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豐控股(002352。國內領先的快遞公司SZ)發布了2022年年報。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11%至267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4.62%至665438+7400萬元,扣非後凈利潤同比增長190.97。
與同行業公司相比,順豐控股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速高於大雲(002120。深圳)和ZTO快遞,但低於申通快遞和YTO快遞。
快遞行業業績回暖,政策導向是影響因素之壹。此前,國家加強了對快遞行業的引導和監管,加強了對快遞市場健康良性發展和快遞小哥合法權益的保護,遏制了快遞市場的“價格戰”趨勢。
雖然快遞行業業績有所回暖,但其凈利率仍處於低位。財報顯示,2022年順豐控股的凈利率為2.62%,疫情前幾年約為5%。Wind數據顯示,2022年,ZTO快遞和UPS的凈利潤率。n分別為18.82%和11.51%。2022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2.77%的凈利潤率高於申通快遞和大雲,低於聯邦快遞(FDX。YTO快遞、ZTO快遞和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後兩個數字都超過了10%。
縱向來看,相對於2021、34.55%和-41.73%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速,順豐控股在2022年營收增速小幅下滑的情況下,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與2020年相比,雖然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增加約1135億元,但歸母凈利潤比2020年減少近65438.0億元。
“順豐控股收入占比最大的老齡業務2022年受疫情影響下滑,影響公司整體收入增長。"易觀品牌零售行業分析師魏建輝對《財經》表示,嘉裏物流(0636。HK),舊業務產品結構的改善和新業務虧損的收窄提高了公司凈利潤的增速。
處於轉型陣痛期的順豐控股,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相對低迷。2023年4月7日,公司收於58元/股,較2026年2月8日121.91元/股的高點下跌52.42%。其間,公司股價在2022年3月30日跌至41.77元/股,最高跌幅超過60%。
2021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滑後,降本增效成為順豐控股的重要發力點。從當年下半年開始,公司積極優化產品結構,減少低利潤產品數量,通過優化產品的服務、定價分層等措施,促進經濟型快遞的盈利。
“2022年業績較上年同期實現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收入質量的提升以及精益資源規劃和成本控制措施的良好效果。”順豐控股董秘兼副總經理甘淩在4月6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嘉裏物流合並後,被順豐寄予厚望的供應鏈業務在2022年表現搶眼。本期公司供應鏈及國際分公司(主要為國際快遞、國際貨代、供應鏈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
順豐控股從2017開始進入供應鏈行業。2018公司凈利潤下滑後,公司董事長王衛已帶領順豐進入2.0時代。與1.0時代專註快遞物流不同,王偉表示,2.0時代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將是為重點公司提供有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
值得註意的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和國際業務收入已經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這讓市場擔心這項業務會拖累公司2023年第壹季度的業績。
“受航運價格等外部因素影響,順豐控股2023年第壹季度供應鏈及國際業務表現將謹慎樂觀。"快遞物流專家趙曉敏對《財經》表示,根據近半個月跟蹤的數據來看,海運價格等指數有所回升,預計2023年公司這壹業務板塊會有不錯的表現。
在降本增效的策略下,順豐控股在2022年開始裁員。據《財經》記者統計,2022年末順豐控股員工總數為16.28萬人,較上年同期的17,765.43萬人減少了14.3萬人。其中,運營從業人員由108500人減少至93800人,減少14700人。雖然在職員工人數有所減少,但順豐控股2022年合並報表中應付員工薪酬同比增加約65,438+02.5%至63億元。
順豐作為中國第壹批成立的民營快遞企業,2023年進入30多歲。然而,如何度過轉型的陣痛期,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壹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仍然是其管理層需要面對的考驗。
凈利潤回升
降本增效在順豐控股的年報中被多次提及。公司表示,雖然2022年面臨諸多外部挑戰,但采取了壹系列精益經營管理措施,在收入端通過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在成本端通過精細控制降本增效,實現了較好的業績增長。
在趙曉敏看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體量較大的順豐控股在2022年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整體表現良好。
2022年,順豐控股營業成本同比增速為28.93%,略低於營業收入增速。與上年相比,營業成本增速遠高於收入增速,明顯改善。
分行業來看,雖然順豐控股部分板塊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盈利能力明顯提升。在2022年年報中,順豐控股將公司業務分為快遞事業部、供應鏈及國際事業部、大件事業部、同城事業部和未配送部分。本期公司前三個板塊收入占比分別約為52%、34%、12%。
2022年,收入份額最大的快遞分公司順豐控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6%至654.38+0.38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42.46%至55億元。去年同期公司營收增長超65,438+00%,凈利潤同比下降超50%。
快遞事業部包括除大件物品外的限時快遞、經濟型快遞業務、冷藏運輸、藥品業務。
