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Kappa,可能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太知道,但對於很多80、90後來說,Kappa曾是青春中不可抹去的壹段記憶,曾引領了壹個時代的潮流!在中國,因其獨特的logo設計,大家更多地把Kappa叫作“背靠背”。
在其發展巔峰的2010年,Kappa全年營收達到42.62億元,經營盈利達到17.41億元,門店高達4000家,其火爆程度可見壹斑!然而,就是這樣壹個曾碾壓各大運動品牌的Kappa,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經歷了代理商帶頭賣假貨,5個月虧損7億多,授出商標的獨家使用權……
如今,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線。曾經的運動品牌王者、中國第壹的運動品牌“Kappa”, 為何會淪落至此呢?
由於國內運動鞋服行業此前的過度擴張,庫存積壓,加之行業渠道變革,由品牌批發商向品牌零售商轉型。在此期間,中國動向未及時預測市場走向並做出改變等,導致Kappa走向下坡路,逐漸淡出大眾視線。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奧運紅利消失,行業消費整體下滑,運動品牌庫存激增,就在其他品牌不斷尋求創新的時候,Kappa似乎還沈浸在過去的輝煌,經營模式還停留在規模化擴張的慣性之中。
在Kappa迎來巔峰時刻之後,其他運動品牌紛紛搭上國潮的東風,Kappa卻遺憾地沒有捕捉到行業脈搏,逐漸開始掉隊,在次年便跌出了體育品牌的第壹梯隊,此後銷售額更是壹路下跌,從42.6億直至2013年的14.1億元。
2012年,Kappa遭遇了銷售模式危機,經銷商們為了賺錢,壹邊甩賣存貨,壹邊賣假貨,壹時間,市面上Kappa假貨橫行,當初的“高端運動品牌”, 直接跌入谷底。2014年,Kappa進軍家居領域,從研發到生產銷售,Kappa走上了壹條品牌授權之路。隨著不斷地轉型,Kappa已與初心漸行漸遠。此外,因輕資產模式的隱患爆發,Kappa的品牌溢價能力也在逐年下降。
縱觀Kappa的品牌興衰史我們能夠看出,資本運營的確比品牌運營能更快看到收獲,因為品牌運營依賴持續投資,但直接授權售賣商標卻能夠旱澇保收。曾經站在中國體育品牌金字塔頂端的Kappa如今淪落至此,公司發展品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Kappa能否在中國市場實現翻身,最終還是要看其品牌自身的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