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塵埃開始落在每個人身上。可怕的是,時代的每壹粒塵埃落在個人身上,都是壹座山。
大公司大規模裁員,小公司倒閉,家庭離婚潮,情侶分手...
所有這些異常的深層原因是,原本可以維持正常運轉的賺錢速度已經無法維持。公司開始削減成本,家庭開始互相指責,推卸責任。
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陷入焦慮。
現在沒人能預測這個周期會持續多久;沒有人能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就像春節期間,對中國疫情竊喜的美國,大概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國家現在會壹團糟。
但是,有些事情是肯定的:壹日三餐;房貸、車貸還是要提供的;孩子還是要上學;父母還是要支持的。
在這樣壹個動蕩的時代,我們作為普通人應該做些什麽?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人物,以及他們將如何應對大變革的時代。
中國的歷史基本上是壹部戰爭史和變革史。但是,不管時代怎麽曲折,每個時代都會有大商人,比如範蠡、沈萬三、胡雪巖等。每個時代也會出現偉大的政治家,比如周公、王安石、孫中山;每個時代都會出現偉大的思想家,比如孔子,司馬遷,梁啟超等等。
看他們的事跡,我發現他們會擔心時代的變化,但不會讓自己被時代的大浪推來推去。他們會找到壹個角力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通過做事來對抗時代的變化。
比如曾國藩。他壹輩子做人做事的心態就是“去拼搏,去拼搏。”無論國內政局如何變化,國外局勢如何詭異,他都會找出可以控制的地方,盡力把可以控制的部分做好;控制不了,根據情況,相機。所以才有了驚人的成績,千古的名號,人才輩出。
回到現實,我們來談談面對時代的巨變,公司、家庭、孩子應該怎麽做。
雪山崩塌時,沒有壹片雪花是無辜的。就像炒房,房價高的時候,入市賺得盆滿缽滿的人,未必有妳我;但房價崩盤,受害者中肯定有妳我。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作為壹家公司。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思維來經營企業。盡量把精力放在能賺錢的領域,把無關的都砍掉。而且要根據周邊技術、文化、政策的變化,相應調整企業的管理模式。光靠裁員,或者壹言不發的關門,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比如我所在的傳媒行業。前期主要業務是做品牌廣告,營銷視頻,投放電視臺。隨著Tik Tok的崛起,開工率低的電視臺現在更低了。此外,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和政府開始削減開支,營銷費用首當其沖被削減。我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在新媒體短視頻上為客戶建立自己的營銷定位,達到實際的營銷效果,降低費用。
只要大家都能挺過這個階段,活下來的人就有希望。無論我們的夢想有多大,無論我們面臨的不確定性有多大,我們只有活下來,才能看到明天;只有活下來,才能繼續對抗不確定性。
作為壹家人。我們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責和冷戰。最近離婚率不斷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隨著經濟放緩而雪上加霜。因為正常的生活秩序開始無法正常維持,雙方開始互相指責。我不知道,在時代的大潮面前,每個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如塵埃般的無力感。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開源節流。在能賺的時候開始賺過去不喜歡的錢。比如國家開始允許擺地攤,滴滴可以隨時註冊加入,公司兼職可以接;還不如取消或減少過去出差、上高檔餐廳吃飯、換衣服的頻率,作為正常的生活開銷。盡量把錢花在生活必需品上。家庭成員之間要多溝通,向老人說明家庭的外部情況,向妻子/丈夫說明內部情況。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要度過難關。
關於孩子。開辦師範學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興趣輔導班,出去玩,玩具更換頻率等方面。,要和孩子好好溝通,減少。除了孩子最感興趣的興趣班,其他的都該停了,或者停了!出國旅遊,盡量取消,有安全隱患。以後有的是時間出去玩。
這個時候,沒有人會焦慮。所以,作為焦慮的人,不要難過,我們並不孤單。
面對焦慮,我們應該尋求改變。如果我想管理好現在和未來,就不允許我們陷入焦慮,因為焦慮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在媒體上,有各種催化我們焦慮的內容。
有些人瘋狂給我們雞湯。“保持心態平和,妳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某個拼命給我們打雞血的人,“面對疫情,妳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妳不夠努力。妳見過淩晨4點的城市嗎?”
