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目的論屬於功能派翻譯理論,它繼承了翻譯理論中合理的成分,有突破了翻譯理論的束縛,為翻譯理論開辟了壹個新的視角。商標名稱的翻譯與功能派翻譯理論的許多主張不謀而合,於廣告學中的AIDA原則高度契合。AIDA原則是壹條非常重要的廣告學原則。該原則認為廣告要想獲得良好的玄傳效果。就必須引起消費者註意(attention)、喚起消費者產生興趣(interest)、激發消費欲望(desire),並最終刺激消費者做出消費行為。(朱益平、白輝. 論AIDA原則在商標翻譯中的適用性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162-164.)目的論翻譯理論註重文本的交際目的和功能,強調“受眾至上”。
商標如同人名,是代表商品的符號。它既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又要力求創新,許多國際知名商標已成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成功的商標壹般具備以下特征: 符合商品的特征、具有聯想意義、便於記憶、具有美感、朗朗上口。(章雲燕. 廣告語言翻譯特點與技巧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4)116-117)。商標名稱翻譯的目的是激發譯入語讀者的購買欲望,使其具有與原商標同樣的促銷功能,為商品生產者賺取最大的商業利潤。? 為了達成商標名稱翻譯的目的,跨越民族心理文化的障礙、語言障礙,盡可能采用各種變通手段,擺脫死譯硬譯的束縛。翻譯的方法大約有壹下幾種: 諧音取義法、音譯法、直譯法、創新法、剪拼法、縮略法等幾種方法。
壹. 翻譯中的最佳策略: 諧音取義法。這種譯法是在翻譯時盡量選取與原商標名稱諧音而又有褒義的詞語,充分契合目標語的文化特色和受眾心理。如: Safeguard 這個香皂品牌,字面意思是“保安”,翻譯成“舒膚佳”,聽著就有購買的欲望,讓皮膚舒適的上佳物品。著名汽車品牌Benz 剛開始翻譯成“本茨”,臺灣翻譯成“平治”,香港翻譯為“賓士”,這幾個翻譯都激不起人們的興趣,後來翻譯成“奔馳”,讓人們耳目壹新,有壹種風馳電掣的感覺。BMW是著名的德國汽車品牌,是Bavarian Motor Works的縮寫,巴伐利亞發動機制造股份公司,翻譯成“寶馬”,很貼切。Coca Cola.最初時被翻譯為“了蝌蚪嚼蠟”,讓人不知所雲,後來翻譯為“可口可樂”,既是諧音,又喜慶快樂的,
Pepsiclla? 翻譯為“百事可樂”,讓人感覺有百事快樂的含義。Nike作為著名體育品牌,意思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中國文化中卻很少有人知道,翻譯為“耐克”,也有耐力克服困難,並取得勝利。Viagra(偉哥),Revlon是美國壹化妝品牌,被諧音翻譯成“露華濃”,該詞取自唐代詩人李白描寫楊貴妃花容月貌的是名詩,《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佛欖露花濃”,這種音意兼顧的翻譯,既忠實於原文,又不拘泥於原文,給受眾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從而銷路大增。
中國的非常可樂,在翻譯成英語時,用的也是諧音取義法,Future Cola ,翻譯的很巧妙,說明這種飲料可以引領未來。Head & Shoulder 不能直接翻譯為頭和肩,翻譯為“海飛絲”,很有美感,洗發護發素的特點呼之欲出。這些例子不勝枚舉。
? 二.? 文化差異和商標名稱的翻譯
? 當然 壹些人名地名做商標的可以純音譯,或者不翻譯,茅臺(Maotai),青島啤酒(Qingdao beer),Sharp(夏普)OMO(奧妙)等。由於英漢文化的差異,中國人比較含蓄內斂,像Kiss Me(潤唇膏商標)翻譯成“吻我”,中國受眾壹般接受不了,因此就采用音譯,kiss和漢語中的“其實”,“奇士”,Me音譯為“美”,“奇士美”都起來既能朗朗上口,又突出了該產品的性能和屬性,給消費者以美的享受,美的意境。Poison香水品牌。總不能直接意譯為“毒藥”吧,翻譯為“百愛神”。Sprite原意“小妖精”,按照產品的特性翻譯為“雪碧”,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
特別要註重英漢兩種文化對數字、顏色、以及對不同動物的好惡等,在翻譯中要特別關註,以免引起誤解。如“白象”(電池)的英語翻譯是White Elephant,這是個典型的翻譯失誤,在英語中White Elephant指昂貴無用的東西,難怪無人問津。Whitte feather,,指軟弱無能的行為。Goldern Clock,金雞牌鬧鐘,然而,在西方文化中,cock指男性生殖器,可以改成音譯或用漢語拼音。
在商標名稱的翻譯中,壹定多加註意文化的差異,選詞也要特別小心,同樣名聲的葡萄酒,白蘭地和威士忌,人們偏愛“白蘭地”這個商標名,白雲藍天下廣闊的土地而,“威士忌”,意思是連威猛的勇士都得忌諱的。白蘭地在中國的銷量壹直都遙遙領先!應該是得益於商標名稱的翻譯。
總之,在動態翻譯理論的目的論指導下,經過采用適合的翻譯策略,註意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做好文化與文化之間橋梁。為全球經濟壹體化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