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分析:(壹)教育改革的需要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小學生學習英語在人生的成長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否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業成敗的關鍵。學業上取得成功,就個人而言,主要有兩個因素:壹是智力因素,即天賦,聰明程度,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興趣、動機、情感、意誌、氣質、性格等,這就是情商,亦即後天的努力程度。天賦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學生很聰明,學習成績卻並不出色;相反有的學生智力壹般,學習成績卻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主導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其實就是學習習慣。研究證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壹個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刻苦,頑強拼搏,持之以恒,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教與學的需要
我校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經常出現下列情況:有的學生書寫不規範;有的學生聽課效果欠佳、有的學生自學能力不強;有的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針對以上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提出了小課題《培養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研究》。
研究報告
壹、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意義:
(壹)通過對學生書寫習慣、聽課習慣、記筆記習慣以及用英語的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逐漸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使之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學生樹立強烈的習慣意識,進壹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促進全校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形成本校英語的教學特色,增強區域內的影響力。
二、課題的研究過程:
(壹)如何培養學生正確、規範書寫的學習習慣。
1.培養書寫準備
書寫伊始,教師讓學生將桌面整理幹凈,然後準備好兩支筆和壹個本;讓學生平心靜氣,調整好書寫前的心情,深呼吸三次;設計好書寫格式,充分做好書寫的準備。
2.培養書寫姿勢
書寫姿勢是寫好英文的前提,培養書寫姿勢,保證讓學生頭正、肩平、身直、足安;做到“三個壹”;並要求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持之以恒,這樣就可以糾正書寫時草草了事、粗枝大葉、馬虎的毛病。對於書寫時不正確的姿勢,教師要隨時加以糾正。
3.榜樣示範
字母的書寫是小學生的壹個薄弱環節。因為英語字母有印刷體和書寫體之分,所以容易使學生在書寫時發生混淆,因此,教師要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引導學生先觀察,看示範,再書空,練習寫。
(1)筆順示範
教師要做到正確示範,可以邊示範,邊用英語說筆順,但有時學生會受到漢語拼音筆順的影響,錯誤書寫字母,因此教師要對容易出錯的筆順進行比較細致的指導。字母的筆劃筆順,有的字母是壹筆完成,而有的是兩筆或三筆完成的。教師為學生歸納:
1)壹筆完成的字母:
大寫:C G J L O S V W Z
小寫:a b c d e g h k l m n o q r s u v w y z
2)兩筆完成的字母:
大寫:B D K M P Q R T U X Y
小寫:f i j p t x
3)三筆完成的字母:
大寫:A E F H I N
小寫:無
(2)格式示範
字母的占格同樣是字母書寫教學中的壹個教學難點,尤其是當字母的大小寫混在壹起的時候,學生很容易混淆。這樣,教師要先清楚示範,提醒學生註意並總結字母占格的規律。26個英語字母書寫的規則:
1)應按照字母的筆順和字母在三格中應占的位置書寫。
2)每個字母都應稍向右傾斜,約為5°,斜度要壹致。
3)大寫字母都應壹樣高,占上面兩格,但不頂第壹線。
4)小寫字母a,c,e,m,n,o,r,s,u,v,w,x,z寫在中間的壹格裏,上下抵線,但都不出格。
5)小寫字母b,d,h,k,l的上端頂第壹線,占上面兩格。
6)小寫字母i和j的點、f和t的上端都在第壹格中間,f和t的第二筆緊貼在第二線下。
7)小寫字母f g j p q y的下端抵第四線。
8)小寫字母a,d,h,i,k,l,m,n,t和u,它們的提筆是壹個上挑的小圓鉤,不能寫成銳角。
在學生掌握了字母的占格規律後,教師還要引動學生加強練習。最終要讓學生能在沒有四線格的壹條線上,甚至是沒有任何線的白紙上也能正確地表示出字母的書寫格式。
(3)距離示範
強調英語書寫的距離意識,是培養英語書寫習慣的重要內容:書寫字母時,每個字母之間要空2到3個字母的位置;書寫單詞時,單詞內的字母應該“緊而不挨”;書寫句子時,單詞間應該空壹個英文字的位置為宜。
4.對比學習
當學生學習壹段時間後,他們對字母的書寫有了壹定的了解和掌握時,教師要經常開展對比學習:教師評價學生的書寫;學生評價教師的書寫;學生之間互評書寫;評價優點和不足。這樣,經過壹個月的評價,學生有明顯的進步,對字母書寫掌握紮實,印象深刻。
5.開展競賽活動
(1)爭當“小老師”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我常常安排些“小老師”的活動給他們,有時讓班裏比較突出的孩子當"小老師”,讓他們每人領教幾個“學生”,被領教的孩子經過壹段時間學習後又晉升成為“小老師”,這樣我們班的“小老師”越來越多了!孩子們的進步也越來越明顯了。有時讓他們回家後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教授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同學習,***同進步。
(2)書寫比賽
在學生有壹定書寫基礎的時候,我們英語組經常組織書寫競賽,比賽寫字母、單詞、句子,孩子們在每次比賽後都積極地觀看我們比賽後的展板,獲獎的孩子們開心極了,他們表示還要更加努力,而沒有獲獎的同學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知道怎樣調整自己的書寫,可見學生對比賽的重視與關註,因而孩子們的書寫進步也是十分明顯而迅速的。
(二)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聽課的學習習慣。
