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專業設置涵蓋工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五大類,開設56個高職專業和專業方向。目前教育部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精品教材7部。目前全日制學生12100人,成人學生4800余人,與國外聯合辦學規模達到300人。自27年前成立以來,該學院已向該國輸送了3萬名合格的畢業生。
學院占地1.080畝,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實驗實訓基地(中心)5個,實驗室39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52個,職業技能鑒定站(點)45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1.56萬元,圖書館藏書46.7萬冊,運動場6.44萬平方米,體育館1.1.400平方米。校園巧妙地借用了自然地貌,順應山勢,呈現出“現代化、學院氣息、園林風格”的特色
學院設有九個系、三個系、兩個所14個教學單位,設有建築節能技術研究院、中國思想文化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院等研究機構,5家校辦企業提供對外商務服務。學院是江蘇省建築職業教育集團理事單位,江蘇省建築技術實訓基地和國家煤炭緊缺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建築節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單位。
學院擁有優秀的師資,能夠提供壹流的教育教學服務。學院在職教職工650人,其中專任教師483人,教授20人,客座教授19人,副教授或高級工程師147人。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72.2%,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34%。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占青年教師的35%。教師隊伍中,省級“藍色工程”培養對象7人,省級“333”人才培養對象2人,1江蘇省建築業十大科技之星,省級“藍色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我院本科19,專科1);壹支“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學術團隊,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2名,江蘇省名師2名,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名。“十五”期間,學院教職工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75項,市級項目18項,學院項目135項。兩項科研成果獲2003年、2004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建設部華夏科技進步壹等獎,徐州市科技進步壹等獎。2002年以來,學院教師在各級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555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SCI、EI檢索文章9篇,國家專利8項,教材(專著)68部,“十壹五”教材10部。20多名教師擔任過各種省部級學會的理事、副理事。《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是江蘇省壹級期刊,也是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學院堅持以改革促發展,註重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連續三次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和文明學校。2003年被表彰為全省縣級以上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先進集體。2004年被表彰為全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表彰為“校務公開”先進單位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原校長肖同誌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100所優秀院校之壹,並於2007年榮獲江蘇省“江蘇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還獲得全國能源系統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國家部門首批“400”優秀造林單位、徐州市首批“綠色高校”等榮譽稱號120多項。
在今年召開的第五屆教代會、第六屆職代會第壹次會議上,教代會代表審議通過了學院事業發展“十壹五”規劃。《規劃》確定:在“十壹五”期間,努力建設以工業為主、建築為主的學院,以工、管、文、經、法為壹體,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人才培養與服務社會相結合,專業技術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在國內外同類院校中規模大、質量高、辦學特色鮮明、科技服務顯著。為實現這壹目標,實施“三步走”戰略:十壹五前兩年,西校區建設基本完成,學院辦學條件進壹步改善,教學基礎設施躍上新臺階,內涵不斷豐富,進入江蘇省10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行列。“十壹五”中期,力爭進入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行列。“十壹五”後期,學院進壹步提高辦學水平和社會知名度,成為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