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說說榮昌目前的經濟狀況?

說說榮昌目前的經濟狀況?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加快榮昌縣經濟發展。那麽,榮昌縣目前的發展水平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加快發展?這是各級領導關心的問題。榮昌縣是重慶的西大門,榮昌經濟的發展對促進經濟新跨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明顯的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對榮昌經濟發展的調查分析,探索榮昌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壹、榮昌經濟發展現狀

榮昌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基礎條件良好。榮昌縣有20個鎮,209個村,總人口81.33萬人,農業人口65.9萬人,農村勞動力36.8萬人,面積1.07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2.0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0.79畝。

1,經濟總量低

(1)國內生產總值(GDP):2003年GDP為4159萬元,人均GDP為5123元,低於全市平均水平2952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2%,為1998以來最快增速。全年第壹產業增加值110441萬元,比上年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56907萬元,比上年增長14.8%;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485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6%。

(2)財政收支:地方財政收入14028萬元,比上年增長15.8%(同口徑增長17.5%),低於全市15.3個百分點。其中,壹般預算收入13173萬元,比上年增長16.3%(同口徑增長18.2%);壹般預算收入中,工商稅收收入6528萬元,增長18.4%(同口徑增長22.2%)。全年地方財政支出31690萬元,比上年增長3.5%。

(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水平:200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居民儲蓄存款28.89億元,增加3.8億元,增長65.438+05.2%,比全市低3.7個百分點。2003年,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為3552元。

(4)人民生活:2003年,全縣全部職工年平均工資為9046元,比上年增加1308元,增長16.9%。城鎮居民和在崗職工人均工資收入931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15.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88元,增加138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總額1527元,增長4.7%;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45臺,電話38部,移動電話15部。人均住房面積29.05平方米,增加1.88平方米。

2、農業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行業份額特征

榮昌縣工業以第二產業為特色,第壹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的26.6%;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37.7%;第三產業增加值只占

占全縣生產總值的35.7%。

(2)農業形勢

2003年,榮昌縣第壹產業總產值達到6543.8+6.74億元。畜牧業逐步成為我縣農業經濟的主導產業,種植業和畜牧業增加值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分別由上年的54.6%和36.2%提高到45.7%和44.2%。種植結構進壹步調整,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擁有市級龍頭企業兩家。

3.這個行業發展很快。

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產銷銜接基本正常。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國有工業企業和非國有工業企業,下同)實現增加值3.7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31.9%;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率達到95.0%,比上年下降65438±0.8個百分點;工業銷售產值達到141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說明榮昌工業主要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支撐。

4.榮昌縣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是好的。

(1)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新高。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947.4萬元,比上年增長37.8%,增速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是近五年來增速最高的壹年。投資結構進壹步改善,民間投資加快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基本建設投資47568萬元,比上年增長56.9%,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1.8%。更新改造投資8288萬元,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5%;房地產開發投資654.38+096.34萬元,占比654.38+03.438+0%。從投資主體看,全國投資391.86萬元,比上年下降9.1%,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26.2%;集體投資29307萬元,比上年增長9.9%。國家投資以外的民間投資110288萬元,增長68.6%,比重由上年的60.3%提高到73.8%。

(2)道路交通相對較好。

交通運輸行業運營能力不斷增強,交通狀況得到極大改善。2002年,全縣基本實現了“1小時交通工程”。縣城到鎮上的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數據較少的是瀝青路面。到年底,中國公路和鐵路裏程分別為1,773公裏和31公裏。全縣民用汽車1.896輛,比上年增加261輛,每萬人汽車擁有量為23.3輛。

(3)郵電發達。

郵電通信業加快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498萬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65438+萬元,比上年增長9.9%。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01900戶,年內新增用戶2.33萬戶,比上年增長29.6%。其中,小靈通用戶達到1.110000戶,年內增加7800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8萬戶,年內新增用戶2萬戶,比上年增長33.3%。數字移動基站140個,移動信號覆蓋率達到99.0%。隨著信息網絡建設的快速發展,電子政務網絡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校校通”網絡工程全面推進。

(4)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進壹步改善。

農業生產條件進壹步改善。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152600千瓦,比上年增長3.6%。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8423噸,農村用電量7476萬千瓦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7800公頃。

5.教育科技的快速發展。

(1)教育加速。

到2003年底,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373所,在校學生12438+00000人。其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生53人;普通初中43所(含高中6所),在校生4.5萬人;有2所職業中學(2個單位有職業班),學生3333人;240所小學(2個教學點),6萬名學生;幼兒園86所,1.25萬幼兒;有1所特殊學校,65名學生。普通中學招生13600人,畢業141000人。該小學招生8145人,畢業11891人。普通中學和普通小學專任教師總數達到5357人,比上年減少271人。

(2)堅持科教興縣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全年主要實施農業科技項目19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32項,發展新型科技示範戶3500戶,完善科普示範基地示範功能42個,實施“金橋工程”項目11項。企業加強新產品開發,增強市場競爭力。該縣的企業今年開發了50多種新產品。科技支出200萬元,同比增長11.1%。

二、榮昌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均資源相對短缺,資源聚集矛盾突出。壹是人均資源貧乏,人均耕地0.79畝,旱澇蟲災時有發生。二是人口密度高,素質不高。人口密度為754人/平方公裏。根據人口普查數據,6.6%的人是文盲和半文盲,53.46%是小學生,31.25%是初中生,7.02%是高中生,1.67%是專科生。三是現代生產要素缺乏,聚集能力差。企業管理高級人才少,農村實用人才少,知識分子流入少流出多,農村和企業在再生產活動中的資金支持能力都較差。

