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媽刺繡是朝天區柳巷的民間刺繡。劉媽刺繡婦女用各種各樣的土線繡在各種各樣的土布上,繡出的圖案或為愛情與幸福,或為農耕與收獲,或為娛樂與舞蹈,或為花鳥蟲魚,都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因為是手工刺繡,劉媽刺繡很有個性,很有收藏價值。國內外許多遊客和收藏家視其為珍寶,樂於收藏。
劉媽鄉是中國民間藝術的故鄉,以其古樸的劉媽風情和民間刺繡聞名中外。根據傳說,劉媽人來自漢族。劉媽人喜歡穿繡有精美圖案的衣服,住“主屋配亭”的吊腳樓;像唱山歌、打鼓、舞龍舞獅等簡單的民俗都與羌族相似。劉媽刺繡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工藝品。在劉媽地區,人們普遍認為“誰的女兒聰明取決於她的針線”。劉媽女孩四五歲開始學習刺繡,到十七八歲時,她就能繡出壹整套精美的嫁妝。劉媽刺繡不需要手稿,而是通過“數底布的絲線”來確定圖案的大小和位置。繡花窗簾、枕套、馬甲、袖子、手帕、花鞋、鉛筆盒等生活用品,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組合巧妙,裝飾氣息濃厚,給人以濃郁的鄉土氣息。“贊美劉媽繡女,裝點秦嶺巴山秀”是專家學者對劉媽刺繡的由衷評價。2008年6月,劉媽刺繡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定質量
“劉媽刺繡”是由當地材料制成的。使用的材料只有簡單的針、線、布,通過黑、白、紅、藍的土布和彩色棉線,配以深淺不同的冷暖色塊。繡品細致,色彩鮮艷,組合巧妙,賞心悅目。刺繡圖案,或農耕收割,或婚慶禮儀,或婚戀,或人物、鳥獸,色彩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典型的川北風情。
文化典故
“劉媽繡”是廣元市朝天區劉媽、魚洞、林西、小安等地區刺繡的總稱。它是代代相傳的民間藝術,是劉媽先民在自給自足的閑暇生活中創造和發明的古樸精美的民間藝術瑰寶。
劉媽刺繡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為其所轄行政區域。
廣元市天朝區人民政府關於劃定劉媽刺繡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的函,廣函[2012]第114號。
四川省廣元市地方標準:DB 510812/T09-2012劉媽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