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如何判斷被告商標是否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

如何判斷被告商標是否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

商標具有標示商品來源的功能,承載著商標權利人的商業信譽。知名商標包括馳名商標更加容易遭到不法經營者的惡意侵權,其中既有直接仿冒知名商標的方式,又有將知名商標註冊為域名、公司字號等方式,侵權隱秘手段層出不窮。這既是侵害商標權的行為,也是壹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不法經營者的侵權目的在於和知名商標或其持有人搭上關系,誤導消費者,從而為自己的產品打開市場銷路。當受害人對商標侵權行為提起訴訟時,法院將被告是否存在商標侵權行為進行認定。被告的商標是否會造成消費者的混淆誤認,這是法院必須考慮的壹個因素。如果被告商標並不造成消費者的混淆誤認,也就是說受害人的商標實質上沒有受到影響,則被告行為不應認定為侵權。美國法院通過“派拉羅”案的經典判例,確立了法院衡量被告商標是否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的八個因素,可以值得我國法律實務界的借鑒。這八個因素為:壹、 原告商標的強度。原告商標越有名,受到保護的力度越大。二、 原告商標和被告商標的雷同程度。相似程度越高,引起消費者混淆誤認的可能性越大。三、 原告和被告的產品或服務近似的程度。雙方產品或服務的近似程度越大,越易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四、 被告是否有故意或惡意導致消費者混淆誤認。若被告具有故意或惡意,將對原告更加有利。五、 被告的商標是否已經在實際上造成了混淆誤認。可通過專業調查機構在相關消費者中進行調查,若實際已經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原告勝算大增。六、 被告的產品或服務的品質。被告產品或服務品質越低,法院更趨於認定消費者混淆誤認。七、 消費者是否頭腦精明。消費者越不專業,頭腦越不精明,越容易產生混淆誤認。八、 原告將來是否會生產被告的產品或提供被告的服務。原告若將來提供和被告相似的產品或服務,造成消費者混淆可能性越大。當然,並不是每個案件都需要全面考慮上述八個因素,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集中分析其中的某幾個重要因素並綜合考慮。(上海市海上律師事務所徐智達律師)

  • 上一篇:日光燈是什麽?最新十大品牌推薦舉例
  • 下一篇:入駐天貓需要哪些品牌信息?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