2.工業化程度不高,傳統產業比重顯著。壹是產業間聯動發展不夠,壹、二、三產業發展關聯不緊密,第壹產業與工業缺乏有機聯系。第二產業主要是農業紡織、釀酒、植物油提煉、肉類加工等企業,與糧油、生豬等原料的第壹車間生產缺乏利益關系。第三產業中的市場、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務與第壹、二產業中的配套服務相比較差,第壹、二產業分離嚴重。農業不管加工加工不管農業,配套服務與農業和工業脫節。第二,傳統產業和傳統技術占主導地位。傳統農業中糧油、生豬比重較大,且多為傳統養殖方式。第二產業大部分企業以傳統技術和管理方式為主,骨幹企業較少。第三,優勢產品少。除了江口春和小角樓是知名品牌,有壹定的市場份額外,其他產品知之甚少。

3.城市化水平低。主要表現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突出,縣城建設規模小,基礎設施配套差,特色和品位差,城鎮化率僅為28.1%。小城鎮建設緩慢。全縣有20個鎮,但仍有少數鎮只相當於過去的集市和市場。同時,現有城鎮缺乏產業支撐,小城鎮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較少,主要集中在縣城。大多數小城鎮難以形成區域的經濟中心,帶動相關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較差。再加上城鄉分割和體制性障礙,如農民就業和子女上學的制約,農民向城鎮轉移的步伐壹直被拖延。

三、發展榮昌經濟的對策建議

發展經濟就是要增加經濟總量,提高人均水平。要實現這壹目標,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榮昌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主要是加快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廣播電視等項目和設施建設。交通方面,村道要做到村村通,同時要提高公路等級。同時,在資金投入上,要有計劃、有重點,切忌撒胡椒面。在能源方面,除了繼續做好農村電網改造,確保村村通到戶;水利方面,要確保高升橋水庫凈水工程的順利實施,同時加強原有水利工程的維護,落實塘壩水庫管護責任制;通信方面,要保證電話覆蓋到每壹個村,移動通信信息覆蓋率達到98%以上。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全縣人民快速走出鎮縣,打開產品推廣渠道,為興辦各類企業、發展民營經濟創造條件,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幫助人們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幫助他們及時掌握產品信息,開闊視野,更新觀念,開闊思路,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2、思路清晰,把握工業發展重點,增加經濟總量。

在第壹產業方面,壹是繼續抓好糧食經濟結構調整,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同時,通過種植優良品種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抓好經濟作物種植,提高農產品種植效益,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第二,在養殖業上,除了繼續搞好生豬生產外,還要大力鼓勵和支持家禽等動物的養殖,做到市場化,什麽賺錢就養什麽。在土地經營方面,要鼓勵和支持土地有償流轉,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走集約化道路,提高經濟效益。

在工業方面,我們將在發展工業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產業發展的重點是立足縣情,充分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把初級產品變成尖端產品,通過深加工提高農產品剩余產品的產品價值,也有利於把產品推向市場。只有將產品推向市場,剩余農產品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其增值目的才能實現。繼續扶持市縣兩級龍頭企業,抓好現有中小企業發展,鼓勵和支持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

在第三產業中,主要側重於第壹、二產業的配套服務,如交通運輸、通信金融、教育、商品流通等。第壹產業和第二產業要開發自己的特色產品,樹立品牌意識和品牌意識,盡力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把產品變成商品。

3.加強小城鎮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小城鎮是城鄉之間的紐帶。搞好小城鎮建設,可以促進壹方經濟發展。發展小城鎮是統籌城鄉、協調城鄉經濟的重要途徑。目前,應該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只有這樣,才能把人、財、物集中到重點鎮的建設上來。發展小城鎮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做好規劃,就像廣東、溫州壹樣,總之要建設有特色的小城鎮。

4.培育特色經濟,增強競爭優勢。壹是繼續壯大和培育龍頭企業;二是引進和發展壹批優勢企業;第三,積極發展縣域中小企業;四是發展特色農業。優化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以生豬為重點的畜牧業,積極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不管是誰,都要樹立商標意識,有自己的品牌,同時註冊商標,有自我保護意識,保證自己的利益在競爭中不被侵犯,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5.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把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壹是繼續鼓勵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直接將勞動力資源轉化為勞動力資本。二是善於發現身邊的人才。現在農村和城鎮都有很多有知識、有技術、會管理的人才。這些人才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通過間接的方式轉化為人力資本。三是培養壹批新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四是引進壹批高素質人才。

6.創造寬松的環境,大力發展個體經濟。初期各種手續簡化簡化,辦理迅速。低水平收取辦證費用,減免稅費,改善服務,幫助解決啟動資金困難問題。發展階段,在資金、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成長期按規定收取稅費,嚴禁各部門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總之,只有給他們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提高他們發展榮昌經濟的積極性,提高榮昌的經濟總量。

7.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幫助解決壹戶解決不了的問題。目前,經濟不發達的壹個突出問題是產品不能很快轉化為商品,即流通不暢,缺乏必要的中介組織,所以人們有許多憂慮。發展經濟,首先考慮的是市場需求。如何將產品與市場有機結合,不僅是壹個難題,也是檢驗流通是否順暢的標誌。因此,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非常重要。根據榮昌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重點戶、專業戶、龍頭企業、專業站等多種形式的經紀人和中介組織,形成從生產到銷售的鏈條。

  • 上一篇:Dnf網絡名稱命名
  • 下一篇:FILA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