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亭綠,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石亭綠茶,以具有“三綠三香”的品質風格而著稱。它外形緊結,身骨重實,色澤銀灰帶綠,湯色清澈碧綠,葉底明翠嫩綠,是為集“三綠”之美;滋味醇爽,香氣濃郁,似蘭花香,又似綠豆及杏仁等香氣,譽為“三香”。
石亭綠產於福建南安豐州鄉的九日山和蓮花峰壹帶。“四序有花常見雨,壹冬無雪卻聞雷”,這是唐代詩人韓_詠九日山的詩句,確為這裏自然氣候的真實寫照。這裏地處閩南沿海,氣候溫和,罕見霜雪。同時受沿海季風的影響,陰晴相間,光照適當,土質肥沃疏松,給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據《泉州府誌》所載,九日山,因“邑人以重九日登高於此”而得名。山高百米,東西北三峰環拱,山上存有摩崖石刻七十四方,都是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蓮花峰,古稱蓮花巖,因裂石八瓣、狀似蓮花而得名,“孤帆遠影生雲際,雙剎高懸捧日來”。登蓮花峰,前看,有金雞斷橋,鎖盡東西溪水,碧波蕩漾,水光映天;平視,清源、雙陽兩山列於東北,氣象萬千;遠眺,東西雙塔,陽光閃耀,威鎮鯉城;近看,叢叢茶樹郁郁蔥蔥,這裏盛產著名茶石亭綠。
蓮花峰上有壹個石亭,又稱不老亭,建於明正德元年(1506)。相傳,宋末延福寺僧人凈業、勝因兩人在蓮花峰巖石間發現茶樹,便加以精心培育,細加采制,制成的茶為僧家供佛之珍品。至石亭建成後,香客日多,遊人漸增,茶葉成為招待和饋贈之佳品。
歷史溯源石亭茶
由於茶葉質量優異,又出自佛門,求茗者日眾。石亭因茶而增榮,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綠名聲更盛。
這裏有壹處記述茶事的摩崖石刻,上寫道:“嘉泰辛酉(1201)十有壹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風於昭惠廟,既事,登九日山憩懷古堂,回謁唐相姜公墓,至蓮花巖鬥茶而歸。”可見九日山、蓮花峰產的石亭綠名茶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到了清道光年間,蓮花峰已從少數僧人種茶,發展到眾多農民普遍種茶,並以蓮花峰為中心,烏石山、西坑、石馬山、法華山、五華山等數十座山間均發展了石亭茶的生產。
新鮮石亭綠茶和石亭綠茶
陳舊石亭綠茶:新鮮石亭綠茶的外觀色澤鮮綠、有光澤,聞有濃味茶香;泡出的茶湯色澤碧綠,有清香、蘭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葉底鮮綠明亮。
陳舊石亭綠茶的外觀色黃暗晦、無光澤,香氣低沈,如對茶葉用口吹熱氣,濕潤的地方葉色黃且幹澀,聞有冷感;泡出的茶湯色澤深黃,味雖醇厚但不爽口,葉底陳黃欠明亮。
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葉碩壯飽滿、色墨綠、潤澤,條索緊結、厚重;泡出的茶湯味濃、甘醇爽口,香氣濃,葉底柔軟明亮。夏茶外形條索較粗松,色雜,葉芽木質分明;泡出的茶湯味澀,葉底質硬,葉脈顯露,夾雜銅綠色葉子。
秋茶外形條索緊細、絲筋多、輕薄、色綠;泡出的茶湯色淡,湯味平和、微甜,香氣淡,葉底質柔軟,多銅色單片。
高山石亭綠茶和平地石亭綠茶:高山石亭綠茶外形條索厚重,色綠、富光澤;泡出的茶湯色澤綠亮,香氣持久,滋味濃厚,葉底明亮,葉質柔軟。
平地石亭綠茶外形條索細瘦、露筋、輕薄,色黃綠;泡出的茶湯色清淡,香氣平淡,滋味醇和,葉質較硬,葉脈顯露
石亭綠茶
南安市石亭綠茶研究會
8757651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