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葉培達的主要經歷

葉培達的主要經歷

葉培達

葉培達(1915.10.18-2011.16),號天壹,上海人,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專家,中國科學院高級院士,新中國微波通信委員。

1938(民國二十七年)國立北洋工學院電機系畢業;1949曾任天津北洋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兼任中央廣播局工程師;1980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培達在新中國無線電廣播的恢復、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的教學與研究、863計劃通信高技術研究項目的立項與論證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文名:葉培達。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15 10 10月18。

死亡日期:2011 1 16。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學校:國立西北理工學院

主要成果:1980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基礎》

角色的生活

1915(民國四年)10 18年6月,葉培達出生於上海南匯縣的壹個書香世家。父親葉世茂是曾經的俊秀書生,在私塾、小學、中學都當過語文老師。他擅長中國畫,在江南小有名氣。葉培達十幾歲時,兄弟姐妹五人,家境貧寒。全家只能供他上學。他從小就懂得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小學學習成績壹直很優秀。

1927(民國16年),葉培達考入上海李玟中學後,曾因受進步文藝的影響而熱愛文學,逢年過節放學後勤於寫作,經常見諸報端。高中的時候,我下定決心要學工科。

1933(民國22年),高中畢業後進入上海私立大同大學物理系。

1934(民國二十三年)考入國立北洋工學院電機系,連續三年考第壹名。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八月,葉培達以本專業第壹名的成績從國立西北工學院畢業,留校任電機系助教。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九月,葉培達經學校介紹,到重慶國民政府中央電臺國際廣播電臺任工務幹事。同年,與袁寶鑫結婚。

1944年(民國33年),葉培達升任助理工程師,兼任金陵大學電機系交流電機實驗。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葉培達參加《美國借貸法》官費海外考試,以電信第壹名的成績被錄取,同年九月初抵達紐約。經錢介紹,他先後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演播室和發射臺實習,後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公司實習,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

1945-1946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期間在加拿大NBC和Norte電氣公司實習。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春末,被派往加拿大蒙塔古的北方電氣公司實習,同年9月返回舊金山實習。11葉培達回國,就職於南京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年底,他被提拔為工程師,被派到南京江東門機房工作。同時,他還是金陵大學電氣工程系的副教授。

1948年初(民國37年),江東門機房拆除,運往廣州,葉培達隨船抵達廣州。

1949年6月底,葉培達離開廣州,同年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學任教。他是天津北洋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中央廣播局工程師。

1950年,葉培達在《電信建設》發表了《Duhet 100 kW電路的設計、安裝與測試》壹文。

1951年,葉培達被時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長的張國燾介紹到中國民主同盟。

1952,教授,天津大學電信系主任。

1954,參與北京郵電學院籌建工作,是籌建工作的發起人之壹。

65438-0955年,葉培達隨天津大學電信系調入北京郵電學院,任北京郵電學院無線系教授。曾任北京郵電大學院長、副校長、教務長、名譽校長。

1956年首先開展了我國微波通信的研究工作,包括H10模式在金屬圓波導中的傳輸、模擬/數字微波中繼系統等。

1958年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究“毫米波圓波導H01通信系統”並取得成果,發表論文多篇,如《波導H01通信調制方式研究》、《圓波導H01長距離傳輸理論》、《微波中繼圓波導饋線》、《同軸波導兩點不連續理論》。

從1958到1960,開展了微波圓波導Hfl通信的研究工作。1964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大氣光通信研究,成為國內光通信的開創者。

1964年,葉培達與中科院電子所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大氣光通信研究,並在北京和上海成功進行了大氣光通信實驗。本期發表的論文主要有《旋磁理論》和《微波理論與技術發展》。

1965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大氣光通信研究,成為我國光通信領域的先行者。

1973-1977參與郵電部960路微波中繼通信機的研發,在國內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導相位校正器和微波波導直接耦合濾波器,獲國家科技大會獎,為郵電部設計r120路數字微波通信系統。

1978年,葉培達恢復光通信研究後,及時抓住了“相幹光纖通信系統研究”這壹具有戰略意義的世界性前沿課題。該組織在解決關鍵問題和推動全國光通信研究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9年夏天,北京郵電大學受國家科委委托,舉辦了第壹期全國光通信技術學習班,由葉培達掛帥。這個班對全國光通信的發展起到了啟發和推動作用。

從1983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電子與通信學科評估組首任召集人,從1984成為全國首位博士生導師。

1985後,葉培達先後組織了中日光纖科學與電磁場理論會議、中英光纖通信會議、ITT傳輸研討會、國際電信流量與網絡研討會、國際通信技術/中英第二屆光纖通信/固體與半導體激光器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並擔任會議主席或聯席主席。同年6月11,加入中國* * *產黨。

1986合作重點項目“相幹光纖通信系統及器件的研制”獲郵電部科技進步獎,該成果被列為1988國家重大科研成果。同年,他的博士生研發的“半導體激光封裝結構”獲得國家專利。此外,他還承擔了“光鎖相環-零差相幹通信接收機”、“模式分布噪聲”等兩項國家七五重點項目,以及“單頻半導體激光器”、“環形諧振腔半導體激光器”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989年主持完成了《理性傳播結構》大型咨詢報告,經中國科學院技術與科學學部學部會員大會通過,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受到高度重視,其大部分內容已被采納。

