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代作家田茂全介紹,新中國成立後,金德福之子金玉齡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並將其發揚光大。金玉玲也很強調技巧。為了適應當代顧客飲食文化的變化,金玉玲不斷改進自己的操作技術和食材方法,使得顧客與日俱增,生意非常紅火。當時社會上有這樣壹句順口溜:“羊肉湯,羊肉湯,妳真香。壹天不喝,兩天不喝就慌。妳會花光壹個月的薪水。這個月不夠,下個月補上。”礦業公社記者呂霄曾在報紙上報道過“門外不掛牌生意興隆”。1985萊城區出現了幾家羊肉湯館。為了防止羊肉湯館混亂,金玉齡把羊肉湯館掛成了“金家老店”。從此,萊蕪金家羊肉湯成了萊蕪金家老店羊肉湯,同時也成了萊蕪羊肉湯的金字招牌。年紀大了的金玉玲為了培養後代,把大兒子金推到了撐店的位置上。善於經營的金將繼往開來,把金家老店做大做強。短短幾年,和兄弟姐妹壹起,發展了7家直營店和11加盟店。2000年,萊蕪文綜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註冊成為壹家新的食品加工廠。截至目前,從業人員已達350人,年產清真食品600噸,年產值3000萬元。《萊蕪文史》第六輯金家老店的羊肉湯,宋啟元在《金家羊肉湯》壹文中記載“以質上乘,味鮮美,客評屬東關街金家老店,名不虛傳”。王元益的《泰山美食》壹書是這樣記載的:“萊蕪羊肉湯,泰安壹帶的名吃,由萊蕪金家老店傳了四代,有100多年的做湯歷史;現有的第三代傳人金玉玲管理,精心選料,用壯山羊當天宰殺加工;用當地著名的萊蕪姜、雞腿蔥、辣椒等調料做成的羊肉,不腥,肉脆爛,湯色乳白,味鮮,原汁原味。《新世紀之光》(李成華主編)這本書,山東省大型歷史文獻匯編,以萊蕪市萊城區金家老字號為題,詳細描述了金家老字號羊肉湯的發展歷史。2000年,《萊蕪日報》以“黃金羊肉湯——金家老店”為題進行了報道。1985全國人大常委會萬裏委員長到萊蕪視察。萬裏董事長品嘗了羊肉湯後,稱贊金家老店的羊肉湯“羊肉湯比其他菜都好”。此後,到萊蕪視察的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和國家各部委領導都曾收到金家老店的羊肉湯。連喝了金家老店羊肉湯的外地人都豎起大拇指稱贊。許多外國人與金家老店的工作人員合影留念。於是,金家老店羊肉湯的名氣大增,名氣與日俱增,登上了民間名吃的金牌榜。
金家老店的羊肉湯不僅聞名省內外,而且在寶島臺灣省也很香。是金玉玲把祖傳手藝傳給了在臺灣省的姐夫,姐夫在臺灣省小有名氣。於是《山東僑報》、《外向型經濟導報》以臺灣高雄的萊蕪小吃飄香、臺灣萊蕪羊肉湯飄香為題進行了報道。2002年6月,金家老店註冊了商標,金家老店的羊肉湯受到法律保護,為老店今後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