1.教師指導學生聽課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預習新課:引導學生預習新課的字母、單詞、重點句、課文內容以及練習題。學生預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檢測,例如:出示生詞,提問學生漢語意思,逐漸地,我發現孩子們不再需要我布置預習單詞,而是自覺地進行預習新課單詞。這樣,在每堂課的精心提問中,不僅考查了對學生知識的領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引導學生學會復習舊知識:
“溫故而知新”,學會復習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壹環。復習舊知識可以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學生找到自己知識上的欠缺內容,上課就能有針對性的聽課,學生上課的註意力會更集中。我在每節課的熱身環節,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做鋪墊,同時,讓學生掌握復習的方式方法,如:歸納法、遊戲法、任務法等。
(3)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質疑是學生真正學習的開始,讓學生不懂就問,起初,很多孩子不敢發言,不會質疑,因此,教師先為學生創設條件,讓學生敢說,並且不怕說錯。其次,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予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孩子們在質疑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學到知識的真諦。第三,教師多關註不同見解的孩子,引導孩子們多角度看問題,從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內涵。
2.教師要指導學生聽講時的狀態。
(1)指導學生聽課時的坐姿:頭正、身直、腳平。教師剛開始要逐個學生進行校正,每次講課都要及時提醒,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坐姿習慣就形成了。
(2)引導學生集中註意力: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1)指導學生會聽
註意是學習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首先,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聽老師所講的字母、單詞、重點句型、課文內容以及教師對習題的點撥。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要用心聽同學們的發言。聽別人發言,也是學習新知的壹種途徑,可以取長補短。
2)指導學生會說
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英語課不同於語文課,語文課在課後有語言環境,而英語課後的語言環境少之又少,因此英語課堂上的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讓學生全員參與,每名學生上課至少說壹次,每個人都開口說,這就邁出了說的第壹步。其次,教師課堂上抓住要點讓學生多說,多給學生說的機會,教師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說,提問、質疑、表演課文、朗讀單詞、同桌對話、用英語表達等方式,要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教學中我還做到:①溝通情感,讓學生樂於說;②打消顧慮,讓學生大膽說;③酌情提問,讓學生踴躍說;④小組比賽,讓學生爭著說。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英語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學生暢所欲言,說的習慣就養成了。
3)指導學生會看
看什麽,要看教師講課的重點;看什麽,要看教師所教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多觀察、多比較,不僅可以快速的找到教師的講課重點,而且可以學會老師教給的學習方法。
4)指導學生會做
英語課采用的是任務型教學,課堂中經常有動手操作或肢體語言的練習,學生在學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學會做任務:其壹,主動參與活動;其二,了解任務要求;其三,實踐任務。學生在做任務中才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
5)指導學生會想
首先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會想,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想,或者與同桌壹起想,教師提問:“看完題目,妳想到了什麽?妳還會想到什麽?”其次,學習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壹個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學生的“想”才能落到實處。
無論是聽課方法還是聽課狀態,都要教師指導學生聽、說、看、做、想有機結合,持之以恒的反復訓練,才會提高課堂聽課效果,教師上課隨之變得很輕松,從而培養出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三)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記筆記的學習習慣。
俗話說,“心記不如帶墨”。在英語課堂中學生記筆記是必不可少的。
1. 做好記筆記的準備
首先,教師讓學生準備好筆和本。其次,教師讓學生清楚記筆記的規則和作用。
2.引導不同年段的學生記下幾不同形式的筆記
1)教師引導低年段學生在書中畫壹畫:將課文中的句子標號,將課後單詞表中的單詞標號,便於教師講解單詞和學生記憶單詞。
2)教師引導中年段學生畫寫結合:在課堂中用直線畫出生詞,用透明筆畫出詞組,用曲線畫出重點句子;同時,在課堂中每學習壹個動詞或名詞,就在本中積累壹個,可以分類寫出動詞的現在分詞、動詞的過去式、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名詞復數等等。
3)教師引導高年級學生在本中記壹記:動詞現在進行時的變化規律,動詞過去式的不規則變化、人稱代詞變化表、各種時態比較表等等。
3.指導學生經常復習筆記內容
對於筆記的內容,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進行有效復習,以發揮筆記的實效作用。
通過記筆記有助於指引並穩定學生的註意、有助於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記憶、有助於積累資料,增長新知。
(四)如何培養學生用英語的學習習慣。
1.作業要層次化、多樣化、靈活化
(1)教師設計分層次作業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將作業設置為難易程度不等的A基礎性作業、B提高性作業、C挑戰性作業三種類型,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自主選擇ABC各類作業。
