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鐘表、機械、化學、食品等部門。瑞士素有"鐘表王國"之稱。從1587年日內瓦生產手表迄今的400多年中,壹直保持著在世界鐘表業的領先地位。近幾年,瑞士鐘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機械制造業主要生產紡織機械和發電設備。機床、精密儀器、儀表、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化工機械、食品機械、印刷機械也很重要,近些年來,打字機、計算機、照相機和電影攝像機生產的發展十分迅速。食品工業的產品主要供國內需要,但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和濃縮食品在世界也享有盛譽,所以瑞士也是巧克力王國。化學工業也是瑞士工業的重要支柱。目前,藥品約占化學工業產值的2/5,染料、農藥、香脂、香精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也很重要。
荷蘭
荷蘭四寶
風車
風車原為荷蘭人首創,適應著水力利用和磨坊工業的需要。如今雖然仍為荷蘭的“國家商標”,實際運用上卻不多見了。我們當然無法帶回荷蘭的大風車,但是小型的風車模型紀念品是可以的,權當是妳來到荷蘭的留念。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荷蘭是歐洲西部壹個只有壹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它的真正國名叫“尼德蘭”。“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是土地,合起來稱為“低窪之國”。荷蘭全國三分之壹的面積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壹低於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實的“尼德蘭”。
荷蘭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壹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有:造紙等作用,被譽為“風車之國”。荷蘭向來以風車聞名。而保存風車較多的地方,則是“小孩堤坊”。
小時候,妳讀過這個故事吧?壹個小男孩眼見堤坊上出現裂縫,海水滲入,他擔心村子將被海水淹沒,便用手指頭塞住堤坊,救了全村人…
如今,在這個地方還保留了19部風車,並且還能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荷蘭婦女。
直到8月26日為止,是今年荷蘭的“風車之日”。每逢星期六,小孩堤坊的風車將壹起轉動,有的還開放內部,讓遊人參觀。
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在荷蘭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
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陸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根據當地的濕潤多雨、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他們對風車進行了改革。首先是給風車配上活動的頂篷。此外,為了能四面迎風,他們又把風車的頂篷安裝在滾輪上。這種風車,被稱為荷蘭式風車。
荷蘭風車,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壹萬二千架,每臺擁有6000匹馬力。這些風車用來碾谷物、粗鹽、煙葉、榨油,壓滾毛呢、毛氈、造紙,以及排除沼澤地的積水。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沈淪和人為魚鱉的威脅。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蒸汽機、內燃機、渦輪機的發展,依靠風力的古老風車曾壹度變得暗淡無光,幾乎被人遺忘了。但是,因為風車利用的是自然風力,沒有汙染、耗盡之虞,所以它不僅被荷蘭人民壹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為今日新能源的壹種,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各樣的風車。荷蘭人很喜愛他們的風車,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贊美風車。風車的建築物,總是盡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節日,風車上圍上花環,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郁金香
郁金香為何可以聞名於世?其中非常大的因素就是因為荷蘭。郁金香是荷蘭的國花,荷蘭人也非常愛郁金香,在他們的生活中郁金香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每逢集市、花展,他似乎總是可以充當主角。如果妳覺得鮮花攜帶不方便,妳可以選擇購買壹下鮮花制作的幹花,作為妳的擺設壹樣不失體面。荷蘭的郁金香都是成片成片的,很多。
奶酪
假如有人問起荷蘭有什麽好吃的,十有八九人們都會認為是奶酪。荷蘭人有各種各樣的奶酪,多得可以讓妳無法想象。奶酪也像紅酒壹樣分開等級,最貴的會讓妳瞠目結舌。妳可以接受這種食品的話不妨去買上壹些,購買時還可以先品嘗壹下,微微的酸與甜完美的結合在壹起,味道很醇正。
木鞋
荷蘭木鞋風車、木鞋、奶酪、郁金香號稱荷蘭四寶,而木鞋又位於四寶之首,其地位可見壹斑。木鞋成為荷蘭的特產,和光照期短、地勢低窪有關。全年晴好天氣不足70天,這使荷蘭人的愛陽光壹如所愛他們的畫家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也使他們不得不穿上敦實的木鞋對付潮濕的地面,下地幹活、庭院勞作乃至室內打掃都穿不同樣式的白楊木鞋。後來,精明的荷蘭人把木鞋制作發展成壹門半機械操作的工藝,木鞋也就成為特色產品和旅遊紀念物。荷蘭木鞋不過是壹種工藝品,實際上,木鞋對於荷蘭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至少在歷史上是這樣的。因荷蘭土地太潮濕,木鞋最能防潮濕,而且經久不爛,因而成了荷蘭人的最愛。
荷蘭小吃——生吃鯡魚
另外荷蘭人吃鯡魚的方式相當特殊,不是用煎或烘培的,而是直接搭配碎洋蔥或者塗點蛋黃沙拉醬生吃。在各地的旅遊景點以及鬧市的販攤都有銷售。在荷蘭的魚攤前,可以隨時看到衣冠楚楚的當地人就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魚尾巴,把魚倒提了起來,蘸了蘸洋蔥粒,擡起頭,魚頭的方向沖著嘴,然後張大嘴巴,“啊唔”壹口,就把那條生魚吞進嘴裏大嚼起來,整套動作壹氣呵成,很是享受。
廚內做法:生魚洗凈,用鹽水將其浸泡2-3天,然後拿出將魚頭、魚骨去掉,最後配點洋蔥,美味即成。
丹麥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2003年工業總產值達5423.7億丹麥克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9%。從業人數42.3萬,占就業總人數的15.3%。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藥、紡織、家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60%以上供出口,約占出口總額的75%。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企業以中小型為主。
農牧業高度發達。近年受歐盟***同農業政策影響較深,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逐年下降,但在外貿中仍占較大比重。2003年農牧業總產值(包括漁業、林業)為644.93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6%。農牧結合,以牧為主,蓄牧業、林業產值606.12億克朗,占農業總產值的94%。有耕地265.8萬公頃,農場4.86萬個,從業人員10.1萬,占就業總人數的3.6%。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約65%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0.6%,豬肉、奶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2003年有貂場1998個,產貂皮約1220萬張。
世界第15 、歐洲第2 、歐盟最大漁業國,捕魚量約占歐盟捕魚總量的36%。2002年總捕魚量約132.8萬噸,主要有鱈魚、比目魚、鯖魚、鰻魚和蝦等,主要用於生產魚油和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