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求佛不如求已,智者求心不求佛。
人們相信香火的煙氣可以把人間大眾的祈願傳遞到天上的神靈那裏。我們上香拜佛主要是為了發願或者還願。希望得到佛和神靈的見證,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毅力,等心願得遂後,我們又來感謝佛和神靈的見證和護持。宗教信仰本身就是壹種心理安慰或者說精神力量。無形之中,讓我們獲得壹個依靠,榜樣。
問題二:拜佛上香的時候說什麽 有很多種,舉幾例如下:
1.可以念佛。燒香禮佛的時候,直接念佛菩薩名號,比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2.發願。例如說,願求生極樂凈土。
3懺悔。燒香拜佛之時,可以向菩薩懺悔。比如懺悔自己以前所做的種種惡事。
4祈求。燒香禮拜之時,可以向佛菩薩祈求。比如向觀世音菩薩祈求生子、發財、平安,等等。
問題三:上香拜佛的目的是什麽? 上香有兩層含義,壹是以香供養佛菩薩,二是以香來恭請佛菩薩為我們加持。
拜佛的意義也非常殊勝,大致可分為四種: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平安,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等。
2、恭敬禮拜: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和感恩。
3、懺悔禮拜:為懺悔自己的錯誤、過失、業障。
4、無相禮拜:無所求的禮拜。
拜佛禁忌
1、拜佛的時候不用必須位於中間,只需要虔誠拜佛。
2、壹般我們到寺廟拜佛的時候都回有很多佛像,而我們不用每壹個都去禮壹道,我們只用虔誠跪拜由此即可。不用每壹個佛都去行大禮,這樣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拜佛的時候動作應該規範不應該慌張或者太隨意。動作應該慢壹點也不應該太快。
4、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
5、如果有人禮佛則不能從前經過。
6、禮佛的時候不能表現得虔誠而內心不虔誠要知道佛是只萬物的。它也知道妳內心的想法。
7、若有出家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拜佛註意事項
拜佛有許多註意事項歸納大致如下。
1、在拜佛之前我們要準備香火,而這些香火我們不能說買要說請。
2、女人來列假的時候不能拜佛。
3、拜佛的時候不能戴墨鏡。
4、佛像前不能有電子設備,例如手機、平板等等這樣會影響周圍磁場。
5、不能在佛像面前拍照或作壹些不雅動作。
6、拜佛或者在佛像前不得高聲喧嘩或者播放音樂。
問題四:去燒香拜佛時需要說些什麽? 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余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壹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壹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壹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壹切佛,尊法諸賢聖)。
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並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壹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問題五:燒香拜佛的時間講究 燒香時間有什麽講究 燒香拜佛的某些註意事項
註意了: 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
燒香註意事項: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妳願意,可以壹尊壹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
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壹般不可以在大殿裏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壹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很多人抓著壹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熏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壹個爐中即可,“萬佛壹爐”然後經過沒壹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妳有沒有清凈自心。
把香舉至額頭壹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右轉,面朝東方(壹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註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壹丟了之.
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燒可以燒壹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壹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有妳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妳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妳的,妳拜了佛也壹樣有功德。
不過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壹串念珠掛在脖子上,師父說這樣做壹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後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壹支敬佛,壹支敬法,壹支敬僧;
廟裏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
在廟裏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
進廟前沿盡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壹致,大家都盡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壹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說門檻是神的肩膀還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幹凈,不要在廟堂裏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敬的話語。還有比較重要的壹點,不可以隨口胡亂許願,因為許願壹定要還願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願。別求發財,佛不是保佑妳發財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順遂。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麽供養,然後又拋到腦後。佛又不爭妳的壹柱香,這個說法是要讓我們不要隨意承諾,所謂做人應該有言必踐吧。佛所惱的應該是這些虛妄之言吧。
不要跨過蒲團,因為也會給人壹種不莊嚴的感覺,而妳後拜,卻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可能會讓別人起(口真)念,貪 ,(口真),癡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滅難見真如本性。
去道觀許願是要還願的。壹年願望實現後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願光是拜,就不用。寺院壹般是不用還願的,但是妳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願。就發願來促使妳本身的許願。
不要不經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範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不要在寺院吃葷食。
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麽比經書更珍貴的......>>
問題六:燒香拜佛時該祈禱什麽才是正確的 在燒香拜佛時候該對菩薩說什麽?
