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了壹個小型儀式,向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發放3G牌照。
3G業務可以同時傳輸語音、圖像、郵件等數據信息,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前十年成長起來的“BAT”,十幾年的積累,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儲備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前瞻的眼光紛紛布局移動互聯網。
接下來的十年,爆發了幾次互聯網燒錢大戰。這些戰爭是資本與資本的戰爭,是BAT三傑的戰爭,是初創企業與傳統霸主的戰爭。
2011年,“千團大戰”,關鍵詞:O2O,團購。
隨著美國Groupon在O2O市場的巨大成功,國內資本已經意識到O2O領域將是未來中國互聯網的又壹個高爆發領域。
2010年3月,中國第壹團購網站“團寶。com”上線,是中國Geoupon模式的開創者。同時也讓國內創業者看到,這種模式門檻不高,但市場巨大,完全有可能再造壹個阿裏巴巴。
同月,美團上線,年底完成A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12萬美元。
隨後,美團、拉手、團寶、沃沃、滿座等5000多家團購網站加入了團購市場。
國內互聯網巨頭“BAT”也帶著大量資金登場。阿裏巴巴支持美團,百度支持糯米集團,騰訊支持大眾點評。
2011年,網絡團購大戰白熱化,補貼、廣告、土地推廣、商業競爭、人才競爭,每天都在上演激烈的戰役。廣告投入2億起步,團寶的廣告投入。com當年高達5.5億。無計劃無節制的燒錢,也註定了大多數企業最終的歸屬和破產。
不僅在資金投入上,在業務競爭、人才競爭上,都用上了“三十六計”。臥底間諜不僅在電視上有,在這場戰爭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曾經某團購網站,華南市場總經理及以下人員被競爭對手挖走,當場談好價格,當場簽約。老板知道後,立即趕往華南,但已無力回天,隨後團購網逐漸退出市場。
2011的資本寒冬,在短暫而瘋狂的燒錢大戰之後,大部分參與者都以失敗者的身份退出了戰場,只有少數團購網站活躍在團購市場。
美團在最後關頭拿到了阿裏的重點投資,最終活了下來。2015年,終於吞並了Dianping.com,占據了團購市場80%的份額,中國互聯網行業又壹只“獨角獸”誕生了。
2012,電商之戰,關鍵詞:家電,0毛利,低價
2012年穩住市場後,劉的兩條微博點燃了2012年的電商燒錢大戰。
劉殺氣騰騰的兩條微博,讓國美、蘇寧這兩家老牌傳統家電賣場背脊發涼,立馬正面交鋒。
然後易迅和當當也加入了戰場。
作為消費者最喜歡的茶余飯後的談資,劉和微博上的張遠遠地喊道。反正壹句話,我要比妳便宜。
這場燒錢大戰對參與的企業來說是壹大樂事,各家的流量和銷售額都壹路飆升。
JD.COM還合並了騰訊易迅。com在2014。自此,JD.COM商城在電子商務行業站穩了腳跟。如果有贏家,那就是JD.COM購物中心。
蘇寧、國美正式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
這場燒錢大戰之後,消費者開始從線下到線上大規模購買家電和3C產品,這燒了電商的新格局,也燒了傳統家電賣場的喪鐘。
2013,在線旅遊燒錢大戰,關鍵詞:OTA,攜程。
這場戰爭將從2011攜程創始人梁建章的海外遊學開始。攜程在線旅遊市場占據絕對地位。創始人退休後,鱷龍、去哪兒等公司大力搶占市場,導致攜程市場份額縮水80%。
2013年,梁建章重出江湖,掀起了壹場在線旅遊的燒錢大戰。
兩年下來,各自燒了幾十億,卻沒有最後的贏家。藝龍和去哪兒因為燒錢過度,最終被攜程控制。與此同時,攜程也在站上花費太多,大量轉讓股權,通過輸血延續生命。
此時,大局尚未敲定,途牛、同程、朱非、驢媽媽等接班人陸續登場,最終的贏家尚未見分曉。
2014,網約車大戰,關鍵詞:* * * *享受經濟,紅雨,1元打車,高額補貼。
2012年,滴滴、快的悄然成立,“網約車”壹詞正式登上中國互聯網的舞臺。
2014年,騰訊在線支付產品“財付通”上線,標誌著阿裏巴巴支付寶。
此時,正在大力推廣微信在線支付的騰訊看到了網約車的市場規模,也為微信支付打開了局面,於是投資了滴滴,滴滴開始每天向全民發送總計400萬的打車紅包。
回到阿裏的快速快速跟進。
接下來就是全民打車的狂歡。出租車比公共汽車便宜。網約車司機的瘋狂補貼,壹下子讓網約車司機成了“高收入”人群,無數人對“網約車司機”這個職業趨之若鶩。
全民狂歡的背後是滴滴和快的的瘋狂補貼,也是阿裏和騰訊的直接較量。短短四個月,僅這兩家公司就發放了近40億的補貼。