基於快遞場景的競爭優勢,順豐速運賽道已經拓展到逆向物流和電商退貨。2022年,公司限時快遞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同比增長6.8%。
2022年,公司經濟快遞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255.5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順豐表示,主要是公司堅持差異化競爭策略,自2021下半年開始積極優化產品結構,減少低毛利產品數量。“優化後,產品的服務和定價分層,運營模式更加明確分離,促進了經濟型快遞的盈利。”
經濟型快遞的直營品牌服務表現可圈可點。順豐持續優化直營電商快遞的產品結構。到2022年第四季度,低毛利的特約經銷業務全部退市,主要“快電子品牌”產品保持穩定增長。
產品效益方面,公司“快電子商標”產品單價保持穩定。通過內部精細化管理,電商快遞產品毛利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提升。
2022年,第三大業務順豐控股收入增長65,438+00.57%,凈利潤扭虧為盈。這個分支包括大型快遞業務和快遞業務。快遞業務方面,公司優化產品結構,整合內部資源,促進降本增效。
作為公司的另壹大分公司,順豐控股的同城分公司(主要為同城快遞業務)2022年收入同比增長28.32%至66億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58.79%的增幅,但凈利潤虧損由9億元大幅縮減至3億元。
“同城急送商業收入,商業模式和收入結構更多。專業化、差異化服務驅動高價值訂單增長,個人服務、非餐場景、下沈市縣成為主要驅動力。”順豐在年報中表示,進壹步釋放成本端的規模經濟,持續進行精細化管理,提升運營質量,提高資源投入比,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值得註意的是,由順豐與政府合作建設的亞洲首個、全球第四個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已於2022年7月投入運營,貨運壹期開通鄂州至深圳、上海兩條航線。
順豐控股預計,樞紐轉運中心將於2023年第三季度投入運營,公司將逐步構建廣覆蓋、低成本、高效率的軸輻式航空網絡,實現公司全鏈路網絡模式優化和布局變革,帶來更具時效性的業務增量。
甘淩表示,公司正在逐步規劃調整空網布局,利用鄂州樞紐建設軸輻式航空網絡,有望進壹步擴大高效服務的覆蓋城市,通過大飛機轉場降低空運件單位成本。
2023年順豐控股的快遞物流業務(主要包括限時快遞、經濟快遞、快遞、冷藏運輸和藥品、同城快遞業務)營業收入和業務量在5438+10月份出現小幅下滑,2月份上述數據大幅回升。不過,該公司的單票收入仍在小幅下降。
國際業務的增長率時高時低。
收入同比增長124.91%,凈利潤同比增長216.27%。這兩項指標增速在公司所有業務板塊中排名第壹,是順豐控股2022年供應鏈和國際分公司的成績單。公司供應鏈和國際分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僅次於公司最大的主營業務快遞分公司。
甘淩表示,公司供應鏈和國際業務實現免稅營業收入增長,主要是公司從2021第四季度起合並嘉裏物流,擴大供應鏈和國際業務規模。
數據顯示,嘉裏物流2022年收入同比增長10%至866.49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8%至35.79億港元。
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和國際業務包括國際快遞、國際貨代和供應鏈。
其中,國際快遞方面,公司打造東南亞標桿產品,通過加密航班或新增新加坡等國家的全貨運定期航班,結合嘉裏物流在東南亞的資源和能力,在2022年實現業務快速增長。
然而,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正面臨著動蕩的外部環境。公司表示,2022年下半年,隨著全球經濟弱於預期,以及前期訂單過多導致庫存過剩,國際貨物貿易需求和生產訂單數量大幅下降;同時,由於空運和海運資源的恢復,運價在短時間內從歷史高位區間迅速回落,供需的巨大變化使國際貨運和代理業務明顯承壓。
與此同時,順豐對供應鏈業務發展寄予厚望的順豐陷入困境。“2022年國內供應鏈周期階段性受阻,給公司供應鏈業務帶來更多挑戰,影響業務增速。”順豐控股在年報中表示,公司通過跨倉資源整合、重點城市及周邊地區多點布局、相互聯動,確保客戶供應鏈的持續順暢運行。
供應鏈領域,順豐豐好、新夏回提供中國本地供應鏈服務;嘉裏物流主要提供全球綜合物流服務。
2022年表現良好的供應鏈和國際業務已經出現下滑。
來源:財經記者根據公司公告整理。
受嘉裏物流合並業務收入影響,2022年6-9月順豐控股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月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300%,6月最高增速達522.66%。
這種高增長沒有持續下去。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2月,公司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超過20%。其中,2023年6月5438+10月,公司該業務營業收入4761億元,同比下降39.22%。
“由於國際貿易市場需求減弱,國際運輸資源供給端資源回暖,國際空運和海運價格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從歷史高位區間持續下降,至2022年底運價基本降至近三年較低水平,影響了公司國際貨運及代理業務的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順豐控股財務總監、副總經理何傑表示,上述情況屬於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公司仍對國際市場的未來發展保持信心。
“5438年6月至2023年10-2月,順豐業務收入先降後升,供應鏈和國際業務持續下滑。這種趨勢將在3月份繼續。”魏建輝對《財經》表示,預計2023年第壹季度公司整體營收將略有增長。
據嘉裏物流分析,2023年將是全球物流市場十多年來最具挑戰性的壹年。地緣政治、通貨膨脹和產能過剩,加上勞動力轉型和新的政策法規,將繼續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組。“相比之下,預計2023年業績將出現明顯差距,公司將在成本管理和運營優化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當C端客戶進入存量時代,順豐的B端布局和供應鏈的方向和策略都沒有問題,只是短期內效果沒有很好的釋放出來。”在魏建輝看來,在國際業務方面,幹線運輸和終端配送更有利可圖。公司對幹線運輸的控制力較強,但在終端配送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