雖然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其實有很多燒香拜佛的人,他們的動機並不如法。
三年前曾經有壹位居士對我說,某壹個廟門口,有壹位老太太手裏拿著高香,祈禱佛菩薩說:“觀音菩薩呀、佛菩薩呀,我的兒媳婦對我不好,讓她早早受到懲罰吧!”這哪裏是在學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這種東西簡直是離佛教千裏之遙。還有這樣說的:“神佛呀,讓我賺多少多少錢吧,我拿著多少多少錢來給妳燒高香……”這些是要佛菩薩替妳出氣、合夥做生意。
燒香本身非常好,祈請長壽健康、無病無災,這當然是有用的。不過要記住,不要拋下主要的問題,只說次要的問題。我們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麽呢?在燒香的時候,第壹個要祈禱的就是:願壹切諸佛菩薩加持於我,讓我相續當中無數世來傷害我、令我在種種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及人、天、阿修羅等六道輪回中不斷流轉的因緣,即貪、嗔、癡、慢、疑等壹切煩惱悉皆消除!
令我生起大慈大悲、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波羅蜜多,速速脫離輪回之苦到達永久安樂的菩提果位吧!願壹切諸佛菩薩保佑我、加持我,令我在今生得到人身之際,能解救天下壹切有情父母眾生、速速證得佛陀果位!
如果我今生成不了佛,那就令我往生西方極樂佛國,在阿彌陀佛那裏修行佛法吧!證得佛陀果位之後,我即能報答壹切眾生的恩德!祈請令我達到如此殊勝的因緣吧!為成辦這個目的,讓我今生中修佛法的壹切因緣,即善緣、福祿壽財、智慧、慈悲、德能等壹切順緣悉皆增長吧!將修這樣殊勝法的壹切違緣,特別是疾病、災難、痛苦和障礙等等壹切障礙和違緣悉皆消除吧!
與我有關的每壹個人,令他們消除壹切違緣、俱得壹切順緣!包括我的兒女、我的父母、還有我的親朋好友等,令他們遠離壹切疾病、災難等違緣,獲得壹切順緣,並且令他們心如法、法如正、正如道、速速證得佛陀果位吧!
我們要如此祈禱燒香,這樣既沒有放棄主要的問題,也達到了次要的目的,現前和究竟都圓滿。 ?
問題七:燒香拜佛時,該說些什麽才靈 燒香拜佛靈不靈不在於妳嘴上說什麽,在於妳有沒有覺悟的心,有沒有在生活中落實斷惡修善的行動。啥都沒有,拿什麽感動天地神明護持妳。
另外說壹句,燒香拜佛千萬不要有做買賣的心態。
問題八:到寺廟裏如何燒香拜佛?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2-09 14:27
入寺規矩禮儀
壹、拜佛、問訊與上香規矩
進寺門前要端正衣冠收攝身心。進入寺院後,先禮佛。再去拜見出家師父。在佛殿、經堂看到佛像,不論是木雕、銅鑄、紙繪、綢、絹畫,皆需衣著整齊,向佛菩薩像恭敬頂禮。若有急務亦須問訊,以示尊敬。
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墊上拜佛,因為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禮佛專用的,可在大殿東西兩單禮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法,眾生起心動念,佛無壹不知,因此只要心懷誠敬,無需執著拜佛方所。
拜佛時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敬、外現恭謹。不可看似恭敬,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之名,詐現威儀。合掌手勢為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並向上.以能見無名指尖為度,掌心要空,不可貼緊。
拜佛時要五體投地,不可翹臀。雙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觀想接佛足,雙腳、額頭都要著地。拜佛時心中念偈頌贊嘆佛的功德:“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壹切無有如佛者”,偈頌念壹遍或三遍皆可,接著念咒語“縛日臘,斛”三遍。禮拜後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贊佛偈:“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贊嘆。億劫莫能盡。”若不會念偈頌和咒語,那麽禮佛時心裏觀想:“我現在禮拜十方三世無量諸佛”,這樣也是可以的。
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禮佛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 *** 時,合掌問訊後隨眾站立即可,不必禮拜。
若出家眾正在禮佛,居士不得在法師前面禮,亦不得與法師並排禮,應當在法師後面禮佛。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直穿而過。
問訊不是點壹下頭,壹定要彎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過低。
鮮花、水果、時蔬供佛壹定要潔凈,對如何擺供不知情的,可以請殿堂的香燈師父代勞。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幹凈。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壹進寺院就燒壹大把香到處去插,好象有任何壹個香爐沒插到就不安心。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時在大殿前的大香爐中點壹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余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則將第壹支香插在香爐中間,默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默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默念“供養僧”。上完香後合掌,默念“供養壹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壹切佛,尊法諸賢聖”。點香時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應用手掌煽熄。將香插好後問訊即可,不必壹再點頭作揖。
不可評論佛像是否莊嚴,看見佛像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二、存經、誦經與持經規矩
佛法從恭敬中求,對法的尊重是開啟智慧的根本。誦經學法的目的,是為了開智慧,求解脫,故應該對佛經等佛所說法心存恭敬,如法供養,不可輕慢草率。
經書放置需輕拿輕放,排列整齊有序,不能與世俗典籍或雜物混雜,當敬法如敬佛。
團體誦讀應隨眾,個人誦經以不妨礙他人為宜。參加法會或早晚課誦,經本壹定要用雙手捧起。無論何時誦讀佛經,切不可卷執經本,或將佛經拿來隨意折角、對折。
