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如果曹彰從烏丸率數十萬兵馬與曹丕爭王位,有勝算嗎?

如果曹彰從烏丸率數十萬兵馬與曹丕爭王位,有勝算嗎?

曹彰是曹操所有兒子當中,最能征善戰的壹個。如果拋去演義上單打獨鬥的武將風格外,曹彰應該是非常出色的戰術指揮官。但是他無心社稷大位,所以早早就被曹操排除出了繼承人的候選圈子。那麽如果在曹操去世以後,曹彰是否有機會奪位呢?

曹彰不喜歡讀書,只喜歡在戰場馳騁,這或許是另壹種智慧。對曹操這位大文學家來說,自己的兒子如果不讀點書的話,可就太不像話了。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和曹植都是滿腹經綸,出口成章。這兩人跟曹操齊名,被稱之為三曹,在文學史上的造詣相當高超。可是曹彰卻是壹個另類,卞夫人生了四個兒子,除了早逝的那個以外,就是曹丕、曹植以及曹彰了。

曹彰跟他兩個哥哥完全不同的是,他壹點也不喜歡讀書。但是曹彰在戰場上又是壹位軍事天才,這就讓曹操有些不解了。這孩子其實是有大智慧的,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在戰場馳騁,難道就不能靜下心來讀兩本書嗎?所以曹操就試探性地問曹彰,妳怎麽不喜歡讀書呢?曹彰回答曹操,大丈夫就應該馳騁沙場,馬革裹屍,哪有在家閑著讀書的呢?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禦,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數從征伐,誌意慷慨。太祖嘗抑之曰:?汝不念讀書慕聖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壹夫之用,何足貴也!?課彰讀《詩》、《書》,彰謂左右曰:?丈夫壹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嘗問諸子所好,使各言其誌。彰曰:?好為將?。太祖曰:?為將奈何??對曰:?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太祖大笑。

《三國誌》 曹操的臉色突變,他認為曹彰這小子不開竅,書中的智慧豈是可以小覷的呢?尤其是對於治國的人,讀書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從歷史書籍中,可以參考壹些過去的皇帝是如何統治天下的,這是曹操希望兒子們了解的東西。曹彰的表態,其實意思也很明確了,妳那個鳥世子的位置,我不稀罕,還是留給妳另外兩個兒子去爭吧。所以曹彰不是傻瓜,他明白曹操說這話的意思,所以他也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曹彰要想奪位,其實也就是壹句話的事情。曹操去世以後,曹丕順理成章繼承了王位。他是王世子,此前已經擊敗了曹植,獲得了曹操的認可。所以曹彰沒有任何理由奪取王位。如果曹彰想要奪取王位,其實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首先他的地位是合理的,他是曹操的兒子,也是卞夫人所生,所以也是嫡子。

此外,他手裏有大軍十萬,足以踏遍王城。 很多文學作品裏面,確實也誇張地形容了這壹段歷史,說曹彰帶著十萬大軍逼近王城,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讓曹丕交出王位。 如果曹彰真的這麽做了,首先他需要做好壹點準備,那就是買通沿途的守將。因為調動十萬大軍可不是小規模的動作,曹彰手續不全的話,那就只能通過賄賂沿途守將,以此達成壹定的利益關系。太祖至洛陽,得疾,驛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與諸侯就國。

詔曰:?先王之道,庸勛親親,並建母弟,開國承家,故能藩屏大宗,禦侮厭難。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並前萬戶。?---《三國誌》這個時候他直奔王城而來,曹丕手裏只有幾千禦林軍,而且他打仗哪裏是曹彰的對手,所以王位必然會被曹彰奪取。可是曹彰有這麽做嗎?

並沒有,因為他知道,就算他奪取了這個王位,他也治理不好這個國家。曹丕文武雙全,深得曹操喜愛,成為繼承人是有他的道理的。再說了曹彰不願意違背父親的遺願,寧可承認曹丕這個魏王,也絕對不會做出背叛曹操的事情,因為他的壹切都是曹操賜予的。

曹丕忘恩負義,曹彰下場淒涼。曹丕登基稱帝以後,對兄弟們表面也還湊合,個個都加封了王爵。尤其是自己最大的政敵曹植,也被曹丕放過,加封為東阿王。而曹彰雖然晉封為任城王,但是值得註意的是,曹彰失去了兵權。這樣壹位統兵十萬的兄弟,隨時都有可能成為曹丕統治的掣肘對象,名義上是加官進爵,其實是剝奪了曹彰的兵權。

失去兵權的曹彰,猶如困在動物園的獅子,就算再兇猛,也發揮不出他的能力。所以他整日在府上飲酒作樂,不久就把身體給搞壞了。要知道他是壹位出生入死的猛將,哪有可能就這麽容易把身體搞壞了呢?而且他死的時候,不過才34歲,活的還沒有曹丕壽命大,更不要說跟曹植相比了。可見黃須兒曹彰的死,其實並不壹般。因為他去世的地方也比較敏感,正是在曹丕的皇宮之中。

黃初四年,曹彰進宮覲見,結果就死在了宮中。魏文帝忌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後閣***圍棋,並噉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後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後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後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

《世說新語》 很多人就開始懷疑了,因為曹彰歲數不大,而且死的地方太敏感,是不是曹丕所為呢?其實古人對此就做出過推測。 說曹丕在跟曹彰下棋的時候,因為曹彰比較入迷,所以曹丕趁機讓宮女們端上棗子來,結果曹彰吃了棗子就中毒而亡了。原來是曹丕在棗子裏面下了毒,他是忌憚曹彰這大兄弟的勇猛。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是不可考的,而且道理上也說不通。

畢竟曹彰當時已經沒了兵權,也時刻受到曹丕的監視,壓根就沒機會造反,曹丕的老媽還活著,他也不敢做出無故殺害兄弟的行為。不過由此可以看得出,其實曹丕登基以後,他那幾個兄弟的小日子,過得其實並不安穩。壹方面失去了權力,自保能力不足。另壹方面受到監視,出行都不方便。

總結:如果曹彰造反,可能老曹家提前就亂了。曹彰造反的話,的確有得逞的機會。他只要殺掉曹操的其他兒子,自己做繼承人也就順理成章了。這跟後來李世民造反是壹個道理,李淵沒有理由不承認李世民的合法性,畢竟也是自己的兒子。但是曹彰造反以後,他能夠勝任皇帝的職位嗎?這件事令人懷疑,因為曹操並沒有刻意培養過這個兒子治國的才能,所以他對這方面壹竅不通。

他喜歡打仗,成為帝王以後,必然是窮兵黷武,侵略蜀漢和東吳。結果極有可能把曹魏政權的那點老底都給消耗幹凈了。 做皇帝這塊兒,曹丕還是比曹彰強得多的。曹彰也的確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為了老曹家的基業,曹彰是不可能造反的。

參考資料:

《三國誌》、《三國演義》、《世說新語》。

  • 上一篇:《大江大河》的倉促結局:第三個角色越來越復雜。編劇在想什麽?
  • 下一篇:商標怎麽註冊自己的品牌?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