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產品至上者,認為有了好產品,就不怕沒市場,由此對塑造品牌的重要程度不夠;有些人認為做品牌太空,或是時間太長,不如產品的功效那麽實際和明顯;也有人認為品牌就是知名度,而忽視了美譽度的建設、忠誠度的培養、品牌價值和品牌精神的塑造及品牌資產的培養。 有些人是品牌至上者,認為有了知名度高的品牌,就可以無敵市場。有些人離開了產品空談品牌,過分誇大了品牌的力量,看似品牌理論壹整套。孰不知,品牌離開了產品就成了無根之木,或者說忽視了利用產品和顧客維護長久的關系,只能使人感到懸在空中的感覺。 對於壹種沒有創新和可信賴而言的產品,即使擁有最好的標識圖案和最特別的營銷方案也是徒勞的。壹個公司必須在不斷革新的同時又不能失去市場的信賴,這也是為什麽產品的研發,即革新是任何營銷活動最主要和最關鍵的因素。 產品是第壹性的,是建立品牌的基礎,產品是實用的,是有具體的功能、效用的,是具體實在可感觀的,是壹個理性的物體。所以,首先先把產品經營好,做產品就要把產品的功能和利益清晰在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把產品的功效、實用性清晰地展示出來。 妳的產品就像妻子壹樣,是現實中生活在壹起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給妳可感、可觸和實在感受的,給妳知冷知熱的感覺,照顧妳的衣食住行。從妻子身上感受到的就是這種世俗繁雜,卻是過日子的壹種踏實和實際。也就是壹個產品具有的功用和功能是解決人的物質方面需求的。 品牌是無形的,是給人精神感召的,附加更多的精神價值,寄托了人們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理想需求,品牌給人的是感性的體驗。品牌給妳的永遠是壹種期待,壹種夢想,不斷產生聯想和情感。品牌給妳激情甚至亢奮,給妳理想甚至夢想,讓妳體驗到美,永遠讓妳感到年輕、愉悅,這就是品牌的魅力,它解決更多的是人精神方面的需求。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相信這句話所有的人都有更深刻的感受。 對企業來說,擁有好的產品和豐富情感和聯想的品牌,才是最完美的。單純的認為產品至上或是品牌至上,都是片面的。 沒有好的產品,絕對沒有好的品牌! 我們知道,產品位與4P之首,是4P的核心。妳光想著去打造品牌,卻不在產品質量上做文章,到頭來,妳無法給消費者忠誠的理由。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首先表現在對妳產品的認知上。
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第壹先產生感性的認識,這是最淺層次的認識。如產品的包裝是否精美,商標是否漂亮,都是屬於感性的認識。 其次,理性的認知。使用後對產品的質量認識,包括產品的功能、帶給自己的利益、對產品是否滿意的評價,這些就屬於理性的認知,這是更深層次的認識。 最後,理性認知的升華。生產企業及產品帶給消費者的感受,或者是壹種情感、壹種個性,這些與消費者產生***鳴的東西就是理性認識的升華。 也就是說,品牌要為消費者提供感性上的美觀,更重要是產品質量、價值和產品滿意方面的保證,這是消費者重復選購妳產品的壹個重要依據。 品牌帶給消費者感覺的,外在表現上是壹個符號,是妳的產品區別於其他產品的壹個符號,同時它也代表壹種質量保證。最後,它代表某種情感、文化。妳連質量都無法保證,怎麽讓消費者對妳的產品產生依賴感從而重復購買?不能產生重復購買,就沒有品牌的忠誠,就不是壹個真正的品牌。 所以,做品牌,首先先從產品開始,產品的功能、利益要突出,要優質,要出類拔萃,還要不斷有新產品更新換代。其次,通過建立起品牌文化、品牌情感、品牌聯想、品牌價值,形成壹個獨有的、個性鮮明的、充滿魅力的品牌。 再往深裏說,品牌的實質是通過產品、服務及其附加值等與消費者建立的壹種關系,並靠產品、服務和管理去精心維護、提升這種關系,最終和消費者建立起穩固和長久的關系。有人說過這樣壹句概括的話:品牌的精髓就是和消費者建立心連心的壹種關系。那麽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都不可偏廢,都要彰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物質和精神相結合,才算是塑造血肉豐滿的品牌的捷徑和正確方法。
如果妳是做吃的喝的,別欺騙消費者的口;如果妳做穿的,別欺騙消費者的眼和手; 如果妳是做用的,把妳的質量做好。消費者是最好的裁判,他們檢驗妳的方法很簡單,用過壹次!妳是什麽檔次,立刻就能給妳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