1990年被聘為麻省理工學院(MIT)電磁科學研究所院士。

在1990至1992期間,提出並主持了國家“863”通信高技術項目的論證,並獲得批準實施多年。為推動和組織“863”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被國家科委授予“863”工程榮譽證書。

1993年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HDrrv論證,國務院通過並啟動。

65438-0994年主持完成了中科院科技部“建設中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大型咨詢報告,並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受到高度重視。

1993年當選為國際計算機通信委員會委員。同年,主持國家重點科技項目“高清晰度電視”論證,獲國務院通過並啟動。

65438-0994年主持中科院技術部“建設中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研究工作,完成大型咨詢報告,呈獻給黨中央、國務院。

2011 1 16 12、葉培達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1947年至1949年主持設計、安裝、測試了100 kW大功率廣播發射機、當時國內最大的菱形天線網和南京淮海路廣播大廈,為恢復中國大型廣播發射臺和天安門廣播系統做出了貢獻。研究了微波圓波導H01的通信,首次研究了大氣光通信。在國內首次研制了微波波導相位校正器和直接耦合濾波器,設計了120數字微波通信系統。1949參與了天安門廣場新廣播系統的設計和建設,開國大典,主持了省級廣播電臺廣播樓的標準設計。

在微波通信領域,1956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1958-1966與中科院電子所合作的H01微波圓波導通信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964年,我國首次開展了大氣光通信的研究工作。後來,在70年代,他轉向了光纖通信和光波技術的研究。

1974年參與郵電部960路微波中繼ⅱ型機研發。葉培達在國內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導相位校正器、微波波導直接耦合濾波器和微波解復用器,為提高960路微波中繼ⅱ型機的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6以來,主要從事光纖通信技術的研究,在光纖通信系統中的相幹光纖通信系統、偏振噪聲、模式分布噪聲、光纖非線性等方面取得了壹系列成果。提出並主持“863”傳播主題的項目論證。

1980以來,主持了壹系列國家科研項目,在國內首次研制成功相幹光纖通信測試系統、長波長單頻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器等壹批關鍵器件;首次開展了光孤子通信的研究工作,並成功研制了相應的實驗系統。系統研究了多模光纖通信系統中的模式噪聲和單模光纖通信系統中的偏振噪聲,攻克了光時分復用、光波分復用等高速寬帶光纖通信系統中的壹系列關鍵技術。

人員培訓

65438-0959年,葉培達開始教授研究生,是我國最早的研究生導師之壹。從1984開始教博士生。截止1990,已指導碩士研究生32人,博士研究生13人。這些研究生中有不少人成為獨立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項目負責人,多年來講授電磁場理論、微波技術、光纖通信等課程20余門。博士後、博士、碩士生導師,國民。

獲獎記錄

社會公益服務

1947至1949,原中國中央廣播電臺工程師。

1952,曾任天津大學電信系主任。同時當選為學校工會主席和天津市南開區人大代表。

自1955北京郵電學院成立以來,葉培達歷任北京郵電學院無線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

1955-1956,北京郵電學院無線系主任。

1956至1979任北京郵電學院院長助理,1962任北京郵電學院第壹屆、第二屆學術委員會主任。

1965至1993,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1979至1981年,任北京郵電學院副院長。

1981轉1985,北京郵電學院院長。

1985至1993任北京郵電學院名譽院長。

1988年,他當選為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Fellow)院士,後來又當選為終身院士。他還曾擔任IEEE通信學會(COMSOC)國際活動委員會委員、亞太委員會委員、IEEE北京分會主席。

1993學校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後,成為名譽校長。

1994年,他當選為國際計算機通信委員會(ICCC)委員。

2000年任中國傳媒學院名譽主席。

葉培達先後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電子與通信學科評估組第壹召集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光學評估組組長、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國家863計劃信息領域通信主題項目論證專家組組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六、七屆委員,第五、六、七屆NLD中央常委。

性格評估

葉培達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通信人才,為我國光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炳坤評論)

葉培達是我國通信科技領域的壹代宗師。為振興通信、加快信息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精神的代表,也是壹位以天下為己任、在參政議政過程中盡職盡責的務實的社會活動家。(北京郵電大學審核)

在幾十年的教學和科研生涯中,葉培達始終以壹個科學家的特質,前瞻性地站在科學發展和技術前景的最前沿。他是祖國微波通信的領軍人物,是新時期光纖通信的開創者,是我國信息高速公路奠基的先行者。他壹生致力於光通信領域,不懈地推動著祖國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作為壹名傑出的教育家,他對講臺和學生的不斷熱愛激勵著他堅定不移地戰鬥在教育第壹線。經過60多年的努力和奉獻,他贏得了世界的民心,同時也用自己壹生的默默奉獻詮釋了對祖國教育事業的忠誠熱愛。(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評論)

  • 上一篇:煙花屬於哪種商標分類?
  • 下一篇:宜昌卡哇伊,珠江Riethmuller哪個好?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