若是獨處誦讀,在誦佛經前,先要清潔案幾,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邊誦讀邊吃東西。須嚴肅恭謹,如同佛就在眼前為我們說法壹般。讀誦前要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誦經前或誦經中途若有雜念妄想,......>>
問題九:燒香拜佛的時間講究 燒香時間有什麽講究 去寺廟燒香拜佛是不是必須要上午去?有沒有什麽講究的說法? 不是必須上午去 全天什麽時間都可以上三炷香 帶著恭敬心至誠心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 燒香的含義有四個方面: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4、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癡”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壹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壹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 佛教的香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於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系,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 佛家用香輔助修持。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沈靜、空凈、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 參觀遊覽寺廟要懂規矩 名寺名廟,分布較廣,它們是旅遊者頗愛光顧遊覽的重點,但旅遊者在遊歷寺廟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壹忌稱呼不當 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汙辱性稱呼。二忌禮節失當 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三忌談吐不當 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為舉止失當 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五忌孩子失禮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應怎樣拜佛 壹般人拜佛總喜歡站在佛前中間的位置上,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叢林(寺院)裏的規矩只有住持和糾察才可以在中間的位置上禮拜。其他人應該站在左右兩邊才對。 拜佛時應先於佛墊前邊站好,兩腳距離應前八後二(寸)為宜,兩手當胸合掌,然後問詢,問詢時背與腰的角度應在90o與120o為宜,兩手作彌陀印(左手掌與右手背相疊)或觀音印(左手背與右手掌相疊),頭部擡起時,兩食指相對呈壹定角度,兩拇指並齊至於兩食指中間,兩食指向上置於眉心為宜,然後放下,合掌,並開始禮佛。 禮佛時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墊,兩腿漸漸向下彎曲,先將右手按住拜墊中間,待左手伸至前方後再將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時兩膝自然置於拜墊邊緣,頭部也自然置......>>
問題十:上香與燒香的禮儀是什麽? 禮佛時先上香。有人制香,香上有觀世音菩薩紋形,焚香時顯現菩薩形狀,香熄之後,聖相塌毀。又有人以蠟燭做成觀世音菩薩形狀,上有燈芯,以火燃化,燭燃相毀,以上兩則,殊大不敬。商賈之人,被財貨所迷,不知所造無邊重業。又有用佛像為商標者,眾生不察,難免任意丟棄,實非所宜,皆不知佛陀偉大,眾生濫用胡為,皆失謙恭,罪報難逃。燒香的含義:第壹,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時,以兩手之食指與中指夾香棍,無名指與小指也要互相貼疊,二大拇指頂在香棍之底,徐徐舉在兩眉之間,成為上香問訊禮。當三支香插入香爐時,以右手執香壹支先插中間壹支,再插右邊壹支,然後再插左邊壹支,均應插正,不令歪斜。隨後禮佛時,不應跪在中間的拜墊上。如果大搖大擺在中間拜墊頂禮,也是輕慢及失儀。拜佛最好不用拜墊,行者應擇壹邊,不揀凈穢,就地而拜,拜時應自莊重,不茍言笑,旁視無人,也不必管別人對妳的汕笑與輕視,甚至說妳迷信,這是忍辱與消業障之時。拜佛不可用三拜九叩禮,宜用古印度之五體投地禮。所謂五體是指額、兩肘及兩膝。外道多用作揖(兩手抱拳當胸)、三跪拜、三叩首,不合佛教禮儀。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凈,果能壹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壹拜,滅罪恒沙;念佛壹聲,福增無量”。禮拜佛菩薩,壹般以上三炷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炷文明香,敬壹片真誠心”。不壹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炷香。壹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炷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壹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布的情況自行決定,但以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炷香為宜。其實不壹定非要上香。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壹杯清水(表清凈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可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油、果、樂”六供養之壹均可。至於供品,壹般供壹些水果類及鮮花就可,這個供品是隨妳個人所願的,只要不是酒、肉、蔥、蒜類就可以了。其他如有不明處,可到寺院的客堂找“知客法師”,他會給妳解答不明處的。禮佛後,應禮拜住持師,以表示恭敬僧伽及頂禮壹切十方僧。頂禮法師時壹拜即可;若再遇其他法師時,皆可以問訊禮行之,合掌當胸,合十為禮,此禮等於問好之意。問訊禮,更嚴謹的則先合當掌當胸(合十)稍彎身,合掌之手順著向地時,立即將右手之中、無名、小指疊於左手之中、無名、小指上,二手之食指尖相接作半圓形,不可為尖形,二手之拇指尖也相接,直身,此禮舉向上至兩眉際間,此手印叫毗盧遮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