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生物學和法律

生物學和法律

壹.歷史演變

上海大學法學院,前身為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成立的復旦大學分校法律系,以及1988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和上海科技法學聯合研究院。

復旦大學分校法律系是上海最早的單位,也是文革後中國最早恢復和開展法學教學和研究的單位之壹。65438年至0985年,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分校合並,組成原上海大學。原復旦大學分校成為上海大學文學院,系更名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系。1993上海法學院(與上海政法管理學院合並)加入原上海大學,稱上海大學法學院,文學院法律系更名為文學院涉外經濟法系。1998 10原學院涉外經濟法系與原知識產權學院進壹步合並,組建新的知識產權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成立於1988和1991年。與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上海社會科學與法律研究院等相應院校壹起,,中心成立了上海科技與法律聯合研究院,由常務副院長方明倫擔任院長,研究院總部設在。1994年5月,原上海理工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學院合並組建新的上海大學。當年9月,經錢偉長校長親自倡導和聯系,香港星光傳呼集團董事長黃先生當年首期各捐款200萬元,合同約定今後十年每年再捐款1萬元,在北大、上海大學建立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校長方明倫親自指導了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的建立和建設,並兼任知識產權學院院長。1998 10 10月,知識產權學院與文學院涉外經濟法系合並,組建新的知識產權學院。1994至2002年八年間,上海大學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方明倫教授擔任院長。現任院長是陶新亮教授。

2004年,原上海大學法學院(與上海政法管理學院合並,校址在青浦野馬浜)獨立成立上海法學院。上海大學黨委經過討論,任命王衛國教授為院長,重組上海大學新法學院,地址為寶山區神路99號上海大學本部綜合樓B座四樓。

二、發展現狀

上海大學法學院下設知識產權學院、法律系和金融法系。此外,還有比較法研究中心和港澳臺法研究中心。目前有3個法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法學理論、憲法與行政法、刑法),1本科法學專業(有金融法、知識產權法、刑事司法三個方向),1第二學士學位法學專業,1成人教育法學專業。我院現有本科生近600人,研究生130余人,成教學生數百人。多年來,我們開設了本科、雙專業、研究生、在職研究生五個層次的法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知識產權等幾十門課程,完成了壹批具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科研著作和其他成果。

學院附屬的知識產權學院是我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兩所知識產權學院之壹(另壹所是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它是壹所進行法學教學和研究的法學院,以知識產權法的教學和研究為特色。知識產權學院自1994成立以來,培養了1000多名本科生和1000多名雙學科本科生。1996以來,已經和正在培養數百名法學哲學、法律文化、法社會學、法律方法論、犯罪學、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司法心理學、比較行政法、知識產權法、財稅法、憲法與公民權等領域的研究生;同時還舉辦了知識產權管理在職研究生課程和面向全校的知識產權課程,為社會培養了數萬名知識產權人才。

學院金融法系開設的金融法專業方向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把上海建設成為國內和國際金融中心。學生在大學三年級完成通法學主要課程後,將進壹步學習金融法律、法規及其金融與資本市場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知識和專業課程。在了解和熟悉金融、會計和資本市場運作壹般知識的基礎上,全面學習和掌握銀行法、證券法、會計法、保險法、信托法、票據法、公司法和破產法、金融證券業律師實務、上市公司運作法律實務及相關專業法律知識等內容,成為兼具金融行業實務操作和專業法律素養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學院擁有壹支以教授、副教授為骨幹,具有豐富教學、科研和司法實踐經驗的優秀師資隊伍,承擔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和市級立法機關立法課題。知識產權學院是中國最早招收學生學習和研究知識產權法律與管理的本科教學單位;中原大學涉外經濟法系是“文革”後上海最早恢復和開展法學教學和研究的單位。近二十年來,為司法部門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法律人才,上海許多著名的法官、檢察官、律師都畢業於該系。

學院重視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重視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和模擬庭審活動,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反應能力和口才。學生將精通壹門外語。學院聘請壹批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擔任兼職教授,不定期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講學,進行學術交流。多年來,學院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產生了相當大的社會影響。

高校畢業生就業定位主要是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專利商標局、各級政府行政部門、海關、邊檢、外貿部門、外資企業、銀行等企事業單位。

三、學科發展規劃

根據上海大學的總體定位和戰略目標,新世紀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規劃,以及學院的現狀和可能的發展條件,經過多次研究和討論,法學院提出了以下發展目標:弘揚“自強不息、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校風,拆除“四堵墻”,“堅持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培養壹個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的人”。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審時度勢,揚長避短,匯聚力量,重點突破,服務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把知識產權法和金融法作為學科的生長點和支撐點;形成特色,培養特色,構築制高點,以學科建設為主導,以本科教學為中心,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到2010,學院將完成由教學研究型向研究教學型的轉變,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躋身全國壹流法學院行列。具體來說,學院將在2010年實現以下目標:

(壹)學科發展目標

通過對世界壹流法學院和國內壹流法學院的研究考察,做到知己知彼,審時度勢,有所為有所不為,揚長避短,形成和鞏固提升科研和學科特色,註重應用研究和研究應用。2010前,建成1至2個學術高地,形成並鞏固在知識產權、金融法方面的學術優勢,保持“本市前列、國內先進”的平臺,2010後,力爭實現並保持“中國前列、國際參與”的平臺。

(二)教學發展的目標是

力爭三年內形成壹支教學科研綜合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構建系統、科學、遞進的教學體系;建立規範、激勵、有序的教學管理規則,組織編寫壹批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學術研究前沿的優秀教材。同時,積極穩妥地引進和使用原版外語教材,開設多媒體課程和雙語課程,全力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學質量,培養基礎知識廣博、專業特色鮮明、善於研究和實踐的高素質法律人才。到2010,形成科研引領教學、教學滲透科研、體現研究型學院特色的特色鮮明的教學體系。

(3)團隊建設目標

目前,法學院現有教職工40余人,其中專業教師30人,承擔著本科、研究生和成人教育的任務。學院將通過大力提升現有教師水平和加快引進優秀人才的“雙管齊下”措施,建立基本規模50人以上、平均年齡40歲以下、博士學位比例30%以上、國內知名學者比例10%以上、各學科人才分布合理的教學科研“與我同行”。

  • 上一篇:什麽是N卡,怎麽區別
  • 下一篇:如何僅憑盒子辨別禦煙的真假?他們的區別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