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車本身很貴,哪怕是花裏胡哨的logo,也許我們也會覺得不錯。
壹個好看的車標設計要簡潔,這是消費者了解汽車品牌的壹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而且要容易傳播。
為了方便交流,要簡潔易記。
山東師範大學有壹篇論文《生態美學視角下的商標設計思考》,上面提到過。
就像:月餅,首先是好吃,現在大家都在看包裝盒好不好。
在重慶大學,我還找到壹篇論文《基於視知覺原理的車輛標誌研究》,曾經做過壹個統計,結果是這樣的。
國內外的汽車標誌中,簡單的幾何標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字母。
基本上就是有多簡單。比如奔馳、奧迪、豐田、雷諾等。都是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做車標,容易讓人記住。
很多國內廠商,比如比亞迪、奇瑞、長城,也走的是簡單路線。
背後壹定有象征意義和寓意。壹個好看的logo除了簡潔,還必須有意義。
德國心理學家立普斯認為,審美活動的原因是人本身,即當他看到對面的物體時感到快樂或幸福的自我。
就好像:壹塊大理石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換句話說,壹個好看的logo應該是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能讓人看了之後產生聯想,進而產生好感。
吉林大學有壹篇論文《汽車標誌設計研究》。
以瑪莎拉蒂的三叉戟為例:看到這個三叉戟標誌,讓我想起了羅馬神話中的海王星這種強大的武器。
可以聯想到:創始人瑪莎拉蒂三兄弟,團結勇敢的精神。
不管道德對不對,反正我們感覺好像有什麽東西要來了,我們會有這種感覺。
國內有些車企模仿國外車標,但是不好看。原因之壹是它們背後沒有象征意義。
只模仿了“形”,沒有模仿“神”。
在《教育教學論壇》雜誌上找到壹篇論文,上面寫著“對國產汽車Logos設計的批評”。
與國外汽車標誌的演變相比,國內汽車標誌的演變要單調得多。甚至最早的設計也是模仿或抄襲國外大品牌車的logo設計。
沒有自己的風格和歷史故事,車標的辨識度是不夠的。
這就好比:很久以前,那時候,妳拿起蘋果,在上面放壹個梨,叫“梨手機”“番茄手機”。
沒人覺得好看,只有那邊的蘋果好看。
車標好看不好看還和其他因素有關,除了設計因素,車標好看不好看還和其他因素有關,比如車本身的價格,社會環境。這話怎麽說?
與汽車相關的標誌其實是壹種符號。
南京師範大學找到壹篇論文《符號學視角下的圖像語言研究》,上面說。
前蘇聯語言學家列別津和戈洛文指出:符號是指具有壹定代表意義的符號,是社會信息的物質載體。
物質意義和精神意義是統壹的,不可分割的。
這就好比說,玫瑰不僅僅是花,它是用來表達愛的。
看到玫瑰送人,能不能讓人想到“嘿”的表白和求愛?就是這個意思,兩者合壹。
車標背面也代表了不同品牌的汽車,有些車價格昂貴、豪華,可以代表社會地位。
這些屬性也將附加到該徽標上。
像賓利、勞斯萊斯,看到這個logo,想到的都是高貴、奢華、社會地位等等詞匯。總之很牛逼吧?
其實這個東西就是標誌背後的代表意義帶來的感官加成。
即使像路虎壹樣,不拖車標,只在車頭寫“攬勝”,也有可能是我們覺得好看。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好看是因為貴。
以保時捷標誌為例。其實壹點也不簡潔。挺花裏胡哨的:馬和稻穗分四格不是嗎?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很多人心中“好看的車標”。
就連輪轂蓋上的logo也是黑白或者彩色的。他說:“要多花3000塊錢。”有人願意花這個錢。
跟社會環境有關。
另外,社會環境也會對logo好看與否產生影響。
《清華大學學報》上還有壹篇論文《設計藝術研究的對象和範圍》,文中指出設計藝術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偶然性的特點。
新的科技、發明、材料、生活方式、社會需求、社會觀念、藝術形式等方式都會對設計藝術產生影響,標誌也是如此。
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車標讓人感覺很好。
如果我再重100斤,我就是唐朝的帥哥了吧?如果現在體重100斤,人家說我要去醫院。
所以有些車企,即使logo設計的相當不錯,還是會時不時的進行微調。
比如:大眾,原來的立體效果,改成了扁平化設計;豐田還改變了“豐田”字樣的顏色。
所以壹般來說,壹個好看的logo應該簡潔易記,還應該表達壹些象征意義。如果車本身很貴,換成任何標準我們都會覺得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