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計算機與美國差距在4到5年。
2019年年初,IBM推出了20個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並且已經開始售賣。2019年年底,谷歌的量子霸權,僅僅只用了53位的專用量子芯片就解決了壹個數學問題。
專利方面也有很多進展,加拿大的D-Wave獲批了300多項,IBM也有235項,微軟有212項,本源量子作為中國唯壹上榜企業有36項。
從量子計算角度看,中國和美國至少還有4~5年的差距。但現狀比經典計算機好了很多,至少不會被人“卡脖子”。
原理。
量子計算機是壹種基於量子理論而工作的計算機。追根溯源,是對可逆機的不斷探索促進了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量子計算機裝置遵循量子計算的基本理論,處理和計算的是量子信息,運行的是量子算法。1981年,美國阿拉貢國家實驗室的Paul Benioff最早提出了量子計算的基本理論。
量子比特。
經典計算機信息的基本單元是比特,比特是壹種有兩個狀態的物理系統,用0與1表示。在量子計算機中,基本信息單位是量子比特,用兩個量子態│0>和│1>代替經典比特狀態0和1。量子比特相較於比特來說,有著獨特的存在特點,它以兩個邏輯態的疊加態的形式存在,這表示的是兩個狀態是0和1的相應量子態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