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面具是伴隨著化學武器的殺戮而誕生的。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早期,對於毒氣的防護還沒有很好的辦法,防護措施十分簡陋,加拿大軍隊在同德軍作戰時,就在氯氣彈襲來時在衣服上小便,然後用浸著尿液的衣服捂住口鼻來避免氯氣的吸入。在1912年的時候壹個非裔美國人Garrett A. Morgan發明了壹種,並在1914年獲得專利,但防護能力依舊很有限,主要用來阻擋煙霧的刺激。
關於防毒面具的誕生,還有壹個故事: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於1915年4月的伊普雷戰役上使用了氯氣,造成英法聯軍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戰場周圍的大量野生動物也因為中毒而死去,唯獨野豬安然無恙。經專家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當野豬嗅到強烈刺激的氣味後,就本能地用嘴拱地,把長鼻子埋入疏松的泥土下,泥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人們也由此受到了啟發,采用豬嘴的外形,並仿造疏松的泥土采用多孔的物質來吸收、吸附毒劑
上一篇:電子專利和紙質專利的差別有哪些?下一篇:發明與實用新型如何避免重復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