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嗓音醫學多項臨床治療方法的理論奠基人,首次創立了聲帶不對稱振動理論和半喉模型——使喉癌患者在腫瘤切除後保留發音功能;在世界上首次通過脂肪植入修復聲帶黏膜的生物學特性,成為手術治療聲嘶的重要手段。在國際上首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非線性動力學方法對聲帶振動進行研究分析,為疑難嗓音疾病的評估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並建立了計算機模型。* * *發表論文230余篇,其中國外學術期刊SCI發表208篇,受邀發言100余次,出版英文學術專著6部,教學軟件8套,美國專利5項。
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管理局(NIH,* * *獲12 R01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研究項目。如喉鏡,耳科學,鼻科學和;《喉科學》、《耳鼻喉科學-頭頸外科》、《嗓音雜誌》等行業壹流雜誌,《聽力學與言語病理學雜誌》編委,《中華耳鼻喉科學雜誌》和《中華眼耳鼻喉科學雜誌》國際編委,是美國和中國30余種雜誌的審稿人。美國聽力言語協會ASHA出版委員會委員,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SCR,NIDCD)評標委員,美國嗓音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嗓音組副組長,文化部中華藝術醫學會理事,全國耳鼻喉科醫師定期評審委員會委員。2012年,他被美國語音聽力協會(ASHA)授予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