經過壹年的燒錢,阿裏和騰訊終於冷靜下來,在資本市場的撮合下,滴滴和快的合並了。
然而,在清理戰場之前,另壹個更重量級的對手登場了,優步進入了中國。
2015,滴滴再戰美國優步。這壹年,滴滴在中國市場損失10億人民幣,優步損失10億美元。最後,滴滴接管了中國的優步。此時,美國的優步成為滴滴最大的外部股東,最高時達到20%。這壹操作也成為日後的壹大詬病。
2016,經過兩年的燒錢,在線租車的格局已定,滴滴統壹了在線租車市場,國內又誕生了壹只巨型獨角獸。
2015,外賣大戰,關鍵詞:美團、餓了麽、補貼。
當B2B、C2C、B2C的市場格局固定後,O2O開始嶄露頭角,並在2011的千年聯賽大戰中確立了美團在O2O門店的霸主地位。
2015之前,O2O的家還在慢慢爬坡。2009年,餓了麽、Meifan.com、凱吃吧等外賣平臺成立,依靠融資來的錢,逐步培養市場和消費者的外賣習慣。
2013,阿裏、美團、百度加入外賣市場。
到2015,美團將最大的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納入團購市場,然後發力搶占外賣市場。四大開始了長達壹年的肉搏戰。
餓嗎?當年融資1億美元,美團融資20億美元。中小外賣平臺被迅速打通,百度外賣只能並入餓了麽。同時,過去壹年的持續燒錢也讓美團和餓了麽不堪重負。
到2016,中小外賣平臺幾乎全軍覆沒,美團和餓了麽並肩而立。
這場燒錢大戰徹底打開了外賣市場,客戶群體從學校延伸到寫字樓到社區,從工作餐延伸到早餐、晚餐、夜宵。
之後大局已定,燒錢結束,外賣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提高傭金,收取各種費用。以前的補貼壹去不復返了,想要低價就沖會員。
2017,* * *享受單車燒錢大戰。關鍵詞:* *享受經濟和自行車。
2015年,ofo首次提出* * *無樁享單車概念,在北京園區運營。
同年,白墨將ofo的概念推廣到上海,並在上海正式推出。
資本市場退出了外賣大戰。網約車和外賣大戰讓資本市場看到了打造獨角獸的魅力,於是將目光投向了* * *享單車這壹新興領域。
隨即有40多家公司競爭自行車。
具體的受歡迎程度可以從圖片上看出來。
短短壹年,就是壹場戰鬥,剩下的就是壹地雞毛,屍橫遍野。
經過這場戰爭,最終形成了美團、滴滴、支付寶三家享單車的格局。
2018,新零售大戰,關鍵詞:無人貨架,新物種,便利店。
這壹次,燒錢大戰不再局限於某個細分領域,而是全面開戰,遍地開花。
主要分為兩大資本陣營,阿裏和騰訊。兩大產品陣營,前店後倉和新便利店。
阿裏系:盒馬、蘇寧、郭毅生鮮、聯華超市、銀泰商業、居然之家等。
騰訊系:永輝、JD.COM、家樂福、美團、藍海之家、每日優鮮等
2020年,社區群買燒錢。關鍵詞:滴滴、美團、拼多多。
2017,盛興在湖南成立,依托社區便利店(頭),通過“預售+自提”為消費者提供零售服務,以果蔬、肉禽、米粉、糧油等食材為主。經過兩三年的沈澱,盛興優化在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和物流模式上已經探索出了壹套基本成熟的模式。
生鮮電商壹直是資本市場難以忘懷的領域,但是花了很多錢,沒有壹家上市公司誕生。同時,生鮮電商的門檻極高,讓很多人眼紅。
同時,每年幾萬億元規模的市場也讓人躊躇三尺。
早就有消息稱滴滴將在美國上市,但中國網約車市場的瓶頸也很明顯。為了在國際資本市場講好未來的故事,2020年6月,滴滴的社區團購“橙心優選”在成都正式上線。
隨即,拼多多和美團迅速跟進。
第壹波,搶人是常事,工資翻倍三倍也是常事。2020年是生鮮電商從業者的高光時刻。只要妳願意去,工資可以談。在西方城市,專科水平可以拿到上萬的offer。
第二波,增加傭金搶人頭。
第三波,加大補貼搶客戶,0.9元9個雞蛋,隨處可見。
短短半年時間,整個市場鬧哄哄的,“與攤販爭生存”、“擾亂市場價格體系”、“無序擴張”等等。
隨著國家的出現和相關政策的出臺,不到壹年的時間,社區團購大戰已經趨於平靜。
橙心優化退出了市場,盛興優化、買多多、美團優化等幾家公司還在運營,但運營的方式和手段已經理性了很多。
過去十年,整個互聯網爆發燒錢大戰。這些錢主要花在了補貼、營銷推廣和真金白銀的並購上。很少有企業真正把錢花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最後在戰爭中挺過來了。恰恰是企業從壹開始就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這十年不僅燒出了壹個新的行業獨角獸,也燒出了普通人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
總的來說,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