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棟將軍夢露殺死關羽後,221年7月,劉備以給弟弟關羽報仇為由,攻打吳棟,對吳棟展開了大規模的戰役,史稱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劉備被魯迅“越早越好”的策略所阻,導致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劉備戰敗後,立即出發返回四川,但路過白帝城時,病重,最終死在白帝城。
延伸資料劉備少年時拜魯直為師,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懲治董卓等活動。劉備因為實力有限,在諸侯混戰中屢遭失敗,於是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
但由於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海內外名人的尊敬,甚至陶謙、劉表都放棄了讓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拱手讓給劉備。
經過不懈的努力,赤壁之戰後,劉備先後拿下荊州和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後來,由於關羽被迫害,劉備不聽大臣們的建議,執意要與吳國作戰。結果被夷陵打敗,最終於彰武三年(223年)死於白帝城。63歲時,謚號昭烈葬於惠玲。
劉備弘毅為人慷慨,善解人意,堅忍不拔。他生前被全國上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視為古今盛世的盛世軌跡,後世許多文藝作品也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以昭烈祠為紀念。
百度百科-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