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註敏銳,長大成人以後,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對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錯失良機。我七歲的時候,背誦《靈光殿賦》,直到今天,隔十年溫習壹次,還沒有遺忘。二十歲以後,所背誦的經書,擱置在那裏壹個月,便到了荒廢的地步。當然。人總有困厄的時候,壯年時失去了求學的機會,更應當在晚年時抓緊時間學習,不可自暴自棄。孔子說:“五十歲時樣習《易》,就可以不犯大錯了。”魏武帝、袁遺,到老時學習的更加專心,這些都是從小到老勤學不輟的例子。曾子十七歲時才開始學習,最後名聞天下;荀子五十歲才開始到齊國遊學,仍然成為大學者;公孫弘四十多歲才開始讀《春秋》,後來終於當了丞相;朱雲也是四十歲才開始學《易經》、《論語》的,皇甫謐二十歲才開始學習《孝經》、《論語》,他們最後都成了大學者。這些都是早年沈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壹般人到成年後還未開始學習,就說太晚了,就這樣壹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麽也看不見,也夠愚蠢了。從小就學習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開始學習的人,就好像拿著火把在夜間行走,但總比閉著眼睛什麽都看不見的人強。
“聞”應該是“聽”的意思。第二個問題看不懂。
本段告訴我們壹個人應當“固須早教”;如若“失於盛年”,則“尤當晚學,不可自棄”。主要論述壹個最佳的學習年齡段問題。
上一篇:廣告圖片專利如何定義下一篇:OPPO Find X3 Pro 8GB+256GB用vivo X60 Pro+ 8GB+128GB以舊換新和實體店1500元的差價值得更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