(2)教師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缺乏趣味性和新穎性。因此,通過教研討論以及教學實踐,用讀壹讀、辯壹辯、寫壹寫、畫壹畫、演壹演等形式多樣化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教師們設計出如下的作業:
1)表演型作業
低年級學生書寫能力不強,教師經常布置壹些表演類的作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結合課文內容可以進行改編,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際會話訓練,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表演熱情。表演結束後,評出最佳表演獎、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勵對應獎項的粘貼,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自己接觸過的單詞,創造性地使用語言,完成角色體驗,實現真正的語言輸出,達到學英語是為了交流的實質目的。
2)說唱型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改編學過的課文、chant、歌曲,進行自編自演,充分發揮學生舉壹反三的能力。學生將已經學過的課文、chant、歌曲改編後,回家後說、唱給家長聽,並要求家長及時反饋信息。這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復習鞏固的機會,而且以獨特的方式給學生帶來了快樂。
3)操作型作業
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色彩鮮艷的事物特別感興趣, 因此,教師布置壹些塗塗、畫畫、寫寫等制作類的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英語知識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如此,通過讓學生制作字母卡片、英語圖文對照畫報、創意卡片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
4)實踐型作業
新課程改革中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各種交際活動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學會用英語做事,體驗學習語言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布置采訪、調查類的作業:學習家庭成員後,讓學生調查壹下自己的家庭成員;學習職業後,學生可以采訪家庭成員的職業;學習交通工具後,學生可以調查家庭成員上學、上班時使用的交通方式……這類型的任務有助於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與人交流,培養學生學習,如何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促進了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而且對培養學生關註生活的精神很有幫助。
5)探究型作業
為了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更貼近生活,教師可以設計探究型作業,讓學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利用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輸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比如:學習了倫敦的幾個景點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媒介找出倫敦的其它著名景點及英文翻譯。又如:涉及到的壹些西方國家的節日讓學生在網上收集關於愚人節、母親節、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等節日的傳說和有關知識。從中領悟英語文化,感受異域風情。這些探究型作業不但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6)創新型作業
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在留心觀察學生的喜好後,給學生布置了創新型的作業,如:讓學生或說單詞、或讀句子、或朗讀課文,教師在課堂上錄音示範,讓學生找出優點和不足,回家後效仿去錄音。還可以讓學生回家畫圖,準備好英文介紹,在課堂上用學過的英文介紹圖片的內容。這類創新型作業帶給學生耳目壹新的感覺,讓學生學習英語更有激情和興趣。
2.找到生活中的英語。
(1)找壹找身邊的英語,如隨處可見的英文商標,中英文廣告、標牌。如“CCTV-中央電視臺”,“USA-美國”,“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等。
(2)每月讓學生匯報、交流壹次,說說各自的感受和收獲。
(3)繼續尋找生活中的英語,拓展學生自己的視野,感受生活中的英語。
3.積累關於英語的課外知識。
(1)積累英語的語法知識。
(2)積累英語的語用知識。
(3)積累英美文化知識。
以上幾種課外知識的積累可以通過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以及閱讀雜誌、報刊等途徑實現。通過積累,可以增加學生的英語文化底蘊,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鑒賞力。
參考文獻
1、劉紅,“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讀寫算(教研版)》,2012年13期
2、夏伏清,“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考試周刊》 ,2011年76期
3、鄒媛,“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讀與寫(下旬)》, 2012年2期
4、曹麗麗,“淺談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內外:教師版》,2011年11期
結果分析
課題的研究成果與實踐效果
1.學生方面
提高了學生的書寫水平和質量,形成了良好的聽課習慣,初步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能在生活中應用簡單的英語,並尋找、積累生活中的英語,拓展自己的視野。英語成績明顯提高,學生英語素質全面發展,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濃厚,積極性和主動性日漸升高,並達到全員參與。
2. 教師方面
參與課題的教師在市級、校級進行講授公開課,所撰寫的說課被評為市級二等獎,教學設計、隨筆、案例等多篇文章,為課題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撐。教師們伴隨著課題也更加成熟,課堂教學也受到了教研員及校領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