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的高回報要建立在超高的資金投入、R&D風險和長達幾十年的R&D周期的前提下,才有機會再次投資R&D,形成良性循環。
基於這樣的產業特征,為了保證藥物的核心競爭力——“臨床價值”,如何建立壹套快速有效的早期綜合評價體系,盡早發現和預測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導化合物的潛在安全性和可能的臨床有效性,是全球新藥研發的核心問題。
在所有的商品中,藥品是壹種非常特殊的商品。雖然制藥R&D企業需要獲得壹定的商業利潤,但“臨床價值”更為重要。
通過壹個企業對藥物研發的投入,可以看出其價值追求。2001年,當國內大部分藥企還處於用過期專利制造“仿制藥”或對原研藥的部分化學結構進行改造的階段時,這樣壹個團隊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安穩生活,回到祖國創業,意圖研發出專屬於中國的“原創新藥”。
如今,經過21年的發展,團隊不僅實現了自身的蝶變,還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個亞型選擇性HDAC抑制劑——奇達明,為中國臨床醫學治療復發性、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增添了濃墨重彩的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