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寧夏科技館信息

寧夏科技館信息

寧夏科技館是隨著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而建立的集科普展覽教育、科技培訓、科技電影制作放映、青少年科技活動等社會功能為壹體的綜合性科普教育基地。自建館以來,始終堅持社會公益性原則,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為使命,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目的,面向社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1999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自治區科技廳、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科協評為自治區優秀科普基地。為我區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自治區科協的領導下,寧夏科技館高度重視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領導體制和充滿活力的工作機制。機構有:辦公室、展覽教育處、青少年教育處、科普宣傳部、學術會議服務部、保衛處。

為了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我館從管理的角度制定了壹系列相應的規章制度,為做好科普工作奠定了基礎。

為落實《科學普及》和《全民科學素養行動計劃綱要》,更好地利用科技館現有資源發揮科普基地作用,制定了規劃和計劃,每年都有工作計劃、實施、檢查和總結,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壹是加強科普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設,為科普宣傳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寧夏科技館非常重視科普硬件設施建設,1999投資40萬元對永久性科普展廳和綜合展廳進行了改造和裝修。現有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其中常設科普展覽面積600平方米,綜合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聲、光、電磁學等基礎學科的永久性科普展覽展品。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寧夏科技館近年來新增加了展品,包括石油工業和石化工業科技知識展覽、動植物知識展覽、地質、地震和氣象知識展品、科普列車西行向寧夏科技館捐贈的31件展品和自行開發的近10件展品。2001年,投入近200萬元設立科普電子屏,科普宣傳片、視頻制作設備陸續更新。2007年投資60萬元成立寧夏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特別是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寧夏科技館新館建設如火如荼。這些硬件建設不僅滿足了新形勢下的科普需求,也推動科普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認真開展以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訓為重點的各種科普活動,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壹)開展以科普展覽教育為重點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壹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科技館的科普資源,開展常設展覽。

寧夏科技館始終以狠抓科普展覽教育工作為基本核心,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自2001以來,在自治區科協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常設展覽每年平均向公眾開放250天,平均每年免費觀眾6萬人次。6年間,舉辦了30場專題科普展,觀眾近35萬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特別是2002年、2004年、2006年與銀川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模擬恐龍”、“青春期教育”等“智能機器人”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恐龍科普展,在銀川地區引起極大轟動,各設區市主要新聞媒體連續報道上述活動,受到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熱烈歡迎。近年來,寧夏科技館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認真落實科學發展。及時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結合每年科技周的主題,舉辦了“預防艾滋病”、“衛生與健康”、“創新型國家”、“節能環保”等科普展覽,有效宣傳和普及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和科普知識,受到了公眾的好評。

第二,積極聯系其他省市的科技館,盡可能開展大型展覽教育。

根據中國科協、自治區科協《關於“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寧夏科技館作為此次活動的試點單位,與寧夏少數民族科普隊、反邪教協會密切合作,在教育部門的積極配合下,積極整合科普資源, 緊密結合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積極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在銀川市、鹽池縣、中衛市的中小學開展了15場活動。因此,該活動與中小學生科學課程標準緊密結合,既能豐富他們的課外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又能激發青少年學習科學、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深受中小學師生的歡迎。“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將進壹步開展。

三是繼續加大巡展工作力度,提高科普教育的普及程度。

為了進壹步拓展科普展覽教育,讓有限的科普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2001以來,積極開展科普展覽巡展活動,組織開展了“反對邪教,倡導文明”、“倡導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預防青少年艾滋病”、“衛生與健康”、“青少年教育”、“海洋與人類”、“人類起源”、“節能環保知識”等活動。由於科普展覽的選題能反映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內容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收到明顯的社會效益。

(二)加強聯系與合作,拓展青少年科普活動內容。

壹是開展全區性科學教師培訓。為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提高我區教師科學素質,推動青少年科普工作,在中國科協、自治區科協、自治區教育廳的支持下,開展了各類教師科學實踐培訓。比如,近年來舉辦了全區高中科學教師研究性學習培訓班、機器人競賽培訓班等。邀請全國有成就的專家教授參加培訓,解決了我區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理念、科研方法和輔導能力。寧夏電視臺、寧夏教育臺、寧夏日報、銀川晚報均進行了宣傳報道。

二是在原有培訓的基礎和內容上,引入新的培訓理念,拓展新的培訓內容。

近年來,針對青少年開展了計算機、英語、美術、書法等科普培訓。為適應新形勢,加大了借助社會辦學力度,以聯合培養的方式開發平面設計、3D動畫制作等培訓課程。同時,努力爭取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普培訓項目,引進先進的培訓理念,推出以計算機為載體的英特爾知識計劃培訓課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的能力。今年爭取到60萬元成立寧夏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項目。這些項目的建立和實施,極大地改善了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環境和質量。

三是組織青少年科技夏令營和科學體驗調查。利用科協、科技館的人才和網絡優勢,加強與周邊科協、科技館的聯系與合作,拓寬青少年科普基地的活動領域。組織本省學生和外省學生開展融愛國主義、科學精神、環境保護、民族團結為壹體的科普夏令營活動。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假期生活,還采用了老師指導的方式,以Intel主題活動為形式,以PPT為手段,以提高青少年對科學的理解和能力為目標。夏令營活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好評。我們還與教育部門合作開展了青少年科學考察體驗活動,通過* * *參與、相互合作、個人記錄、科學統計、網上投稿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和態度,鍛煉合作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提高科普宣傳的深度和廣度。

除了以展覽、培訓等形式開展科普教育外,還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開展了電視、網絡、電子大屏幕、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

壹、拍攝、編輯、制作科普電視節目。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中央關於“三農”的指示精神,先後拍攝了12個農村實用技術科普專題,其中“優良荒漠植物”、“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獲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西北養蠶技術”、“寧夏水稻旱育稀植”。為了讓更多的農民朋友更好地掌握農村實用科學技術,我們制作了農村科普VCD光盤,在下鄉巡展、科技周等活動中免費發放給農民朋友。為配合中組部開展的現代農村遠程教育工作,制作了12小時農村遠程教育科普課件節目,並報送中組部,入選。

二是配合社會新聞機構和媒體開展科普宣傳工作。從2004年7月起,寧夏電視臺開始推出“墻上的村莊”欄目。該欄目時長20分鐘,每周兩次,播出4次。利用中國科協“科普大篷車”電視節目資源,將片源免費提供給寧夏教育廳、吳忠、中衛、石嘴山等縣市電視臺,按期播出。利用寧夏科普網欄目播出電視節目《墻上的村莊》,利用電子大屏幕常年每天定時播出新聞、科技之光、科普展、科學史等節目,結合各類大型展覽活動播出科普節目。

三是做好學術交流和科普講座。近年來,寧夏地理、護理和氣象學會舉辦了近百場免費講座和會議。同時,根據當前中小學生生理、心理、學習困難的現狀,在科技館科普館舉辦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心姐姐”、“交通安全知識”、“法制教育”等講座,近萬名學生受益,受到學生和學校的好評。

通過開展各種科普活動,進壹步強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進壹步加強和提高。寧夏科技館的科普宣傳教育達到了更高的水平,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 上一篇:我在哪裏可以找到中國的美食?
  • 下一篇:拼多多黑標品牌正品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