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油的功效
馬油是日本傳下來的壹個概念(Bahyu),我覺得類似於中國的獾油和蛤蜊油。馬油就是馬油,但是我深深懷疑日本是不是有那麽多馬,那麽多肥馬,雖然據說日本人喜歡吃馬肉。中國有不少胖獾。至於蛤蜊油,蛤蜊殼賣的凡士林不會有原料的問題。
這個概念來自日本,中文資料是抄襲的,我找不到足夠可靠的英文資料。從目前找到的資料來看,總結如下:1。馬油就是馬油;2.馬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高於其他動物;據說和人體皮脂差不多,容易“吸收”。為什麽我覺得「人油」比較靠譜,還是直接捧著男朋友老公的油臉就好?人類的油對抗人類的臉
在我眼裏,馬油就是油。至於燙傷,開獾油也是聖品。妳媽媽壹定告訴過妳。很簡單,就是我們就地取材,用油保護傷口,防止細菌感染。至於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就更神聖了。至於類似皮脂的吸收,不妨看看之前寫的角鯊烷/角鯊烯,還有天然保濕因子。說促進血液循環什麽的沒有依據。
歷史:據說中國人在北魏就開始用馬油了,但不知道為什麽放棄了1500年。估計獾油比較容易獲得。老祖宗不吃馬肉。當年馬是戰略物資,相當於現在的坦克。成吉思汗不是靠騎兵橫掃歐亞大陸的嗎?後來壹個叫“ToruNaoe”的日本人開始做馬油。1971年,他註冊了商標,開始做馬油,但只做烹飪。1988成為護膚品,2000年後開始在全球推廣。
在我心目中,馬和狗沒有平等的地位。如果我有壹個農場,我壹定會養壹些馬和壹些驢。馬不好,欺負人。如果不給我點顏色看看,它就會低下頭,肆無忌憚的在路邊吃草,我騎著也不會好。驢子真有趣。有壹次去看賽車,中場休息的時候農民在跑道上賽驢。官網有壹個FAQ,裏面提到了馬油的來源,回復說馬油來自於養來吃的馬(也就是肉馬?),不是賽馬。按照這個邏輯,聽起來很耳熟。
結論:價格合理就好,否則就沒意義了。如果是為了保濕而買的,註意以下幾點:馬油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所以熔點低,30攝氏度左右。如果比較軟,不好用,可以先放冰箱冷凍。或者因為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久了會氧化變質,所以不宜使用“油味”的馬油。也許招募螞蟻。
2.適合馬油的人群
1.幹性皮膚人群:秋季皮膚容易幹燥,馬油有強大的保濕作用,適合幹性皮膚人群。
2.長痘痘的人:馬油有消炎抗菌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長痘痘的人。
3.化妝的人:馬油可以代替底霜,適合需要化妝的人。
4.皮膚有皺紋的人:馬油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預防黑斑、雀斑、黃褐斑等癥狀。
5.誰不需要馬油?
壹般來說,馬油保濕皮膚的效果沒有特別的禁忌癥,但是如果是敏感皮膚,可以先在皮膚上塗抹少量的馬油,如果沒有過敏反應,可以逐漸擴大塗抹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