有黑黑專家勸過我們,“經濟好的時候賺不到錢,經濟差的時候更不可能。”妳壹事無成的原因是妳不願來上班。妳沒有研究領導的喜好,妳沒有送禮!"
有些人不斷向我們暴露他們的富裕生活。“妳賺不到錢是因為妳的認知水平太低。我今年25歲,年收入過百萬,月入10萬。”準備換另壹個瑪莎拉蒂總裁。"
……
這些內容有壹個* * *邪惡的結果,似乎是為了我們。本質就是造成我們的焦慮,甚至加重我們的焦慮,讓我們原本可以用來做事的時間和精力白白浪費。而且,如果妳真的相信他們,不但不會變好,反而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雞湯喝多了的人會把自己變傻變甜。因為,如果妳只求壹個佛的人生,不主動去爭取東西,不主動去要求自己,不去鍛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妳可以在未來遇到壹個更好的自己,但有很大概率妳不會。
如果雞血打到很多人身上,就會不斷自責,甚至真的認為自己沒用,完全失去與人生的不確定性抗爭的勇氣。雞血的去除給了我們短暫的激情,後續沒有其他用處。所以經常看到壹個三十多歲的人在網上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希望。太可笑了。
相信厚黑學的人再也不會相信努力工作的意義了。感覺大家都是來和自己爭利的。凡事都要算計,凡事都要精打細算。慢慢的,它會溜進精致的興趣小組,壹直活到沒有靈魂和朋友。不要說成功,能平平安安的活壹輩子,不被砍死就不錯了。
貪圖別人成功的人,會對眼前的壹切無比憤怒。別人的壹切都那麽美好,自己的壹切都是垃圾。殊不知,那些把自己所有的“美”都展示給妳看的人,不過是想利用自己的“美”來騙取妳壹小筆錢,以便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美”。更何況他們展示的東西90%都是假的。
如果真的想改變,想把自己和家人經營得更好,除了上面提到的“公司”、“家庭”、“孩子”之外,還應該有壹個目標,不管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
打遊戲、刷Tik Tok、暴飲暴食、熬夜追劇等,會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自責中,甚至當我們在做的時候,已經在自責了。
為什麽我們會沈迷於我們在時間中享受的東西?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因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現實壓力大,所以會去尋找這些東西來緩解焦慮。但是,這些事情做得越多,就越焦慮。形成了惡性循環。
也許,我們會提醒自己,我們不能再這樣倒下了,我們應該站起來,取得進步。於是乎,強迫自己早睡早起,看書等等。但過了兩三天,現實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改變,進而滑入“打遊戲——焦慮——強迫自律——沒有改變——焦慮——打遊戲”的惡性循環。
有句話說的很好,我們總是高估自己三五天的努力,而低估自己三五年的努力。
如果我們懶惰焦慮了很多年,怎麽用三五天的努力徹底改變?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是沒有辦法面對現實嗎?
是啊!
“高手都是長線。”
想做壹個長期的專家,就要給自己找壹個長期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是我真正想達到的,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妳想成為壹個值得尊敬的企業家,那就盡快想好自己適合並能做的行業。成立公司,找人,找錢,找方向,讓公司盡快運轉起來;
如果妳想成為壹名作家,現在就開始寫作,研究寫作方法,了解偉大的作家。
如果妳覺得生活不想那麽累,只想好好培養孩子,那也行。多看育兒方面的書,多和成功養大孩子的牛交朋友,多交流。平時我最大限度的把工作之外的時間放在孩子身上。
……
如果我們心中沒有方向,任何方向的風對我們來說都是逆風。
當我們迷失了,無法全心全意創造價值,變得不那麽自信的時候,身邊每個人的所作所為似乎都是針對自己的。
所以,面對時代的巨變,面對內心的焦慮,唯壹的良藥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堅定地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妳可以慢壹點,但不要停下來回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