖然是小說家的說法,但反映出江西有很多人在蘇州、南京從事工商業。白居易的詩《鹽商之妻》也講了壹個揚州小姑娘嫁給了江西壹個大鹽商。從此,她“不為農蠶所作”,“青闊金闊,腕肥銀窄。叫前蒼頭接著罵丫環”,過著奢華的生活。《宋創虞夢》第二卷說,安徽廬陽“毒品甚多,江油、江南商賈雲集。“安徽唐德宗九華山花城寺維修,江西商人捐了很多錢。藥材豐富的山區成為江西清江毒販的重要進貨點。浙江山區盛產苧麻、靛藍、竹紙,江西商人經常深入山區采購。

在北京。

元代江西商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包括幽燕關山、八閩粵、荊楚、四川等地。江西著名的、南昌、朱萬初、清江、潘雲谷等都曾向京城賣墨。貴溪的倪文寶和鄱陽的童某也做毛筆,他們做的筆也遠銷北京。

明代張寒《松窗之夢》說:“今京師貨物雲集,有壹半產於東南,故各種技藝之人,多為東南人,以江油為伴,其次為浙(江)、南(南),其次為閩粵。”靖江的商人很多,有瓷商、茶商、紙商、布商、書商、藥材商。江西書商中,福州人居多。北京故宮、圓明園、頤和園等中國古建築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是江西的雷氏家族。

據統計,明代北京約有41社,其中江西有14社,占34%,居各省之首。明代江西在北京的會館最晚出現在永樂。乾隆《浮梁縣誌》說:“(在本縣)有兩個史靜會館。(1)北京正陽門外的東河,南向北;先是右邊是明朝永樂地方官金宗勛修建的,並稱之為‘浮梁會館’。”其他包括程楠會館和廣豐會館,建於嘉靖中期。這些會館有相當壹部分是商人或學者與商人合資興建的。清朝光緒年間,北京的會館有387個,江西有51個,占12%,雖然比例比明朝少,但仍為各省之冠。

  • 上一篇:壹份簡短而感人的手稿
  • 下一篇:借助中國市場,大眾力壓豐田成為銷量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