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有很多文青特別喜歡的地方,那些地方往往從外觀上來看就透露著文藝的氣息。
查過資料才發現,原來這些建築本身就很有價值,很多都是歷史建築改造而成,變成當下沈陽年輕人喜愛的?文藝聖地?。
下面我帶大家看看。
鐵西1905文化創意園
北京有?798?,上海有?1933?,沈陽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1905?。
1905年,是中國工業史上第壹個工業企業萌生的年份。鐵西是沈陽工業的起源之地,在這裏誕生過很多工業成就。
位於鐵西的1905創意文化園,前身是沈重集團的二金工車間。
這裏曾煉出了新中國的第壹爐鋼水,曾創造了40多個?***和國第壹?。沈重集團整體搬遷後,二金工車間作為鐵西工業的見證,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據說鐵西1905創意園的建立,也得益於三位海歸青年的努力,是他們攜手創辦了沈陽壹玖零伍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為了保護與傳承工業文化,?1905?保留了原建築的設計風格和主體結構,按照國家壹級博物館的陳列標準將很多原始遺跡進行了真空玻璃的封存,只是對建築內部按照不同需求進行了分割,開辟出多個寓意不同的主題空間。
最小的只有29平方米,最大的達到1200平方米,壹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老廠房蝶變成10000平方米的創意新領地。
地址:鐵西區興華北街8號
鐵錨1956文創園
鐵錨1956文創園,坐落於沈陽大東區,前身是沈陽砂布廠。
創辦於1956年的沈陽砂布廠,承載過很多沈陽人幼時的記憶。這裏曾是亞洲最大的砂布、砂紙制造工廠。
1971年由遼寧機械進出口公司幫助註冊?鐵錨?品牌,1979年鐵錨牌砂布被評為沈陽市部優產品(機械工業部優質產品)。
1985年-1987年鐵錨牌砂布連續三年被評為沈陽市馳名商標,是當時首屈壹指的砂布品牌。
沈陽砂布廠90年代因體制問題逐漸衰退,2002年徹底停產。
後來老廠區被改成了文創園,也延續了?鐵錨?這個名字。
改造後大量保留工業建築原貌的同時,大膽創新建築設計,呈現出壹個具有東北院落特色的LOFT建築群。
整個文創園分為三個廣場:創意廣場,時尚廣場,藝術廣場。分別對應創意辦公,消費體驗,公***藝術空間三個部分。
地址:大東區大什字街與育才北巷交叉口東北50米(中街大悅城附近)。
奉天記憶文化創意園
奉天記憶文化創意園的前身,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以前。
這裏原址是當時鼎鼎有名的沈陽飛輪廠,也稱沈陽自行車廠。所生產的?白山?牌自行車享譽東北三省,與?鳳凰?、?永久?同為當時中國僅有的三家名牌自行車廠。
2016年這裏破土動工,保留了原飛輪廠的工業元素,在現有建築結構基礎上打造獨具特色的民國工業主題建築。
而今,這裏變成了文化旅遊壹條街,匯集了娛樂購物、影視演藝、藝術培訓、休閑餐飲等業態。
地址:鐵西區北四中路22甲146號
歌德書店
這個書店,建立之出便有沈陽首家?24小時書店?之稱。
書店位於沈陽市和平區廣州街81號,以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命名,書店原址是壹座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歐洲風格建築。
有資料顯示,這個建築始建於1923年,是日本建築設計師結合西方古典建築建成的具有鮮明歐派風格的建築。
這裏曾做過車行、百貨,上世紀70年代還曾是沈陽市少兒書店,在歌德書店建成前是新華書店的所在地。
歌德書店於2016年8月15日開業,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內部裝飾也以哥特式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為基調。
這裏集圖書、唱片、咖啡、西餐、文創、藝術為壹體,定期開展文藝展演、閱讀分享等文化活動,同時提供咖啡西餐、vip閱讀等服務。
11號院
11號院是沈陽首個利用舊廠區創意而成的小型藝術院區,前身是沈陽凸版印刷工廠。
在1929年沈陽老地圖上,這片街區上標註的是?東北交通委員會?。這是張學良易幟後改組的東北交通管理機構,通過它對鐵路、公路、水運進行有效管控。
更早11號院這壹片是中華民國和滿洲國時期沈陽商埠地上的黃金地塊,位於連接奉天驛和盛京古城的要沖?十壹緯路上,過去這裏被稱作明欽裏。
而今幾棟老廠房經過改造,變成了新興產業的復合體、壹座文化藝術的整合平臺。
這裏院落不大,但書店、蛋糕店、咖啡廳、工作室、創意工作坊等林立,成為了文青匯聚聖地。
地址: 沈河區十壹緯路11號
這些老建築,曾經輝煌過,也曾有歷經滄桑,而今能被改造成壹個個文藝聖地,也算是極大程度上保留了它們的意義。
如果感興趣,不妨去看看,感受壹下文藝與歷史交匯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