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有條形碼,條形碼早在1948年就誕生了。
條形碼技術最早產生在二十世紀,誕生於Westinghouse的實驗室裏。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壹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像今天的郵政編碼。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壹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及壹些出口企業把條碼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逐步提到議事日程。壹些行業,如圖書館、郵電、物資管理部門和外貿部門也已開始使用條碼技術。
條形碼的歷史
1949年,專利文獻中第壹次有了諾姆?伍德蘭和伯納德?西爾沃發明的全方位條形碼符號的記載,在這之前的專利文獻中始終沒有條形碼技術的記錄,也沒有投入實際應用的先例。
1970年,美國超級市場委員會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碼UPC碼,許多團體也提出了各種條形碼符號方案。
UPC碼首先在雜貨零售業中試用,這為以後條形碼的統壹和廣泛采用奠定了基礎。次年,布萊西公司研制出布萊西碼及相應的自動識別系統,用以庫存驗算。這是條形碼技術第壹次在倉庫管理系統中的實際應用。
到了1974 年,第壹臺今日通用的 UPC 條形碼系統被裝設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壹間超市裏,而第壹個通過的產品是壹條十包裝的黃箭口香糖。現如今,條形碼和自動識別系統和數據采集技術依然在全球範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